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田制推行于北朝的始终,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它在北朝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隋唐广行屯田开先河之作用方面,都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与零散,故未见前人专门的论著,甚至有的通史在提及北魏由鲜卑人(包括鲜卑化的汉人)所组成的镇兵时,称他们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今辑录散见的有关资料,就北朝不同  相似文献   

2.
论北朝鲜卑贵族的尊师兴学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其宗法观念、继承制度与汉王朝基本一致。特别是上层贵族向往中原礼仪文化形成了一种风尚 ,对祭孔礼仪有一定的明确规定 ,还有讲学之礼、释奠之礼和束修之礼。北朝鲜卑贵族对尊师兴学之礼又作了革新和变通 ,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许多社会性行为和重大历史现象,无不以其心态为背景。研读北朝史,有感于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及乘此潮流而起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实为北朝后期民族融合进程中之一大关键,而在这一关键中,六镇鲜卑的群体心态,似应特别注意,故而本文从北朝后期六镇鲜卑群体心态演变的分析入手,揭示北朝后期民族融合的诸多动因中社会意识即心态方面的作用。一、孝文迁都后六镇鲜卑的群体心态所谓群体心态,就是该群体在某种程度上特有的共同心理状态,它是由共同的存在条件引起的一种对该群体来说是典型的心态。六镇鲜卑群体心态的形成始于六镇之设。…  相似文献   

4.
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受其开放的婚姻观念影响,北朝婚姻风气空前开放,主要表现在妇女的好妒风气,妇女的社交自由与主持门户,妇女的婚姻自主权以及妇女的再嫁自由等方面,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洪流中鲜卑文化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朝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学界已在民族融合、鲜卑与汉族的关系、北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北朝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微观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宏观角度探讨北朝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成果较少;二是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民族关系思想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是北朝民族融合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四是研究着力不均.对北朝民族关系的研究还需要专家学者付出更多的心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力求取得更多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6.
北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走向一体化,与此同时,佛教也在北方社会广泛传播。我们认为,作为该时期各族人民共同信仰的佛教,对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一体化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鲜卑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古之逐步汉化是中国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其进程前后持续三个多世纪,则具体过程之困难概可想见。本文通过北朝碑志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分别从族源出处、文武转化、人际伦理等方面揭示出少数民族在接受汉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以及其内在的矛盾与冲突。文章最后指出,尽管面临种种矛盾与问题,但总的历史趋势却是向着民族大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大融合为后来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后,二者在对待民族文化和民族融合方面的态度不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同,收到的政治效果也不同。东魏北齐大力推行鲜卑化政策,导致鲜卑族和汉族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在政治上败于西魏北周。西魏北周推行"外鲜内汉"的"关中本位政策",成功地促成了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促成了鲜卑族和汉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草原文化特质是北朝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来自于北方游牧部落的北魏拓拔鲜卑集团对中原的儒家礼乐文化有吁求;另一方面,北朝的少数民族特质又有机地渗透到北朝文化的各个角落,其自由、尚武、劲健的文化品格对之后隋唐的文化风尚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朝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由于母系氏族的遗风及礼教观念的淡薄,使得北朝上层女子形成了对男子纳妾的严格限制并产生了严重的嫉妒心理;在婚恋方面,上层女子有着高度的自由,可以率性而为。这些对北朝开放的社会习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朝包括五个封建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政权均为鲜卑民族所建。北朝统治者抛弃南朝汉族政权重玄谈轻法制的统治手法,重视法制建设并进行了大胆改创:创均田律,发展了封建土地立法;创流刑,使封建刑罚更加规范;罢门房之诛,使封建刑罚向轻刑化方向发展;改七等刑为五等刑,确立五等正刑的新刑罚体系;创重罪十条,完善了礼法结合;删繁就简,确立十二篇目的律典结构等。北朝法制改创成功之因在于:出身于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重视法制建设;重用汉族律学家;综汇秦汉魏晋法制优势。北朝法制改创对中国封建法律由秦汉的初创到隋唐的辉煌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北朝胡人士族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认为胡人士族形成于北魏时期,是拓跋鲜卑封建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从根本上割断了拓跋鲜卑旧有的氏族血缘间的联系.文章最后指出,胡人士族在形成后即迅速汉士族化,到北朝末期,已融入汉人士族集团.  相似文献   

13.
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由于其自然环境及传统习惯的影响,使得鲜卑妇女留有习武、从军的传统,并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巾帼不让须眉。鲜卑妇女的这种传统不但影响了当时其它民族的妇女,并且对唐时开放风气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东大学王仲荦教授著《魏晋南北朝史》一书,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极为重视。自西北各少数民族的内迁,如匈奴人的迁徙,鸟桓、鲜卑、氐、羌、賨人等的分布地区及其社会制度,胡羯在中原地区的建国,前燕与前秦的对立及苻坚的统一北方,以及后来鲜卑拓跋氏的建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境各族等等,都有较详细的论述,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史学著作中那种轻视少数民族历史的状况。在本书中,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不是作为汉族历史的陪衬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期,各民族间的通婚频繁,婚礼习俗彼此融合。汉族婚姻“六礼”不仅得到鲜卑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在整个北朝社会风行;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呈现“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亦广泛流行于北朝社会,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与南朝对佛教的兴趣偏重于义理不同,北朝佛法之特征主要表现为造像立寺、穷土木之功等礼佛实践。这种特征在思想领域体现为儒佛并重的文化倾向,也从表现内容、表达方式、体裁发展、语言丰富等不同方面对北朝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其形成“辞义贞刚”和“重乎气质”的独特文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笔者研究南北朝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一。中亚文化因子以佛教的东渐为主要媒介,对北朝文化发生较大影响,其对北朝自然科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历算、天文、医学等方面。故本文分七曜历在北朝知识界的盛行、中亚天文学说在北朝的传播、中亚医学在北朝的传播三节,细加考论,尤详于中亚自然科学图籍在北朝的传译流播及东上学人对中亚国籍的介绍吸收。笔者以陈寅信先生“自来宗教之传播.多假区药天算之学以为工具”的理论,为贯穿全篇之暗线,以证明陈先生立说之独具通识。对陈先生《崔浩与寇谦之》一文所涉及之有关问题.亦多所发挥。  相似文献   

18.
北朝时期,鲜卑族妇女在婚姻和爱情观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们于婚前、婚后选择伴侣比较自由、随意,贞节观念极为淡薄。这与鲜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残存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缺少礼教的约束及妇女拥有较高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北朝时期,鲜卑族统治者为适应汉化的历史趋势,取得广大汉族民众的支持,同时为了培养大批经明行修的治国人才,恢复和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学校,以儒家经典教育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使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正因为如此,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事业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梳析史料的基础上,对北朝魏、齐、周三代的中央学校制度、地方学校制度及其基本教育情况作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北朝史学有自己的特点。与南朝相比,北朝在研究前代史学、修撰前代史方面;在重视修撰当代国史方面;在民族史学的研究方面;在直书与曲笔修史方面都表现了与南朝史学的异趣。本文在揭示以上事实的同时,指出这些特点的出现是与北朝政治紧密相联的。北朝纷繁复杂的阶级、民族矛盾严重影响、制约着该时期历史学的发展,使之带有明显的不同于南朝的政治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