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果我们把正在崛起的青年作家群体比作天幕上的星群,熊尚志自然还称不上其中的灿烂的或耀眼的一颗。但星空中有他的位置,他在那里发着光,那怕眼下还很微弱,然而那是他自己的光。 凡是较系统读过熊尚志作品的人,不论在评价其高低优劣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但大都承认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山味乡情;语言有个性,特别是人物对话,时柔,时脆,时文,时野,用得相当得体;他还比较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此外,在选取题材和开掘主题方面,作者也有自己的追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三日,在武汉召开全国性的文艺创作规律学术讨论会。一百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四十余篇,学术专著一部,它们大都从文艺创作规律的高度,着重对文艺创作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会上围绕创作方法的质的规定性,进步创作方法体现了创作规律,“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方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作家为塑造艺术形象、深化作品主题和加强艺术效果而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在小说《熊》中,福克纳运用新颖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隐喻表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奇独特的审美体验,而且生动地展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伦理关系,表现了福克纳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3月13—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六十多名研究工作者和教学人员参加了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大家认为,我国古代小说理论遗产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形式也多种多样,不仅有专论、序跋、评点,还有散见于诗、文、笔记以及小说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间接表述的理论观点。对于这些宝贵的遗  相似文献   

5.
浙江举行新时期小说创作学术讨论,将近五十名评论工作者、作家和高等学校教师,探讨了当前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江西省作协副主席杨佩瑾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创作军事题材文学如何适应时代要求的体会,提出了如何突破老题材、老主题、老人物、者内容、老形式这个“五老峰”的问题,并畅谈了自己写作长篇小说《霹雳》和《旋风》的成败得失。有的同志提  相似文献   

6.
九月十日至十三日,由广西文联主持召开了陆地小说创作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北京、内蒙古、江西等及本区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界代表四十余人。会上集中讨论了陆地同志新作《瀑布》的思想教育意义、艺术成就及其在壮族文学中的重大价值。陆地同志也在会上作了  相似文献   

7.
由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湖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武昌市社会科学研完所、《江汉论坛》编辑部、《水浒争鸣》编委会、武汉师院《水浒》研究室联合主持举办的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于今年三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武昌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小说史家、文学批评家、美学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报刊编辑工作者约二百多人。这次大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发展线索及其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地位,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家各自不同的成就和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西方古代小说理论的比较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钦之舅舅》和《巴里的旅程》是陈若曦早期创作的两篇短篇小说:前者发表于一九五八年三月《文学杂志》第四卷第一期;后者发表于一九六○年五月《现代文学》第二期.这两篇小说一发表,即被台湾学者所否定.到了一九八四年,大陆评论家林承璜深入研究了陈若曦早期创作之后提出质疑.他们的论点截然相反,各执一是,谁是谁非,有深入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于一九一一年冬天用文言写成;刊于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上的时候,编者恽铁樵不仅在文中加有十几处圈点,篇末附以赞评,还将它登在卷首,以示推崇。当然,恽铁樵不过从文言着眼,崇尚其“词章”罢了,还没有看出闪烁在这篇小说里的真正灵光。 鲁迅曾说:“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象是‘乳犊不怕虎,乱攻一通,虽然无谋,但自有天真存在。”“天真”的《怀旧》以它向现实“攻一通”的深刻主题和高超的讽刺艺术,体现了伟大的鲁迅以他从文的第一步,就向封建阶级以及它所统治的黑暗社会举起了战斗的投枪,从而不仅使我们窥见了鲁迅探索人生道路的早年轨迹,还找到了一些形成鲁迅小说艺术风格的最早渊源。 《怀旧》写的是“私塾里的事情”,它通过一个九岁孩子的目光,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用一个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四届出版研究年会和第五届全国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于上月18日至23日联合在南京召开,我省王化鹏、林草、陈绍泉、王维新、廖明、方咏歌、王遼海等7同志撰写的7篇论文入选。其中有关出版方向的1篇,有关出版改革的2篇,有关出版管理的1篇,有关出版发行的3篇。林草等3位论文作者出席了会议。在这次学术讨论会前,我省曾于去年6月20日至24日在天水市召开了省首届出  相似文献   

