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早期在肯定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之迅速的同时,强调其与同时代西欧国家比较之下的缓慢性。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特点在于落后,这种落后致使俄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俄国残存的与资本主义不相容的旧制度即农奴制残余正是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为了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广泛而自由的发展必须清除封建残余。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资本主义理论建立在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并且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得到丰富与发展,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和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产物,系统地回答了在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应对资本主义进而扬弃资本主义的问题,对于解决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861年改革后,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是俄国近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俄国整个资本主义的进程,特别是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正因为如此,认真研究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才能准确地揭示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关系性质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以及19世纪下半期俄国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仅就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工业出现了高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热潮,从而使俄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在近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基础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吸引外国资本以尽快发展本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交往的动态分析,通过对俄国在其中位置与作用的系统研究,剖析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发展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对俄国社会所产生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俄国整体上仍是一个前资本主义关系占主导的国家。按照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其历史任务只能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而非进行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俄国的国情,而是事实上同民粹派一样,并不希望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起来。布尔什维克党人的一系列理论活动都是为了尽快在俄国消灭资本主义服务的,并最终通过暴力革命铲除俄国的资本主义幼芽,导致了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逆转。  相似文献   

6.
列宁早期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特别是城乡对立问题.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产生城乡对立问题,同时它又能够为消除城乡对立创造条件,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又决定资本主义的俄国不能消除城乡对立.列宁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城乡关系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考察和研究了世界历史和俄国农民公社的历史与现实,得出结论:俄国的社会发展或者经历世界历史的一般途径,即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由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或者经历特殊途径,即以农民公社为有利条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恩格斯全面地研究了俄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指出俄国社会发展选择何种途径——究竟是一般途径还是特殊途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恩格斯的理论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值得人们认真地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朱旭红 《文史哲》2002,19(5):94-99
俄国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意义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革命形势的急剧高涨 ,是马克思晚年关注俄国的重要原因 ,而当时俄国国内围绕着俄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则是其直接原因。马克思关于俄国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 ,讨论的是俄国走一条不同于西欧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可能性问题。事实上 ,在俄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上 ,马克思始终没有得出明确的和最终的结论。当代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完全超出了马克思当年的设想和思考 ,马克思的晚年思想并不能为后来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但是 ,它仍然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出现了一次关于俄国公社的大论战。马克思对俄国公社的性质、地位和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赞扬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俄国公杜的发展有两种前途,一是通过摧毁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一是通过发展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保存公社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成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解决办法。马克思认为,割断了公社社员之间血统亲属联系的俄国公社,不同于较古类型的公社,它具有两重性,即在公社内一方面耕地仍归公社所有,是公社财产,另一方面在公社内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又属农民私有,是私有财产,因此,这里是公有因素和私有因素并存。俄国公社两种可能的前途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公社所固有的两重性。马克思深入论述了俄国公社可能避免资本主义整个发展阶段的国内外条件,提出关于落后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条件下,超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少数民族要和汉族人民一道,共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这不仅是一种客观历史的必然性,而且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晚年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恩格斯认为,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面临许多困境;俄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1.
基于唯物史观,马恩曾经为社会主义革命规定了必要的限制条件,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再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初的俄国整体上还是一个前资本主义关系占主导的国家,依照唯物史观的标准,是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的。列宁在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之初曾承认这一点,但没过多久,他经过一系列理论上的变通,逐步消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对社会主义革命所作的条件限制,并最终在实践上走上了通过暴力革命方式阻断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描述和肯定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肯定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的产物,肯定地论述了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趋势.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利用现成的经济形式的思想,形成和提出了给小农经济发展以推动力的思想.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就利用私营工商业的作用阐述了重要的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力军 《东岳论丛》2003,24(1):76-79
十月革命胜利至 1 91 8年春 ,苏维埃俄国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计划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尽管这一时期没有直接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 ,但结合苏维埃俄国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从实现目标———国家资本主义和实现手段来分析 ,这一时期的措施属于“直接过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又一伟大贡献.1881年马克思给俄国革命者查苏利奇的复信及草稿明确指出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前途,企盼俄国革命的到来使得俄国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的痛苦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俄国深厚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可能性。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勤奋向上的精神和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热爱人民的思想和高度的革命自觉性;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顽强的奋斗精神,促使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1881年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这一思想越来越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思考和兴趣。这一思想来自马克思长期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和晚年手稿——“人类学笔记”中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因此,弄清楚马克思对于农村公社性质的分析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实质及其具体历史条件,对于理解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分清马克思主义与俄国民粹派的本质区别和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述森 《东岳论丛》2012,33(7):113-1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整体上仍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面临的长期历史任务应该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列宁在登上社会政治舞台之初曾承认这一点.然而由于受到俄国强大反资本主义传统的影响,他很快又走上了急于在俄国消灭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提出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比如资产阶级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而只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民主革命须与社会主义革命联结起来、主张暴力革命而反对改良、俄国民主革命与西方社会主义革命互相促动等等,都明显地体现出这样一种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重维度的对"西方中心论"的科学批判,以及对世界历史研究和资本主义批判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在彻底摆脱"东方社会停滞"等"西方中心论"词语表述影响的同时,把其对资本主义的一般与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由西欧推及世界,彻底超越了"欧洲独特"说,最终完成了对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意义上的"西方中心论"的科学批判,并据此为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中的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指出了一条与资本主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发展路径,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学的社会形态理论,丰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时指出,由于俄国村社的公有性质,以及它是和西欧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东西,所以具有从原始公有制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而不必经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波折。这就是所谓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设想,为尚未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选择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方  相似文献   

20.
1921年,随着俄国人民的国内战争取得胜利,苏维埃国家也从军事上、政治上得到了巩固。与此同时欧洲革命形势退潮,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摆脱了经济政治危机,巩固了政权。这样,就出现了苏维埃俄国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这以后,苏维埃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正确地分析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妥善地建立和处理同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