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颖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4):34-36
比喻是表现人类语言美感的最常见、最实用的修辞格,它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效果的结合。英语和汉语语法中的比喻修辞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翻译比喻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求同去异,尽可能兼顾内容与形式,达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
《论语》与《福乐智慧》分别是我国汉族和维吾尔族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同时又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两部著作中都充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在比喻类型上,两部著作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存在一些差异.《论语》与《福乐智慧》中的比喻类型丰富,体现了两本著作均善用比喻,但《论语》以借喻为主,而《福乐智慧》以明喻为主.这与两部著作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两部史诗最为鲜明的共性修辞是比喻。明喻和博喻又是两史诗最为典型的比喻类别。从比喻修辞在两史诗中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到其不同史诗风格的区别:《伊利亚特》强调的是为细节真实而做的精雕细刻式的写实描述,注重动态性过程,反映的是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中心是以时间贯穿着的叙事性;《格萨尔》重在为情感抒发而做的写意描述,喻体多而描述短,名词性多而动态性少,注重氛围营造,体现的是方方面面都被兼顾到了的空间思维中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4.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对其进行文学语言赏析,首先应分析其创作背景,然后再对语言形式的展示、各类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内容加以讨论,真正达到通过幽默、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社会现实、增加文学作品感染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收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本文意在对桑植民歌歌词中的修辞格———比喻进行观照,整理出其在桑植民歌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揭示衬词这一手法在桑植民歌中的诸多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飘>的两种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其中一种是同化策略使用的代表,另一种则是异化策略使用的典型,但由于两者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策略,因此都不是完美的中文译本.文章同时分析了<红楼梦>的英译本,此译本是根据翻译的目的,将同化与异化策略进行交替使用,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原著的精髓.总之,功能翻译理论就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还要如实地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红楼梦》中人名翻译艺术与原则的探讨对于该小说翻译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小说中,每个人名都能很生动形象地刻画其人物的形象,本文主要就人名翻译的现状、原则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史诗《玛纳斯》属于口头文学,其传播方式有两种:口头传播与文本传播。由于口头传播范围有限,文本传播成为史诗流播范围得以扩大的重要途径。论文探讨史诗《玛纳斯》口头传播局限以及文本传播成因,从史诗的搜集、记录、整理、出版、翻译等方面评述域内史诗文本传播的发生、发展过程,指出对于"活形态"史诗来说,口头传播是其根本特征,但如果缺少文本传播这种方式,史诗很难形成跨民族、跨地区、跨国界传播态势,这对于《玛纳斯》史诗的"世界化"无疑是一种损失和缺憾。 相似文献
9.
10.
买买提沙力·买提肉孜,维吾尔族,现任民族团结杂志社新疆分部主任,《中国民族》杂志维吾尔文版副主编、维吾尔文编辑部主任。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买买提沙力翻译出34万字的《论语》,填补了《论语》维吾尔文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白常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2(5)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汉英翻译基础教程》,具有整体布局合理、内容丰富、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特点,但也存在译文不够通顺、词语不够准确、例句与练习重复等问题.针对教材的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西周时期至春秋中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史和汉语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满译本的研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汉文典籍及满文翻译的特点,同时对理解满汉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英美文学翻译中,语境文化因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现象,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因此,理解和应对语境文化的差异对于实现准确、流畅和文化共鸣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英美文学翻译中的四个主要语境文化因素:价值体系的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英美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 相似文献
14.
覃秀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66-170
从《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入手,探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的泰译。通过对AMOON THONGSUK的《论语》泰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发现,译者多采取“异化”翻译策略,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地向泰语读者介绍和解释文化负载词,以令《论语》文本在泰语文化中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等值。作者认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异化”策略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文化翻译观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16.
当代翻译研究深受各种行为理论的影响,但几乎所有当代翻译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翻译视为交际、交往的一种形式。这是由翻译的交往功能决定的,翻译的交际行为观不仅是当代翻译研究的思想基础,它还深刻影响了翻译过程的研究,作为当代翻译研究基础理论之一的交际行为观仍将在翻译研究中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公元9世纪,为了翻译佛经的需要,藏族译师编纂了《翻译名义大集》,并由吐蕃赞普敕命刊行,使其成为翻译梵文佛经的语典,被尊奉为金科玉律.《翻译名义大集》共分283类,有9565个专用名词,梵藏对照,系藏族历史上第一部双语对照辞书,1000多年来不仅是人们查考的主要工具书和规范藏文的语典,同时还是编纂藏文辞书的语料库,对藏文辞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壮族史诗《布洛陀》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把它译成英语,让更多的国外学者认识和了解壮族及其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壮族及其文化在国外的影响。本文拟从版本的选择、翻译的体制、翻译目的等方面对《布洛陀经诗》英译版本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航空产业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重要领域之一,是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航空技术发展迅速,在航空领域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很大突破。在民用航空和经济发展的牵引下,产品种类和数量均大幅增加,在发展民用航空产业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监管、标准等热点问题的思考。法规与标准引领在规范新兴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化组织的成功经验,优化我国标准体系建设成为重点工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大输出国际标准同时将众多已有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加以实施应用。然而,在双向转化过程中众多技术标准内容尤其是术语翻译不统一等问题凸显,进而在标准应用过程中引起使用混乱或释意不明等问题。因此,本文将对航空技术标准中的术语翻译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选翻译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