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部医典》是我国藏医学的古典名著。1978—1980年间笔者组织有关同志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翻译注释。在此前提下,对本书的成书时代、基本内容、医学理论、与其它医药学的渊源关系、发展沿革和国内外研究情况等内容作一初步研究,以供医药界科学工作者参考.一成书的时代背景:公元八世纪中叶(约748—765年),以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为首总结了藏医临床经验和藏医药学理论,同时又吸收了中医药学、天竺医药学的  相似文献   

2.
高颖 《中国藏学》2007,(2):156-159
本文从病源学、医德学和治疗学的角度分析了《四部医典》中的心理治疗思想。藏医学认为,心的贪嗔痴三毒能够导致三因不调,引起各种心理或生理疾病。在疾病治疗中,医生的医德和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具体心理疾病的治疗则采取了身、心、灵整合的治疗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宗教需求。  相似文献   

3.
一、形成和发展藏医藏药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许多省区如内蒙、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均有广大藏医工作者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在积极工作,而藏医的古典医籍《四部医典》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就已认识到动、植、矿物的某些部分有着解除身体病痛的作用,认为“有毒就有药”(《论布嘎汤》木刻版,第七页)。其后又有了酥油止血,青稞酒糟治疗外伤的知识。随着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生产的发展,而逐步积累起丰富的藏医药经验。早在公元六世纪那木日松赞时从祖国内地传来了历算和医学。据《西藏王臣记》载,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唐太宗为密切汉藏两族的关系,把宗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曾带去大批书  相似文献   

4.
《四部医典》(居悉)是一部藏医经典著作,可与我国《黄帝内经》媲美,体裁也和内经相似,是伪托“延寿药师琉璃光王”的化身“明智仙人”和“意生仙人”论医之书,内容十分丰富,至今仍为蒙藏医药人员必读之书,为国内外医学界及藏学家所关注。原著采用佛经偈文编写,易于背诵,但难理解,因此,译注这部著作是继承发扬祖国医  相似文献   

5.
吴金鹏 《中国藏学》2007,(2):153-155
在世界传统医学中,藏医学是解剖学最为发达的医学体系之一,曾经对筋及韧带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形成了独到的认识,并积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藏医学关于这类疾病的认识较为分散,很少有医家开展专题研究。本文尝试以《四部医典》为依据,对藏医学中筋类疾病的理论与实践加以初步整理,尝试为振兴藏医外治疗法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安多地区是藏医学发祥地之一,在“甘丹颇章”王朝时期安多藏医出现鼎盛,曼巴扎仓和广大民间名医辈出,学术繁荣。然而,最初这一地区医学如何产生和传播的情况史料零散不足,本文综合资料探讨这一问题,从历史角度说明藏医的继承和发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8.
《儒行》是《礼记》中的一篇。《儒行》代表了先秦儒家对于"儒"这个群体所应含有的品质的期望。细读《儒行》,其中所讲的儒者理想人格的形成以及施用,都可以被此文中所蕴含的"修养论"所归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论述修养论的具体内涵,以及该内涵与儒家哲学原理的关系,来解读《儒行》篇,并试图体现《儒行》篇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中央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一、二期合刊第104—109页上发表了胡振华先生的《〈西域尔雅〉中的维吾尔语词》一文,该文系统地考释了《西域尔雅》一书中所收录的新疆维吾尔语词共四百余条,很有意义。唯其文中谓《西域尔雅》一书中所录的“西番”族语言,“可能指的是羌族”的语言,引起了我研究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也做了一番考释,结果得出的结论与胡先生的推断大不一样,我认为《西域尔雅》一书中的“西  相似文献   

10.
释“辽内四部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史·营卫志》“部族”条记述辽国各部族情况之前,专设一项“辽内四部族”,其下仅列四部族之名:遥辇九帐族,横帐三父房族,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国舅别部。这四部族不入于“太祖十八部”及“圣宗三十四部”①之列,显系与诸部族有别。那么,其区别何在?为何又冠以“辽内”之称?揭开其谜底,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作为一个游牧集团而四时迁徙的辽朝皇帝行宫部落的构成,从而也可使我们对《辽史·百官志》记载的内容产生若干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学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文学阅读视野,外国文学史课程也在中国高校中文系逐渐普及。伴随几代学人的努力,我国的外国文学史类教材逐渐完善,更加深入和广泛地为国内介绍外国文学。而一本文学系教材其实是一种知识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从几个时代外国文学史教材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个时期,研究者和其背后的权威所想要传达出的话语形式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典型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价它时说其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在小说中作者吴敬梓刻画了很多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他们在中举之前费尽心力,穷困潦倒,受人嘲讽,但在中举之后则欣喜近狂,周围的人们也开始极力讨好奉承他们。科举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他们失去了自我,在灵魂上扭曲而堕落。作者以讽刺,辛酸与悲愤的笔触,揭露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深深毒害。于繁盛中敏锐地察觉出社会衰落的《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马宁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83-186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孝”为切入点,以王冕为理想原型延伸塑造出各式朴素真挚的孝道。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真孝”“不孝”“迂孝”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及情节描绘,旨在探析孝道真正内涵,从而找寻弘扬优秀孝文化的关键所在,以此推进和睦家庭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侯春林 《民族论坛》2013,(7X):97-100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荒岛文学作品,小说将人物置于海洋和荒岛之中,使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兼具积极进取和残酷扩张的双重意涵,而它们又都与漂流密切相关。漂流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体现出鲁滨逊的性格特征,还暗含了鲁滨逊漂流行为背后的残酷本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自作者来稿——《西游记中“西梁女国”故事的形成与素材来历探索》中的第八、九两部份。作者在原稿的《写在文前的话》中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将一个当时已流传几百年、渊源于民间说唱的“唐僧取经”的故事作胚胎,大加改造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市俗小说。其主旨基本上是对佛道等宗教持批判态度的。由于受历史时代局限,书中提到西陲地域、国、族乃至地方风物传说等,至今尚未多见有专文探讨过的就是“西梁女国”故事。作者认为,探明这一中古年代位于祖国西陲的“女国”与中原的交往、关系和影响,不仅可以对吴承恩创作选材、构思有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汉藏两族人民留于民间的友好情谊。因而,无论从古典文学、通俗文学、民俗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来看,本文所进行的探讨,“未必就全无裨益”。基此,作者分别就:从《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溯谈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女人国”;“西梁女国”素材来例探源;“西梁女国”、“女人国”故事文字中反映出的汉藏人民间悠久交往情谊等内容分作九个题目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并“附带点滴建议”,全文三万余言。作者希望藏汉等各族学人、海内外专家和广大读者“多予绳教”。鉴于刊物篇幅所限,我们仅选登全文的第八、九两个部份,并冠以新的题目,供读者一飨。并向作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8.
电影《芳华》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正值芳华的部队文工团战士的故事,在这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他们经历了爱情的萌发、人生的变故、战争的洗礼,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影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本文将从别情出发,分析两次重要分别时的背景音乐及蕴含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19.
“互见法”是《史记》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兼具史学与文学层面的功用。在人物塑造上,互见法一方面有利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又能通过补充和映衬展示人物的性格复杂多样性。因此,“互见法”对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探讨《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的互见艺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