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焦娜 《人口与经济》2016,(4):91-102
应用CHARLS 2011/2013全国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我国现行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模糊断点回归结果显示,养老金提高了老年群体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有效挤入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消费,而且与基本医疗保险存在互补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养老金对家户医疗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改变了家庭消费结构,增加了个人医疗支出占家户总消费的比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参保群体的家庭医疗开支压力。因此,政府在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民覆盖的同时,有必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模式的互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账户和医保基金支付的潜在压力,促进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三大支柱比例的合理化,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形成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机会平等的理论框架下讨论我国城乡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平等问题,以"资源"和"能力"两个维度界定不平等,并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的"能力"差异可解释绝大部分的医疗服务利用差异,医疗资源可及性、医疗保险政策和教育水平也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居民存在着严重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农村居民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蓉 《人口学刊》2020,42(1):17-29
生育意愿研究有水平研究和趋势研究两个视角,后者更能反映人们观念的变迁,更能预判未来生育水平的变动。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法(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将1981年以来的30多年间上海市范围内开展的26项涉及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串联起来,结合其中5项调查的个案数据分析,考察我国大城市不同社会经济特征人群的生育意愿纵向变化趋势并进行子人群间的比较。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户籍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均不断减弱并且二者逐渐趋同,生育意愿的"城乡之别"已然消失;在沪外省市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强于户籍人口,"内外之分"仍然存在,但也显示出未来有趋同的可能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比较显示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差异极小,流动人口中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略强于独生子女;从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人群比较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户籍人口生育意愿越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高收入人群的生育意愿均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哪个人群的平均意愿子女数均已低于2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户口迁移与户籍人口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妥善安排,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广州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状况.分析发现不同户口性质的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低于同类型的男性人口.不同流动原因的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差异较大.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越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签订劳动合同的、已婚的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可能性更大,单位类型对其参保也有显著但复杂的影响.文章认为需要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角度继续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15年三期平衡面板数据,对中老年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在考察期内进一步扩大,差距也进一步上升。以家庭可支付能力的40%为灾难性医疗支出的界定标准,则在2015年其发生率依然高达25.4%,平均差距为0.069,相对差距为0.272。引入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家中有住院、门诊及残障人员更容易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经济状况对灾难性性医疗支出发生起着显著作用,总体而言灾难性医疗支出具有"亲贫"效应,越是贫困的家庭越容易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据此,文章提出应该采取分类管理的措施,通过发放免费医疗服务券、强化医疗费用控制等政策建议来切实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增长的路径选择——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1991~2009年中国31个省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口、消费支出和收入的数据,基于居民总消费分解模型,进行省际面板回归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对中国居民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率位列第二,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农村向城镇人口迁移引起的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率位列第三。考虑到城乡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差异,文章认为,居民总消费增长的路径将主要依赖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和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并提出通过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放宽并完善人口迁移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8,(3):62-70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医疗卫生支出显著提高,疾病经济负担增长,这无疑给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压力。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探讨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需要深入研究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特点和趋势。本文采用国际通行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对2014年吉林省65岁以上老年人群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费用源于公共筹资占55.58%,其次为家庭卫生支出41.83%;治疗费用居于前五位的疾病类型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省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费用以门诊服务为主(84.6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费用中住院服务占比最高。研究结论指出,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治疗费用的疾病分布存在集中性,老年群体缺乏有针对性的医疗保障项目,家庭自付比例较高,卫生资源机构配置有待完善。应积极发挥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职能,合理控制老年人群治疗费用,逐步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养结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东省诸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及城中村改造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居民户籍取消了原来的"农业"与"非农业"两种性质,统一称为"居民户口",对城区内48个"城中村"进行了改造。这种户籍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带来很大影响,给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陈迪  李珺 《西北人口》2016,(5):94-102
1994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增加,造成各级政府财力和支出责任不对应。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会直接影响居民医疗服务的利用的均等化间接影响到居民的健康水平。本文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中数据,使用基尼系数测度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央地支出责任划分对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的影响,得出我国应该通过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减少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特别是卫生支出责任的方式提高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2007),运用Two-Part模型研究户籍管制放松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有7~16岁在读子女进城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发现,户籍管制放松会影响进城家庭子女就读地选择;对于有子女在城市就读的进城家庭,户籍管制放松对其教育支出水平的影响取决于家庭收入,放松户籍管制将会降低低收入进城家庭的教育支出份额,但会提高高收入进城家庭的教育支出份额,具体影响大小因家庭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总样本均值处,户籍管制放松1个百分点,进城家庭教育支出将减少1.3945个百分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放松户籍管制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更在于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改善进城家庭消费结构和提振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认知与受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对5个省25个县(市)2 024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2007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水平,以及这些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初期而言,参合患者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的补偿金额占其当年医疗总支出的比例显著上升,但是,与理论补偿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大病医疗支出的实际补偿水平不到其理论补偿水平的1/3。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来看,曾报销过住院费的农户的认知水平要高于其他农户,但总体而言,认知水平依旧非常低,且大多数农户对补偿政策的认知都低于实际执行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3.
荆门市掇刀区是湖北省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区之一。本文对荆门市掇刀区一元户籍改革中的农民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其一,农村居民普遍支持户籍制度改革;其二,影响农民态度的因素主要有政策因素、保障因素、经济因素和城市吸引因素;其三,农民最关心的是政策因素的影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深化一元户籍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胡燕 《西北人口》2011,(6):59-63
2003年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以来陆续改革户籍政策,并于2010年底出台了《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意见》引发了国内舆论界和理论界的热评。笔者仅以成都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样本,从制度变迁的角度阐释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提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难题,以为我国其它省市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地方实践的时空演进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中,地方政府逐步取代中央政府成为改革的积极推行者,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内容的户口政策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因此,对户籍改革地方实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借助于搜集到的大量地方户籍制度改革法规规章文件,选取暂住证制度、蓝印户口政策、小城镇户口改革、人才居住证制度这四项户口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时空发展关系及改革内容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试图从政策扩散的视角分析其演化和扩散规律,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End-of-life issues are important for senior women, particularly rural women, who are more likely than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 to live alone. The role of residence as a factor for health-care utilization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 during the last six months of life has yet to be investig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service utilization in the last six months of life differs across gender and rurality. The sample was restricted to fee-for-service Medicare beneficiaries who died between July 1, 2013, and December 31, 2013 (n = 39,508). The odds of rural beneficiaries using home health (aOR 0.87; 95% CI 0.81–0.93) and/or hospice (aOR 0.82; 95% CI 0.77–0.87) in the last six months of life were lower than urban beneficiaries. Female beneficiarie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support services such as hospice (aOR 1.24; 95% CI 1.18–1.29) and/or home health services (aOR 1.07; 95% CI 1.02–1.13) than male beneficiaries. The odds of female beneficiaries using inpatient (aOR 1.14; 95% CI 1.08–1.20) and/or outpatient (aOR 1.06; 95% CI 1.01–1.12) were higher than male beneficiaries. This research is important as we examine the range of health services used during the last six months of life, by gender and rurality.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how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 residential isolation, and age- and disease-related factors relate to women’s observed greater use of inpatient, outpatient, hospice, and home health services in the last six months of life.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面临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向将由单纯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改革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需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扩大城镇就业、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导向,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