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平演变”是西方妄图以“战争以外的方法”,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渗透,以期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战略。是当今世界国际敌对势力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所重点采用的战略。“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就是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和平演变”的来龙去脉、现时特点,以及抵御“和平演变”所应采取的对策,对于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社会主义红旗永不倒,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作为世界性的历史进程 ,正不断加深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反全球化运动则进一步暴露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危机 ,表明资本主义与全球化进程的矛盾性和根本对立性。资本主义占主导的全球化具有有限性 ,其发展趋势将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先导和前奏。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国际理论界一大学术热点.与其他全球化理论不同,当代西方一些左翼学者建构了一种建立在全球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特殊的全球化理论.在这一阵营中,近年来美国学者威廉·罗宾逊以其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思想、清晰而又深刻的理论分析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倾向逐渐崭露头角,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他从全球资本主义视角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分析了全球资本主义主要特征即全球经济的出现以及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国家的崛起,进一步揭示了全球资本主义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机,从而提出了替代全球资本主义的一种所谓“建立在普遍民主基础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全球化方案.这一全球化理论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又存在着内在困境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考察当今全球化出现的新情况,分析这种全球化的困惑:一是全球化强化了世界体系“中心-外围”的不平等关系;二是近年来“反全球化”运动表明发达国家内部也不太平;三是全球化充分展开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同时也就使社会主义的因素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一词 ,自 2 0世纪 80年代见诸西方报刊以来 ,很快成为新闻媒体和国际学术论坛的热门话题。但在欧美学术界 ,对于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全球化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全球化发展的前景等一系列问题 ,历来众说纷纭 ,争论不断。针对鼓吹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非民族国家化”、“非领土化”、“非政府治理”、“非主权化”和“跨国民主化”等论调 ,不少西方学者据理驳斥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所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作了批判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举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3月20~22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奥地利、巴西、英国、南非和中国等1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罗莎.卢森堡与中国”、“罗莎.卢森堡的…  相似文献   

7.
在二战前后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克罗斯兰的“后资本主义”等理论是30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时期社会改良主义的理论概括,对完善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有里程碑的意义。理解这一问题,有助于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及其基本倾向:用理论多元化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折衷主义思想方法;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改良的“中间道路”实质;越来越摒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实践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宏伟成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仍生活在十月革命开辟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对马克思学说的兴趣空前提高,马克思学说的反对派不得不承认它是当代诸多思潮中最为普及和影响最广的学说。资产阶级理论家拚命寻找“促使”马克思主义“中立”,以至将它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融合”的最有效的手段。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伪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包括妄图给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涂上“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必须坚持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栏目登载的这两篇文章,娴熟地运用了这一认识工具,以精辟的论述、确凿的数据驳斥了各种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的荒谬观点,科学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之处和资本主义所不可克服的种种痼疾,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必须坚持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栏目登载的这两篇文章,娴熟地运用了这一认识工具,以精辟的论述、确凿的数据驳斥了各种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的荒谬观点,科学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之处和资本主义所不可克服的种种痼疾,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立新 《学习与探索》2005,1(6):216-218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也是民族、地域的历史不断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从而得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美国化”,社会主义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是回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20,(2)
在当代中国,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伟篇章,就必须做到面向中国问题,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理论的视角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中进一步坚定走中国道路的决心;在实践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危机的现代阐释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个引人瞩目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者揭示了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拯救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创建全面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者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严厉的生态批判,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矛盾提供了新视野;同时生态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内涵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把消除生态危机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不仅弥补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生态问题的缺位,而且对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已经丧失革命性了吗?王秋梅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是以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为立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曾一再指出,尽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  相似文献   

16.
《创新劳动价值论》是一部顺应时代发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如何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促进《资本论》中国化、大众化的创新性著作;同时,也是从价值论层面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原创性著作.它的原创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发现超常价值,圆成超常价值与正常价值辩证统一的完整价值范畴,破除了创新形成的“价值黑洞”;建立创新劳动价值论,系统研究和回答了“创新价值”课题,应对了当代国内外在理论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挑战;概括剩余价值二重性理念,明确了其代表生产关系剥削性与生产力先进性的完整属性,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知识经济形态充分发展必将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论证了新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实现、发展并完成使命的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17.
借由带有强烈资本主义性的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强势文化渗透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国内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优势,通过网络舆论开放性与自主性也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压力。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及价值观念多元化、市场经济与历史引致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新的不安全因素。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是应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威胁与压力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蕴含着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无论是其资本主义批判还是共产主义建构,都始终贯穿着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的统一。从思想史上厘清各种世界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独特品质。在当代全球化境遇中,严格区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世界主义思潮,批驳各种虚假的世界主义意识形态,借鉴左翼世界主义的合理内涵,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今天,我们要在全球化境遇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要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发展的普遍性与民族国家发展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鲍·斯拉文反思旧社会主义模式,分析自由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俄罗斯,探究社会主义未来发展道路。他综合了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中和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他的新社会主义思想。鲍·斯拉文的新社会主义属于批判马克思主义学派和当代社会民主党左翼理论,其实质是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左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