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王朝建立后在南方的统治,仍效法于唐朝,将岭南分为广南东路和广甫西路。整个地区的州郡由路节制。广南西路治桂州,下辖二十五州以及为数不少的羁糜州和县。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宋代广西边陲不断受到交趾侵扰和当地边民的“骚乱”,这极大影响了宋在南方的统治。当时宋主要兵力用来对付不断壮大的北方少数民族,无暇顾及南方,如  相似文献   

2.
<正>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和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合办的“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 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7月27~29日在广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各省市和香港地区的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提交论文60余篇,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一、关于岭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岭南处在中西文明的交汇点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独特而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山大学蔡鸿生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与社会、岭南与内地以及研究岭南文化的方法,作了深刻的阐述。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对岭南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模式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岭南越人与外界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越人与中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各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这种交往,在赵氏政权统治的南越王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岭南越人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积极地与周邻地区相互往来,同时还利用地处海滨之优势,进行海上开拓,为岭南越人在西汉中后期更进一步地与汉民族相互融汇,为日后的广州作为东方第一人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广州象岗南越文王墓,则以出土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雄辩的事实向世人宣称,它是相互传播交流的结果,是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沈的结果,没有这多种形式的交流,就不会行南越王墓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美妙绝伦之作,也不会有日后岭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雍正年间在上家族地区实施的改土归流是上家族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使士家族地区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土司统治,促进了土家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土家族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就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特点、社会作用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元代统治者建立全国政权以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遂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治理。元代在宋代羁糜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上司制度,以此来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此时,土家族地区设立了许多军民长官司。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土司制度。有…  相似文献   

5.
何新所 《中州学刊》2006,(1):213-217
昭德晁氏家族在宋代众多家族中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文化成就,是与晁氏家族独特的家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晁氏家族作为宋代文化世家的杰出代表,是宋代文化繁兴的最好见证。晁氏家族的教育模式、对于文化传承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其独具特色的家族佛学修为,对于我们更准确认识宋代家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士燮家族及其在交州的统治胡守为东汉末年,交趾太守士燮在郡前后40余年,死后,其子在交州继续树立势力,后为孙吴所杀。士燮家族在交州的统治,实开东汉以后岭南地区行政长官父子兄弟相传的先例,其事颇涉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交州(包括广州)的统治特色。本文拟以士燮家...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大宦官高力士出身于岭南大族冯氏,其家族势力很大,最盛时曾控制岭南二十余州。其祖父、父亲长期任潘州刺史,武则天统治时期,冯氏家族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岁的高力  相似文献   

