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因(内部矛盾)和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正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才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从必要条件上讲,内因和外因在事物运动变化中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二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可以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这是由于矛盾着的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我们认为,这种“外因决定论”是值得商榷的。现代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赋予了我们一种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棱镜,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我们认为,只有以现代系统科学为审视点,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作一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章韶华同志在《走出哲学的误区》一书中首次提出决定反决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重要规律。然而,笔者认为,决定反决定规律是片面的和先验的,其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完全是对事物联系性质的一种歪曲。按照辩证法原则,内因(内部联系)与外因(外部联系)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并不存在单独具有孤立内因或孤立外因的情况。事物只有首先具备内因决定性作用,然后才能表现出对他事物的外因决定性作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外因决定性关系,并不存在一事物作为内因永远决定另一事物,而另一事物只能对该事物起外因反决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效益──多么响亮而闪光的字眼!它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中和文章的书面上,显示着人们对它是何等地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然而,天违人愿、壮志难酬的尴尬者却总是大有人在。什么原因?道理很简单:不能在春天“播种管理”,怎能在秋季“收获效益”!成败的关键是管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转化和发展。矛盾的诸方面是不平衡的,必有一方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国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当外国改变了内因中矛盾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编     
冯增信同志在《外因和内因》一文(见本刊1980年第3期)中明确提出。“在外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事物的变化由内因决定;在内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事物的变化由外因决定。”我认为。两个同卵双生子,他们自身都具有潜在的人的高等智能。一个母狼喂养,所以具有狼的生活习性和智力,是由于狼的“生活教养”通过他的潜在智能起了促成作用。要不然,狼为什么不能把一块石头“教养”成具有狼的生活习性和智力呢?另一个由人来教养,所以具有  相似文献   

7.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条件和根本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了解特困生的心理是我们解决特困生问题最根本的、最有效的手段。基于这一点,本文对特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就"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这一事例看,不仅仅是内因,外因也起决定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依赖于条件而存在.从一定程度上讲,内因决定论是"左倾"激进主义及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哲学根源,而这一哲学观点与毛泽东本人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9.
在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存在着一种忽视和贬低外因作用的现象。这在理论上造成一些模糊认识,在实践上造成一定的危害。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这是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来讲的。如果没有事物的内部矛盾,也就没有该事物的存在,也就不能与其他事物相区别,也就谈不上事物的发展。但就事物发展的条件来讲,外因的作用在事物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外因,虽有内因根据,事物也不能发展。这就是说,内因  相似文献   

10.
鲁鹏在《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内外因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一对关系,当实践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改变对象时,相互作用已经作为前提被包含在内。所谓内因外因谁起决定作用的问题,即是对此相互作用的评判问题。这一问题极为复杂,需依具体情况而定。无论内因的作用还是外因的作用,决定的还是非决定的,都是相对于某种情况、意义、角度、时空范围等而言的,没有简单的定论和一成不变的模式。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任何变化都要通过内因方能达成,但变化走向何处,是否与人的愿望或发展目标相吻合,则不是单纯内因能够决定的,它取决于内外因的…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经济建设成为我们的中心任务,经济的发展与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其迫切的任务——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能迅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人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的单向传递。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消极被动地跟着听。从教与学这对矛盾体来说.教是外因,是条件;学是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割裂了内、外因的统一,单方面强调外因的作用,而忽视了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抹煞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外因作用问题初探帅国文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问题。学习、研究内外因问题,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内外因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事物发展是有原因的,有原因就有结果;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内因和外因作用问题存在着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存于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什么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内因在任何情况下,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只是条件性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内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认为,内外因的作用在理论上存在着作用层次、作用性质和重要性这样三个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历来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经过对“传统派”和“进步派”的批判,我们否定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这为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同志都同意“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说法。可是,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教师的作用毕竟是外因,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内因。外因和内因相比较,当然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注:主导作用具有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含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兴趣並不是固有的、稳定的,而是在学习动机、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影响和驱使下萌生、发展和变化的,它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意向。既然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获取的需求,那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决定的因素”的观点,它是激励人们探求知识时一种内在动力,是培养能力的先决条件,是智力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外因和内因     
目前正在开展的有关内因与外因问题的讨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我的观点是:在外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事物的变化由内因决定;在内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事物的变化由外因决定。两个同卵双生子,如果一个从小由狼衔走,在狼窝中由母狼抚养大,从不接触人类社会,那末他就丝毫不具有人的智力,没有语言思维能力,只能用四肢爬行,像狼一样地嚎叫,争食;而他的兄弟,在精心教育下,则可能成为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长大后或许是著名的科学家。在这里,决定这两个儿童智力上根本差别的无疑是外因。教育工作者有时也看到相反的情况:一个先天性的白痴和另一个正常儿童或超常儿童,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智力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决定这一差异的无疑是内因。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哲学教材中关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论述的不足,论述了内因规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多元性和外因对事物发展方向的选择作用,并初步揭示了它们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越南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初期成效甚微,但中期以后,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举世瞩目。当然,这是由于内外因素决定的。本文着重从内部原因及改革主要举措探讨这一问题。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外因与内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党中央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收到阶段性成效。但对腐败现象的预防,即对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政治思想素质等治本方面工作的力度则疲乏薄弱,以致于边查边犯,屡禁不止。笔者认为,惩处腐败虽然很必要,但预防更为重要。预防不仅有利于从腐败的源头解决问题,防微杜渐、正本清源,更能减少党和国家的损失,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道”。一、世界观扭曲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少数党员…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教"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在高校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研究和掌握教授方法,也要研究和指导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