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术》2007,(1)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所导的军队经过艰苦卓决的战斗逐渐地俘虏了一批日本士兵。在日俘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互相了解,从而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俘。改造后的日虏成立了反战组织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既勾勒出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发展的一般概貌,同时也充分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的。日本士兵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是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刻表现,是中日关系史上美好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世界语者和和平反战活动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清晰地体现了和平反战思潮与世界语运动有着复杂关联。文章将这一关联的生成情境锁定为1930年代初在日本国内开展的无产阶级世界语运动,并试图揭示该关联是如何构成的,又如何影响了日本无产阶级革命进程。文章将在1930年代初的日本国内的反战求和平的题域下重新审视世界语运动的作用,并通过日本无产阶级世界语者同盟的活动具体考察世界语与和平反战的关联,说明日本的世界语运动问题不仅是语言问题,而且是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关联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杜玉芳 《兰州学刊》2004,3(6):314-316
在华日人反战运动是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反动性是反战运动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是反战运动形成的催化剂,中国共产党的敌军工作是反战运动形成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在华日本人的反战宣传活动黄义祥在抗目战争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在中国的日本革命志士,教育、改造了被俘或投诚的日本士兵,把他们组织在各个反战的革命团体里,并通过他们的反对侵略战争和瓦解敌军等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争取了大批日本士兵脱离侵华部队,...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人民军队走过的战斗历程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战斗,钳制了日本关东军全面侵华进程,配合了全国抗战,在夺取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解放战争中,抗联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联的艰苦斗争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当前继续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注重利用新兴媒介——广播进行对外宣传,特别是国际广播电台用十几种语言向各国播音。一方面是争取友好国家的同情援助,另一方面是对敌实施宣传战。就对日宣传而言,因日俘更了解日本官兵及民众心理,国民政府注重利用日本反战人士及俘虏,向日本国内及占领区民众、前线士兵等进行广播宣传。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底对日广播宣传活动暂停为止,国民政府对日广播宣传主要从反侵略理论来呼吁日本人反战,较为抽象。1943年初对日广播宣传活动再开后,主要通过战况和情势分析,使得日本人厌战、反战。日本在战败前夕,企图采取本土决战,实行“一亿玉碎”的负隅顽抗。国民政府广播宣传呼吁日本民众弃战,救己救国,并建立民主日本政权等。国民政府对日广播宣传有其局限性,不能高估了其在对日宣传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战争与中国是武田泰淳文学世界中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侵华战争期间,既是僧人,又是士兵;既向往中国文化,又充当侵略者的青年武田,书写怎样的中国观和战争观.发掘武田从军思考的要义,结合其青春经历和战争中创作的诗歌、随笔、报告文学的隐喻,厘清其文学上反战思想的生成.从武田泰淳反战思想、反战姿态和现实价值的意义上,重申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责,驳斥歪曲侵华战争历史、居心叵测日本文人的伎俩,为日本执政当局一意孤行,潜心打造“新安保法案”的谬误敲响警钟即为本文之题旨.  相似文献   

9.
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在桂林初探蔡定国飘扬的旗鲜红地写着人民的自由为着保卫和平而战①─—鹿地亘—鹿地亘翻开广西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当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火笼罩在桂林上空的那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们可以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一个日本反战作家的名字─—鹿地亘;人们可以在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12):35-42
纵观美国反战电影的百年历史,它先后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暴露而反思、由民族而人类、由现实而哲理的发展历程。美国所经历的世界性大战,有光荣,也有错误,这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容;而其国家精神与民间反战运动,也为美国反战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激情与活力。美国反战电影在历史发展与积淀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美国电影的反思精神与大国意识是相伴而生的。大国心态给美国反战电影带来了一种优越感,也带来了一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正>大江健三郎的反战小说《个人的体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它能获得此殊荣的原因,就是通过简单的故事让人们反思战争带给日本的灾难和教训,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这部小说的写作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背景选择上独具匠心该书作者在写作背景上进行了精心选择,特意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广岛这个遭受了巨大战争劫难的城市之中。在二战期间,为了迫使日本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和平运动席卷全球,并得到我党的有力支持。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是西欧社会党、工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广大群众。英国工党也在国内成为本国和平运动的核心领导力量。工党的这一反战、和平运动的政策和立场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的,它至今仍带有历史传统的基本特点。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与工党交往的过程中,研究历史上麦克唐纳这位工党第一个反战领袖的反战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平运动的现实,找到两党合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统治阶级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前后,加强了对国内反战运动的镇压.日本共产党员特别是那些被捕入狱的日共党员,面临着坚持还是放弃原来的反战立场和斗争的严重抉择.结果,除部分优秀的共产党员外,不少人纷纷放弃了原来的信仰和立场,或集体“转向”,①或个人变节.据当时日本内务省警保局统计,在1933年6月日共中央委员佐野学和锅山贞亲宣布“转向”后的月余内,被捕但尚未判刑的1370名党员中,有415人声明“转向”(占30%);被判刑的393名党员中,有133人声明“转向”(占34%)自从1933年到1936年的三年中,被判刑的438名党员中,有324人宣布“转向”(占74%).只有114名共产党员坚持原来的反战立场和斗争(仅占26%).②在宣布“转向”的党员中虽然有个别象九津见房子那样的“伪装转向者”(即假转向者),但绝大多数属于“事实转向者”(即真转向者).他们不仅放弃了原来的反战立场和斗争,有的甚至转而走到统治阶级一边,协助、支持政府进行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4.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总部于1940年7月20日成立于重庆。该同盟与中国人民一道,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今天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当年的侵华暴行之际,我们重温一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称作“日本平和同盟”)的业绩,不无益处。 一、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领导人鹿地亘及其反战活动 鹿地亘(1903—1982),本名赖口贡,日本九州鹿儿岛人,日本共产党员,早年在东  相似文献   

15.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09,30(4):109-114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地位。  相似文献   

16.
汪伪投敌后,出于政治需要,一直着意争取建立一个相对"自主"、"统一"的政权.为此,它与日本方面进行了艰苦的交涉.但日本本于国内矛盾和自身利益的掣肘,在扶植汪伪组府的同时,又处处与其为难,使汪伪的"努力"效果不彰.  相似文献   

17.
冀中平原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游击战是开展最早,斗争最艰苦、坚持最好的地区之一。冀中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进行了威武雄壮的英勇斗争,为保卫、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怎样写作《张居正大传》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居正大传》的写作是从一九四二年开始,次年完成的。但是要追溯这本书的写作动机,便得从一九三八年的秋天说起。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策划,一九三七年八月初,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了。淞沪战役、平津战役,经过几度艰苦的战斗,中国军队在给敌军以严重的杀伤以后,向后方撤退。接下去是首都南京沦陷。这时已经迁都重庆,但是总指挥部还在武汉。从皖北到汉口这一大段是一个空白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译自鹿地亘著《日本士兵的反战运动》一书中的第一章《成立反战同盟》(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到一九三九年九月)。  相似文献   

20.
中岛敦与日本战时文学“艺术抵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战时文学的作者们,或迎合战争,或反对战争,或无视战争,情况各异。对前两类,研究者颇多,对后者,关注者则较少。在当时情景下,反战固然可贵,无视战争也是一种抵抗,也是与日本军国主义文学的一种公开的不合作。这一类作家被称为“艺术抵抗派”,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岛敦。中岛敦有着日本同时代知识阶层共有的苦闷和烦恼,并把它升华到了命运的高度。从中岛敦等人身上了解到他们为摆脱命运价值的尝试和抵抗,这些正是研究中岛敦及以其为代表的“艺术抵抗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