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流动人口迁移模式的转变使得大量流动儿童随迁,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渐凸显。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缺少社区、同辈群体、学校、家庭等群体的支持,阻碍了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进程。所以,本文从分析这些群体怎样导致流动儿童产生社会融入困境入手,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管理政策几乎是空白。城中村房屋拆迁补偿的直接法律依据是《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不是法律依据,不具备直接的参照性。在我国土地二元所有制下,城中村房屋拆迁的过程也就是集体土地所有权被征收的过程,西安市城中村房屋拆迁中,国家征收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同时政府作为城中村房屋的拆迁人并没有承担补偿义务,而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对农民进行补偿,宅基地的所有权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获得补偿。  相似文献   

3.
以英国谢菲尔德市为例,通过对其18—19世纪贫民窟的演变历程进行详尽分析,总结出西方发达国家在贫民窟改造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指出城中村改造需要注意:从长期规划的视角来看待城中村改造问题,着眼于拆迁还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短、中、长期策略的结合,避免形成拆迁与重建不断交替的恶性循环;确保拆迁还建社区的建筑质量;倡导混合社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入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歧视"和排斥,从而出现了社会认同的困境.社会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社会各界必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城中村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演进可能性进行研究。采用参数化技术建立以城市功能模块及人群流动为概念起点的动态化城市区域模型及设计原型,以此对城中村的激活和城市肌理的演进提出多维度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四年级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以武汉市中心区风光村更新改造设计为题,探索了存量建设背景下城中村社区的城市设计策略,并尝试了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计划。论文研究选取一典型小组,由城市存量建设背景解读、经过健康社区等理论分析、到基于光环境的社区更新设计,取得了师生共赏的学习成果。论文通过对此典型小组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展示与评述,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引和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存量建设背景下城中村健康更新设计教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创新"城中村"社区治理工作,是有效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泉州市在"城中村"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要实现以"城中村"社区治理工作的创新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泉州应该在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社区工作方式民主化、居民保障水平提高、社区管理者素质提升、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等五个方面继续推进各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12月,自2007年开始在云南昆明的城中村提供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及家庭的社区综合服务.2009年,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在流动人口聚居社区开展外展服务工作,并逐步建立活动中心,为流动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活动空间.在此过程中,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尝试推动更多志愿者参与,通过社会服务实践结合理论研究,探索出了运用服务成本低、手法灵活、易操作的志愿者外展方式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更多流动人口受益.  相似文献   

9.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23-2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的数量正逐步增加。大批适龄儿童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流动儿童。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4周岁及以下城市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比例为12.44%,大约有1314万人。流动给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各种风险,比如:流动儿童大多生活和学习条件比较差;流动儿童遭受歧视的比例较高;童工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等等。如何协助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也有研究证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普通儿童并无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普通儿童。所以目前我们应该适时的把目光转向"流动儿童"。这些随打工的父母生活在城市,城市的不认可,和其自身对农村的不认同,给身处其中的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皆在通过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比较,证明流动儿童的问题其实更加严重,同时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对其的影响,从而唤起人们对"流动儿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儿童社区照顾中心坚持互助合作的理念,采用"党政领导、机构培育、自组织运作、社会支持、社区参与"的运作模式,在人员队伍、经费结构、服务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服务方向上以需求为本、组织管理上建章立制、参与主体上多方协同、服务对象上分类细化、服务内容上综合支持等多项具有参考意义的服务工作策略。城中村儿童社区照顾服务从社区层面缓解了家庭照顾压力,满足了儿童基础性照顾需求,有助于儿童综合成长,促进社区照顾中心运营及其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值得在同类城中村社区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郭源园 《城市观察》2021,72(2):117-127,164
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和路径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是深圳市当前针对城中村改造较为成功的实践之一,在深圳市郊区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成功,也极大地缓解了深圳市目前的城市用地紧张局面.然而"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以深圳市南布社区(城中村)为例,在分析其"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深圳市"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实施困难的根源,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改造是随着社区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快速扩张而出现的一个棘手的城市问题。它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且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因素。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化进程方面关注的大事之一。把城中村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新兴城市社区,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流动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在两种学校接受教育,一种是公办学校,一种是简易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对流动儿童来说,公办学校与简易学校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社会环境。因为这两种教育安置方式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支持。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到公办学校就读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选择到公办学校就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就愈发重要。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等工具对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不比城市儿童更消极,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城市儿童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女流动儿童比同性别的城市儿童的孤独感更强。  相似文献   

15.
"社会融合"是西方移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中,通常更多考虑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目前我国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的普遍思路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流动儿童对城市和农村的认知,或从城市认同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是否对流入地产生归属感,是否形成了"当地人"的身份认同,进而推断其主观社会融合程度的好坏.尽管有学者提出了流动儿童多元身份认同概念,对城乡二元身份认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质疑,但突破城市融人身份认同的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但降低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制约了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也影响到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环境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与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探讨与社区生态修复相关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设计构建与生态修复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以唤醒社区参与生态建设意识,激发参与社区生态修复动力,培育社区生态修复理念、习惯与行为模式,推动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行动,固化生态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指被城市所包围的村庄,也称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是对许多城中村的真实写照.对城中村的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政府快速拓展城市空间的必然.要完成对城中村的改造无疑是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方进行博弈的过程,要完成城中村的改造,无疑要突破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瓶颈,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8.
被遗忘的孩子 每天下午放学后,江苏省南京市虹苑社区的广场,总有几个趴在石凳上写作业的小学生格外引人注意.他们为什么放学后不回家写作业呢?学校通过家访得知,这些孩子是流动儿童,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环境非常困难:大多一家人挤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放下灶台和床后,再也放不下别的东西,孩子写作业、学习等都只得趴在床上.白天,父母多在外上班,不放心把钥匙交给孩子,孩子只能在父母下班后才能回到家.万般无奈下,孩子们选择放学后在公园里写作业.  相似文献   

19.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由于其较为低廉的租金、较好的区位条件成为此类人群的主要聚居区。本文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关注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问题。从个体或家庭层面考察了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经济生活状况,从社区层面分析了该群体在城中村这一非正规社区的行为意愿状况,以及从城市制度层面分析了被调查者的公共权益享有状况。最后,针对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何满足外来人口生活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守勇 《城市观察》2013,27(5):139-149
征地拆迁是城市扩容面临的重要课题。常德市采取的公寓楼安置模式在城市扩容和保护耕地红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创新了拆迁安置模式,达到了城市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目的。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征地拆迁工作本身的成效,更关系到安置户的民生福祉和城市的科学发展。要直面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突出问题,明确主要任务,创新理念,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业主选择+社区整合"的公共管理格局,按照统筹推进、健全体制、整合资源、责任考评的路径,使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成为推进安置居民城市融入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