11.
中日价值论学术讨论会综述张蓬《人文杂志》编辑部1993年9月5日至11日由人文杂志等14个单位发起,六十多位中日学者参加的“中日价值论学术讨论会”在古城西安召开。中日学者就两国价值论的研究进展状况、历史沿革进行了交流,并集中就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创造与...  相似文献   

12.
以往学术界对于拟话本夭折原因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对拟话本所处外部环境的指责和其自身缺陷的分析上,至于造成拟话本种种缺陷的根源是什么,则鲜少涉及。文章以《薛录事鱼服证仙》为例,拟从文人写作心态的角度入手来解答这一问题。通过其与原始作品的比较,指出在其改写为拟话本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雅化与俗化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并存反映了文人写作中既想表达自我又要取悦市民的矛盾心态,而正是两种倾向的相互抵消造成了拟话本作品的平庸品格,致使拟话本的文人化无功而终。  相似文献   

13.
与新感觉派的其他作家不同,施蛰存并不重视现代都市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外部物质空间的描绘,他更多地深入到现代都市各种人群特别是每个阶层的小人物的内心中去进行精神空间的发掘.在《雾》、《梅雨之夕》、《薄暮的舞女》三篇小说中,施蛰存巧妙地利用火车、名片、电话等各种现代道具,一方面表现现代物质文明如何微妙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交往方式、生活习惯,一方面表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内涵在现代都市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何种变化,并对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叙述方式进行了诸多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学松 《中州学刊》2006,14(6):178-181
韦庄名诗《秦妇吟》具有小说化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构性,诗篇在历史背景真实的情况下虚构了人物、情节和环境;二是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虚实相间的叙事艺术。其小说化的手法又是为表现其“志”和“情”服务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秦妇吟》可谓第一篇小说化长诗,它的出现与文体互渗、中国小说的成熟———唐传奇的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作好中日价值论讨论会的筹备工作,中日价值论讨论会筹备组于1993年7月31日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预备会。西安的学者郭涤、孟宪俊、祝大征、申仲英、张瑞生、周树智、王干才、刘本矩、刘永富、王宏波、张建申、刘世文等18人出席。会上人文杂志主编王玉汇报了中日价值论讨论会筹备情况及其进展,大家对会议的筹备工作交换了意见。接着与会学者汇报了自己论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有好几篇文章众口一词认定: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是写于1911年,发表于1913年的文言小说《怀旧》(收于《集外集拾遗》)。为什么真正应当属于“第一篇”,而又早于《怀旧》八年创作的《斯巴达之魂》(收入《集外集》)却被人们忽视了呢?这可能首先是因为鲁迅在1934年5月6日在致杨霁云的  相似文献   

17.
篇尾的语言表述方式是其存在的物质形态,大致包含韵语式、韵散结合式和散语式三种。这三种语体在话本小说发展的不同时段占据着不同的地位,也表现出了迥异的特征。因此,历史地梳理篇尾的语体特征、弄清其言说方式的演进,对我们把握篇尾的性质与功能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华文微篇小说在21世纪初的发展指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朝文 《学术研究》2002,(10):110-113
微篇小说是华文文学的一种代表性文体。各国华文微篇小说在彼此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中汇入了振兴华文文学的大潮。本文对世界华文微篇小说在21世纪初的发展提出六个发展的指向。1.拓展创作题材的范围。2.探索自觉、成熟而“正宗”化的微篇小说文体。3.创作思潮、创作方法上兼融并蓄。4.中西合壁的表现手法。5 .语言表现注重言外之旨、象外之神。6.作家的艺术素质与知识构成 ,生活派与学院派相融合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问题,一般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作家主体意识中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比较明治小说与"五四"小说考察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差异。以中国现代小说为参照基准来重新审视日本近代小说中知识分子自我救赎问题,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在文学观念和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明人笔记中包含丰富的小说资料,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有明一代小说批评生态的独特样貌。明人小说观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其时文化小说观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人认识到小说文体的独立性,有些人则杂糅文化小说观与文学小说观。明代一些小说评论者对小说家创作心态、才情禀赋及其所处时代之文学生态、文化思潮尤为关注,这些要素成为其小说批评的重要维度。明代小说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作伪、禁毁以及《水浒传》在民间丰富多样的传播与接受方式,《金瓶梅》在文人小说圈的流传,瞽目艺人的小说演说等,也是观照明代小说批评生态的重要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