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田制推行于北朝的始终,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它在北朝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隋唐广行屯田开先河之作用方面,都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与零散,故未见前人专门的论著,甚至有的通史在提及北魏由鲜卑人(包括鲜卑化的汉人)所组成的镇兵时,称他们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今辑录散见的有关资料,就北朝不同  相似文献   

2.
一、北朝屯田的类型及其管理系统要弄清北朝屯田的类型,必须首先明确军屯和民屯的概念。军屯必须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特征:1.屯田直接属于军事系统领导,以及采用军事化的组织与管理形式;2.屯田劳动者必须是现役军人及其眷属,以军耕田,其中又分为单纯观役军人且耕且守的个兵屯田,和现役军人及其家口在一起的屯田两种类型;3.屯田产品直接为军事需要服务,即直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4.单纯现役军人的个兵屯田,生产所获全部上缴;带家口以户为计算单位的军事屯田,则采取租课形式。民屯则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民屯不直接璃于军队系统管辖,但不排斥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编制与管理;2.屯田生产劳动者不是现役军人,只有以户为单位计算的屯田,没有以个人为单位计算的屯田形式;3.屯田收获物不是直接属于军事系统所有,而是属于  相似文献   

3.
一、北朝屯田的类型及其管理系统要弄清北朝屯田的类型,必须首先明确军屯和民屯的概念。军屯必须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特征:1.屯田直接属于军事系统领导,以及采用军事化的组织与管理形式;2.屯田劳动者必须是现役军人及其眷属,以军耕田,其中又分为单纯现役军人且耕且守的个兵屯田,和现役军人及其家口在一起的屯田两种类型;3.屯田产品直接为军事需要服务,即直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4.单纯现役军人的个兵屯田,生产所获全部上缴;带家口以户为计算单位的军事屯田,则采取租课形式。  相似文献   

4.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归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主要流派主要特点及其对制度有效性的理解,建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制度有效性理论的分析框架,使其能够为教师资格制度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掌握多门外语已是大势所趋。今天的俄语教学尤其是零起点的教学已不能墨守陈规 ,应当发展和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俄英两种语言的比较 ,借助语言学等理论 ,详细地阐述了双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人类基因系统的开放性、文化的习得性及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 ,论述了跨文化适应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描述了适应的阶段和过程 ;并结合适应面临的障碍 ,探讨了有效适应的相关参数以及居留者达到适应成熟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必要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目前,中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部及外部约束条件已经可以得到满足,如中国可以充分利用WTO各项协议的例外条款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另外,中国也可以逐步满足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效应条件以及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比较为方法,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三方面对审美与犯罪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内在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证,进而确定了美学的跨学科研究及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北朝北齐以前文馆制度不完善,文馆史上可称北朝前期,由五胡十六国及北魏组成。由于长期处在战乱,北朝前期效仿魏晋官制,设秘书、著作,以官署为文馆,不像南朝,官制外还依托宫殿设立文馆。出于服务军国大事的目的,这一时段的北朝文馆文学以应用文和官修史书为载体,是一种政治化、学术化的文学作品,有重实用、贵经史、尚文章的特征,于纯粹的抒情诗文不甚重视,作者大都以经史为根基,以史学为文学,以诏令奏议和碑颂为高文,以文学审美和虚拟想象为末事。过去对于这些特点是从地域和文化观念分野理解的,本文则从文馆与文学的关系来解释,其研究结论是对此前说法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传统的喜剧概念在当今社会面临的冲击,从语词与概念关系的一般原理入手,探讨了喜剧所属类型的各项规则以及当代人们的喜剧心态,对“喜剧”这一概念做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战争、和平与道德——兼论和平主义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实主义看来,所有的战争都是合理的,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正义战争论认为,有些战争是正义的,有些则不是;和平主义则反对所有的战争,认为战争与暴力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和平主义在21世纪将日益显示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论突厥与北朝、隋的政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厥是六至八世纪活跃于我国北部、西部及中亚地区的一个大游牧民族。与匈奴、鲜卑、柔然等族一样,它从一开始就与中原封建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突厥与北朝的关系一、突厥的兴国与西魏的关系突厥在建立汗国以前,原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以游牧为主,兼营冶铁,是柔然锻奴,受柔然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六世纪初,中国北方的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北魏衰落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在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史上也有反映。在当时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基础上,一般说来,法家的进步、革新的政治路线及其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促进了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反之,儒家保守、反动的政治路线及其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天命观,却是社会生产技术发展的阻力。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法家路线对发展水稻生产的促进作用,就是例证之一。水稻的种植,一般认为只适宜于江南地区。那么,黄河流域的土壤、气温以及水利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制度道德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一般来说,制度德性优于个体道德的选择.有德性的制度应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德性的制度还有利于个体道德的完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是目前我国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因而对制度德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层次。制度伦理的可能性表现在:利益是制度与伦理同构的价值基础,管理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价值中介,道德建设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实践中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伦理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助于社会道德建设,制度伦理可为个体伦理提供外部约束和价值导向,其弘扬有助于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营造英语环境的作用,过分关注词汇量与个体句法现象,忽视词语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环境, 割裂了交际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联系.这种定位上的偏差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汉比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指出比较是可能的,有必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分辨英汉语的结构系统与概念系统,从而构建英语的结构系统和概念系统,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7.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虽然均田的益处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借助土地调整来保证农民获得土地的均等机会是合理和必要的。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在土地仍然承担社会保障功能的阶段,特别是在土地流转市场运转受限的情况下,农民在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与乡村治理方面仍对调整有较高的需求;从必要性来看,土地调整迎合了村民的“公平”观念,与村民自治制度相契合,并因正式法律的不完全以及替代性制度的运转受限获得了存在的空间;从总体来看,基本公平和成员权保障的土地调整已经不符合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未来要健全传统调整的替代性制度,削弱其社会基础,有条件地发挥调整产权整合优势,实现土地细碎化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社会转型方式决定了在制度创新中应当设计出不同的改革战略与改革策略。特殊的国情与旧体制的特点决定了新时期中国只能采取渗透性的社会转型方式。这种特殊的社会转型方式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必须采取包括注入式战略、渗透式战略、并存式战略和转变式战略在内的战略体系,与这套战略体系相适应,在制度创新的具体操作上则采用了创新突破、保留等待和避免争论等配套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流动性过剩集中在银行体系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两个层面.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累积的巨额存量货币的流动性增强,而信用货币派生能力的提高和境外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现象.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应着力于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中期需要调整汇率政策,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长期来看,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与FDI的兴起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分析了我国产业向第三产业倾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