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功老人在世的时候,我曾拿着一幅盖有他印鉴的条幅求辨真伪.启功老人仔细瞅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这幅字写得比我好!” 大师的潜台词不言而明.“比我好”固然有自谦的成分,但赝品的临摹技法可见已出神入化.现在书画拍卖市场上的赝品很多,除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伪书劣画外,确实有些赝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干就是位临摹高手,他仿制的作品许多以“真迹”的面目流传于世.在一次古代书画作品鉴定会上,著名鉴赏大师杨仁恺先生语出惊人:“没有一点缺欠的才是赝品!”  相似文献   

2.
老人的秘密     
古保祥 《老年世界》2014,(11):25-25
我是一家保健中心的资深按摩师。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来应聘按摩师,我问他:“您有几年经验?”他摇摇头说:“从零开始。”我又问:“您要求薪水多少?”他说不要薪水,就是想来学习,我想了想没答应。3天后,大堂经理带着老人找到我:“大爷交给你了,认真点教。”我只好点点头。  相似文献   

3.
翟宇越来越不像话,他通常是“早晨从中午开始”,吃完午饭后,不是到河边花园里打麻将,就是去找他那几个同样也是靠“傍老”而生活的无聊朋友玩,晚上照例要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吕婷婷说:“有几次,我站在阳台上看到他混在一群老人中打麻将,我真想跳楼。”  相似文献   

4.
查代文 《老年人》2005,(12):51-51
我囿居的城外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澄明亮,可以看见水中的游鱼和水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河边是绿绿的菖蒲,河岸有袅娜多姿的杨柳。天气晴和的日子,总有一位老人在河边怡然散步。我常和老人不期而遇,曾问他:“您在寻找什么呢?”老人说:“童趣。”见我不解,老人接着说:“看着这河水,  相似文献   

5.
张鹰 《当代老年》2011,(7):31-31
有位80岁老人在公园等人下棋的时候,碰到一位画家。攀谈中画家知道老人靠下棋打发日子,就建议老人不如学绘画。老人说:“我连画笔怎么拿都不知道,怎么作画呢?”画家说:“你可以去试一试呀。”老人一想,对呀,不试怎么知道呢?这一试,老人竞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以后,老人成了美国著名画家,此人就是哈里·利伯曼。  相似文献   

6.
何炳堂老人是浙江省桐庐县城的一个普通居民,他做了十多年的好事,媒体也跟踪报道了十多年。与我们长期崇尚的“做好事不留名”的行善方式有所不同:他每年做好事后,常会提出给他“宣传一下”的要求。为此,曾有人说他做好事是为了“出风头”。 老人对此并不在意,好事照做不误,老人说:“我曾说过我‘做好事要做到做不动为止’的话,这是我面向全社会作的承诺啊!做人要信守承诺,我就是希望通过媒体告诉大家,老头我可没‘食言’……”  相似文献   

7.
请大夫     
云江 《金色年华》2007,(12):14-14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  相似文献   

8.
“今天在步行街碰到了一位让我心疼的老爷爷,82岁的他一边在街上卖自己做的易拉罐手工艺品,一边捡瓶子.”5月12日,宁夏银川市一名网友发图文呼吁大家帮助这位老人.15日,兴庆区城管环卫南局转发该微博回应,特许老人经营他的手工艺品,“还请大家多多光顾老人的生意”.这一回应获得不少网友好评.(5月19日《贵州都市报》)  相似文献   

9.
鞋里的字条     
楼下有一位修鞋匠,他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每天坐在铁皮房子里,微笑地对着过往的行人,双手却从不停歇. 有一次,他为我的女儿修鞋子,女儿在修补好的鞋子里,发现了一张字条,这张字条,竟让女儿欢呼雀跃.那上面写着:“孩子,走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别让你的爸爸妈妈担心.”他也为我修过鞋,我察看修好的鞋子时,也看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0.
人生点滴     
在一个忙碌的清晨,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来到医院,为他大拇指上的伤口拆线。老人说,他很着急,因为9点钟他还有另一个约会。护士看到老人不断地看表的样子,就提前帮他拆线。护士一边拆线,一边问老人:“你这么着急,是不是还约了别的医生呢?”老人说:“没有,我只是需要到养老院去和妻子共进早餐。”护士又问:“如果去得晚一点,你妻子是否会不高兴呢?”老人说:“我的妻子已经不再认得出我是谁,5年前她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了。”  相似文献   

11.
孟戈 《老年人》2009,(9):34-35
住进湘雅二医院十四病室,我和刘品生老就成了病友。那天是周六,我9点钟赶到病房时,刘老正在输液,听他“哎哟妈呀”地喊着,抬眼一看,但见老人一脸痛苦。他的鼻孔上插着一根输氧管,心电监护仪上的5个“巴巴”也“贴”在他的胸脯上,老人正患着重病。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省横峰县葛源溪畈的群山中,有一块三面环山的山谷平地,坐落着两栋破败不堪的瓦房,房前已长满杂草,这里就是横峰县麻风病村。目前村里只有一位村民——58岁的李国太老人。我们来到屋前,高唤了几声:“有人吗?”好久,从边厢房中一瘸一瘸地走出一位穿着破旧的老人,他就是李国太。看到我们的到来, 他露出非常意外的神情,嘴唇颤抖着说:“呦?!你们咋来啦?”  相似文献   

13.
方军 《中外书摘》2011,(2):35-38
日本侵华时期邱大明、刘泽华就居住这样的房子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我刚刚去重庆和广州采访。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生活在重庆市的邱大明老人。如果让我用最为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邱大明老人的一生的话,我只能用:“92岁、61年、210块和一脚踹塌”来形容他的人生。顾名思义,92岁,当然是老人现在的年龄。61年,指的是因为日本发动的战争,他和原配妻子在分别61年之后重逢,再婚。  相似文献   

14.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五美元到美国闯天下,二十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他最擅长的就是“点金术”,一个人人都认为无可救药的企业,到他手里,不出几年必定会转亏为盈。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的鲍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不仅人人皆知,而且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举止,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  相似文献   

16.
以车为家 云游四方 美国老人喜欢旅游,以车为家、云游四方的人们被称为“汽车部落”。他们像候鸟般浪迹天涯,四处旅游。他们所向往的是没有尽头的公路,尤其是西部那些一流的高速公路。“独身漫游者”俱乐部就是喜欢在美国西部的高速公路上打发光阴的一支退休者队伍。俱乐部成员伊尔玛自豪地说:“我从1991年成了全职旅游者。这样的生活真自由。”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移居美国的同学,在回国探亲时问我:“你在国内搞了那么多行业规模最大的市场调查,有没有使用计算机统计?”我回答:“有的,但是效果不很好。”他说:“美国搞调查都用计算机统计,很科学,你们的做法太原始落后了。” 他的这番话,使我想起了美国人的研究传统。 美国学术界崇尚实证,崇尚定量分析,获经济学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都是在研究中引进了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相似文献   

20.
关于20世纪中叶的朝鲜战争,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朝野曾有许多反思,最著名的莫过于这样一句话: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其实,在这些“反思”之前,美军里早就有人反思开了,迪安将军就是其中之一。他说:“美国一直想征服中国,可我一直觉得,这好像是美国一个根本没有希望的工作,没有希望的任务,没有希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