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敦市民塞尔吉奥今年67岁,在旅游行业已经工作了40年,目前仍在当地一家旅行社供职.他告诉记者,他原本计划两年前按时退休,以便享受生活.但是,前几年旅行社生意不景气,再加上他的一些投资亏本,欠了很多债,他不得已又工作了两年.他说,他今年也没有退休的打算,接着干半年再说. 在英国,像塞尔吉奥这样到了退休年龄仍坚持工作的人不在少数.英国就业研究所近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英国65岁以上的就业人口已超过100万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10%,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为3.4%.预计到2015年,英国将有150万65岁以上的老人仍坚持工作.  相似文献   

2.
早知道     
《老人天地》2014,(1):58-58
法国最年长医生不退休 92岁高龄的勒芒医生是法国最年长的全科医生之一,他的医生生涯已经长达60年,在他生活的卡拉克市,很多一家四代都是勒芒医生的忠实老主顾,但勒芒医生本人“还没有退休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正李霞退休前是南京的一位幼儿园教师。2012年4月,年满50岁的她办理了退休手续,生活一下子安静下来。此时,李霞的儿子在读大学,丈夫依然要忙他的事业。自己的退休生活如何安排,成了摆在李霞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几乎没有纠结,李霞便决定"一路向北"。从小在江南水乡生活的她,对祖国北方的山水充满了好奇。现在正好有时间了,可以亲眼去看一看那片神奇的土地,那还等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周伟 《老年人》2008,(3):36-36
父亲退休了,而他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却没有退休,仍一如既往地在路上载人载物。  相似文献   

5.
下岗再就业问题是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全球化的时代课题.在滚滚下岗的洪流中,女工约占67%以上,其中中年女工又占下岗女工的60%以上.这一群体在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既没有性别优势,又没有年龄优势和文化优势,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中之难.如何解决这一庞大群体再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家庭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再就业工程的成败,更关系到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对于这一群体再就业状况的分析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笔者于1997年底参与了对天津市1000名“中年下岗女工再就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的问卷调查和课题研究,发现实施再就业工程不单是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和再就业的机会问题,它首先是一场全社会范围内深刻的思想变革和就业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摆脱困惑据理力争有位退休教师来信,说他“退休之后好困惑”。“困惑”什么?原来是他退休15年了,党和政府规定的“两项待遇”得不到落实。在政治上无人过问,从未让他参加任何会议、学习有关文件,也从未通知他过组织生活,就连工会会员的会籍也没有了;在生活上少人...  相似文献   

7.
转眼,母亲退休已有30多年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刚退休时,才拿35块钱,其中5块钱属于副食补贴。这35块退休工资母亲一直拿了十几年,从来没有增加过。可是,就是靠这微薄的退休工资,母亲却将生活安排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中,充满了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8.
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涣山村老年活动中心有一位始终忙碌的瘦小身影,他就是从芦溪县政协副主席的位子上退休回乡、以19年的坚守践行着终身为人民服务信念的老党员——肖而乾老人. 1995年6月,肖而乾从芦溪县政协副主席的位子上退休回乡,时年62岁的他没有选择在家坐享天伦,而是挽起裤脚再次出发,主动啃起了村里事务的“硬骨头”——创办村老年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9.
当"忙"成为一种悖论式的生活状态 我们遇到的"忙"是一种悖论式的社会现象:谁都说自己忙,但究竟为什么忙,忙什么,忙了有没有价值,可能连自己都说不清;谁都在忙,可似乎谁也不愿意那么忙,但要人不忙,如让他退休、赋闲、离职、下岗,谁也不愿意.  相似文献   

10.
王殿方 《老年世界》2010,(10):10-10
赵建国老人退休四年了,和老伴两个人就靠一千多块钱的退休金生活。从退休那天开始,他就琢磨着再干点啥。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观念认为,退休就代表老了,老了就没用了,变成弱势了,变成社会关心的对象了.现实生活中,都是如此吗?心态决定一切,退休后的生活一切都看个人的心态! 2003年,我认识一个台湾亦师亦友的"老"朋友,他1952年生,1998年来到北京,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才50出头,以前从事欧美、台湾先进科技项目的引进拓展工作,这几年来则专注从事创新及动手做教育设备软硬件的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退休后的短暂幸福1997年底,我从上海某企业退休,正式步入了晚年生活。没有了工作压力,心情放松了许多,和早已退休的妻子计划着外出旅游,每天抽抽香烟喝喝老酒,顿顿有鱼有肉,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可是,这种舒适生活在一年后的一天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好日子     
老爸年前退休了。以前在单位当一把手的他,再没有会开,没有字签,没有地方考察,显得空前失落。整天窝在家里,背着手,板着脸,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孤独”“无助”“难以适应当地生活”,这绝非是所有的华裔老人的生活写照.相反,不少人或奋发有为再续事业辉煌,或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宁静与安详,他们的生活也很精彩. 曾在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任教35年的黎全恩在退休之后一头扎进加拿大华埠史研究中,完成了自己年轻时未竟的梦想.北美唐人街的大街小巷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维多利亚最古老的唐人街也因为他的努力才得以保留,他所撰的学术巨著《加拿大华侨移民史》一出版就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年初,我探亲回老家,当时老爸刚退休。原本想退休后的他不再奔波劳累、健健康康安享晚年,可是忙了大半辈子的他像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整天闷闷不乐,干什么都没有精神。为此,不放心的我,特意向单位多请了两天假来陪他,希望用亲情来打发他的寂寞,使他早日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退休之前,我和老伴儿各忙各的工作,下了班回家就是分头做饭、洗衣、照顾老人、陪孩子写作业,根本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退休后,忽然一天24小时都绑在一块了,双方的弱点和毛病就赤裸裸地摊在眼皮子底下,躲都躲不掉。比如,我发现,做家务时,老伴儿总爱拣自己感兴趣的活儿干,我就说他自私;他出门穿戴  相似文献   

17.
刘善达,85岁,退休前曾是天津某技工学校的校长,老朋友们仍然称呼他“刘校长”。他的老伴儿翁树梅,83岁,天津新华中学退休高级教师。他们夫妇的“候鸟式”生活让我长了见识,懂得了什么叫不老人生。  相似文献   

18.
梦一飞 《老年世界》2011,(19):23-23
父亲今年六十二,退休在家已经快两年了,原来他是乡政府的一名文职人员,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生活张弛有度。不想退休后,人忽然一下子完全闲下来,生活中没了寄托,他每天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并不时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冲母亲发脾气。  相似文献   

19.
《职业》1999,(3)
我局在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紧紧围绕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个重点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1998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实施了“再就业培训伙伴计划”,这是推进再就业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是再就...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下岗职工可获得哪些再就业援助?尊敬的编辑我是一名下岗女工,离开工厂3年多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下岗职工可获得哪些再就业援助?贵州苏娟苏娟女士:你问的问题,有不少朋友也曾咨询过,有的我们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