8.
家族团体是中国从古代到近代最为基本的统治和教化单位,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统治和稳定的基础。然而,随着清末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中国传统家族团体受到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开始解体。从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上来说,以"三纲"为代表的等级观念、以家族为团体的统治秩序,与近现代西方理性文化主张的个人权利、自由、平等大相径庭,也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相违背,因此,中国传统家族团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消亡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开始了日趋衰败的历史过程。从至德年起,岭南地区以西原黄洞为中心的“俚僚”反抗斗争,时起时伏,垂百余年。大和年以后,南诏多次骚扰岭南之邕管和安南,岭南“俚僚”和邻近各族的斗争相互呼应。唐王朝不能妥善处置岭南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以致动摇了它在南方的统治基础,加速了自身的衰亡。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从此这一地区隶属于中央封建王朝的统治,以后南越国建立,虽然使岭南出现了短时期的割剧,但武帝平南越很快又重新恢复了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原经济文化的渗透,汉越民族的融合,使岭南的经济产生了新的活力,其中手工业部门中的金属冶炼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发展,它对岭南的生产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大宦官高力士出身于岭南大族冯氏,其家族势力很大,最盛时曾控制岭南二十余州.其祖父、父亲长期任潘州刺史,武则天统治时期,冯氏家族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岁的高力士与父母分离,十五岁时被送到长安,入宫当了宦官.唐玄宗时,高力士得到重用,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96-103
宋代江西籍进士家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家族数量众多,家族延续时间长,宰辅高官多,一门数进士较为普遍,地理分布广泛,集聚现象明显等。两宋江西籍进士家族如此繁盛,其原因主要与唐五代移民的迁入、江西特有的地理环境及江西士人的刻苦好学等有关。宋代江西籍进士家族在创造家族辉煌的同时,不仅引领和带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而且还为宋代江西文化的繁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曹家齐 《河北学刊》2001,21(5):88-92
宋代文化政策之宽明,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由多种历史条件交合作用而形成的。首先是宋以前中国多元文化格局及宽明文化政策历史传承的结果;其次是宋代抑武重文集权措施之偏倚所造成;另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使士大夫思想自由、精神独立,对皇权进行约束,是宽明文化政策之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的历史地理中,岭南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广大地区和越南的一部分,这时候中原人士对于岭南的认知是偏僻边远、蛮荒贫穷的落后区域,而在政治上,岭南也是罪臣逐客的迁谪流放之地。在诗歌地理中,受荒服之地观念的影响,唐诗地理中的岭南等同于失意人生与生命的沉沦,瘴雨蛮烟是其经典的意象。宋代诗人继承了唐诗对岭南地理的普遍认知,并使瘴雨蛮烟意象蔚为大观,但在儒释道思想融合的影响下,江南意象的比对运用及岭南日常生活的大量描绘,使诗歌中的岭南呈现出一片自适闲逸。岭南遂由瘴乡蛮地有了“大舜隐真之地,达人循迹之乡”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南宋学者和政治家崔与之创立的菊坡学派,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文学、思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大多曾经担任史官,对史学具有明确的认识,表现出与宋代义理史学完全不同的求实致用特征,为岭南地区史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陈恩维 《学术研究》2012,(3):127-134,160
通过南园结社,元末明初岭南形成了一个地域文人集群.通过群体性诗歌活动,南园诗人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质,通过家族传承、师门传唱和乡邦传播,南园诗歌实现了代际传承,岭南诗派在岭南成了现实;通过走出岭南,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各类文化和文学活动,与其他地域诗派展开文学交流,南园五先生传播了岭南诗歌,提升了岭南文人的文化形象,实现了岭南诗派在南国崛起;而南园五先生及南园后学的南园情结,则强化了岭南文人的地域文化认同,也奠定了岭南诗派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岭南地区院校进行了大量社会学的知识实践,嵌入早期社会学社会调查和平民化、大众化取向的浪潮中,形成“到民间去”的研究风格,是学术日常化的建构,与知识社会学“回到社会”的理念契合。本文在知识社会学的建构主义视角下展开分析:岭南地区的社会学构建一方面是社会学本土化的一部分,从课程教学到调查研究,嵌入在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另一方面建立在岭南地区强烈的“现代”城市/社区特点基础上。由此,岭南社会学形成社区和群体两方面的重要研究实践,彰显了岭南地区的民间社会学调查风格。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地区的饮食,必与该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物产特点密不可分,也与当地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习俗和民族心理等因素有关,从而形成不同于其它地区的食俗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可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各地民众的饮食生活情况,也可使我们窥视到其中所蕴含的一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某些特质,从而加深我们对该地区文化的认识。本文对岭南古代饮食习俗特点的粑疏,祈望能对当今风味独特、饮誉四方的粤菜的历史渊源的了解、对岭南饮食习俗和岭南文化的认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黄金龙  高伟 《广州师院学报》2000,21(11):90-96,100
从岭南地名文化的历史特色、地理特色、民族特色、开放性与兼容性等方面,分析了岭南地名文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名管理上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应纠正在地名命名中的不良文化倾向,使岭南地名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郭华清 《学术研究》2005,(7):139-140
赵春晨教授的《岭南近代史事与文化》一书,2003年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近代岭南文化与广东地方史的力作。该书是作者论述岭南(主要是广东)近代历史与文化的个人学术专著,共43万余字,由40篇专题论文组成,分为史事篇、文化篇、视野篇三个部分。书中既有对近代岭南历史特征和文化精神的宏观论述,也有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各时期岭南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现象的个案分析,并把近代岭南区域社会的变迁置于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加以考察,涉及的方面则有政治运动、社会转型、中外关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