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外关系包括涉外私人间关系、涉外政府间关系和涉外的政府与私人间关系。由于涉外私人间关系主要是涉外民事关系,因此,“涉外非民事关系”指的是涉外关系中的后两种关系。调整涉外关系的法即为涉外关系法。《美国对外关系法重述》所界定的并被一些学者所接受的对外关系法的范围窄于本文中的涉外关系法,因为其未包含调整涉外私人间关系的法。涉外非民事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问题当属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在涉外政府间关系的法律调整中,无论是管辖还是法律适用均以相关国家的同意为条件;在涉外的政府与私人间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充满着管辖冲突和法律适用冲突,需要相关国家采取合作立场。涉外关系立法不一定采取法典化的立法模式,但必须统筹考虑,彼此协调。中央提出的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设想将带动我国学界对涉外关系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移植与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制度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演变深受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清末中国开始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的民事审判制度,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继承原有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广泛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审判制度,从而推动了该制度的发展.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审判制度的移植与借鉴,我国民国时期的民事审判制度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段历史对我国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侵权冲突法立法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民法通则》、《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规定了一般涉外侵权、海上侵权责任和民用航空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规则;《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不仅对我国一般侵权冲突法进行了发展与变革,而且规定了产品责任、人格权侵权和知识产权侵权等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选择规则。我国侵权冲突法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态势:侵权冲突法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日益多元化;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被全面引入侵权领域;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在涉外侵权案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和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三大诉讼制度的程序法律齐全了。这里,我想就行政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作些探讨。我国行政诉讼法和刑事、民事诉讼法一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三大诉讼法在  相似文献   

5.
冲突规范是指明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法律规范.它直接构成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法院等主体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行为准则,直接规定了上述有关主体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权利和义务,并非所谓的间接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相同,冲突规范在逻辑结构上也包含法律后果这一逻辑成分.冲突规范的调整对象不是涉外民事关系,而是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确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政策开放加强了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往来将日益发展。涉外著作权纠纷案件也将不断发生。这种纠纷的处理适用的法律与处理国内著作权纠纷适用的法律是有所不同的。为了适应民事审判工作处理此类纠纷案件的客观需要,本文仅对涉外著作权法律适用的概念、依据及其基本原则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仁和民事审判工作实践中的专家。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催生了法律部门法典化,法典化促进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变革。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统率,以刑法、民商法、行政法、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为基本法律部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在这些基本的法律部门中,除行政法、商法等少数部门法外,其他的均已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基本部门法典,或者是具有法典意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8.
鞠天娇 《理论界》2014,(7):92-95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间交往的日益密切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涉外侵权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完善的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对于公平合理地解决涉外侵权案件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分别对传统涉外侵权的法律适用、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和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针对我国不久前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涉外侵权的规定,对其中的几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规定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立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依靠军事力量取得全国统治权,政治的统一为民事诉讼法制的变革提供了前提和保证。政治统一又推动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民事诉讼法制变革的现实基础。而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矛盾的转变,南京国民政府的民事诉讼法制建设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推动或是抑制了民事诉讼法制变革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举证时限是证据制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在举证时限上实行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严重影响了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公正和效益.在以公正和效益为司法改革主旋律的今天,建立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大限度发挥司法社会效益的需要,而且也是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趋于发展和完善的前提保障,更符合国际民事诉讼立法的潮流.<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虽然设立了我国的民事举证时限制度,但因最高人民法院仅能对现行法律作操作解释的职能局限和实施的效力问题,特别是有些规定严格来说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存在冲突,终究不能最终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应尽快制订民事证据法或修改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以用法律的形式确立我国的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兰 《理论界》2013,(10):75-78
大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都确立了较为完备的遗失物拾得制度,而我国相关立法对遗失物拾得问题规定得过于简单,对涉外遗失物拾得纠纷的法律适用更是未予提及.本文拟就各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法律冲突与我国涉外遗失物拾得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的遗失物拾得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征收诉讼费用,是世界各国在民事、经济、海事等诉讼中普遍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在民事、经济、海事、行政诉讼中征收诉讼费用实行了一段时间.现行人民法院收费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二条、第八十条、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一百九十条、第二百条的规定制定于1989年6月29日发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1991年 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修改后的新《民事诉讼法》第107条对诉讼费用的收取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收取诉讼费用的办法另行制定”.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4.
论仲裁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撤销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适用条件的比对 ,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仲裁司法审查方面的缺陷 ,主张缩小司法审查范围 ,弱化不予执行的司法审查 ,充分体现仲裁的特点 ,减少司法权对仲裁权的过大冲击。提出了《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司法审查条件的统一和对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统一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民事证据立法的必要性分析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的法律在证据制度方面的规定十分简陋 ,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推进司法改革的需要。一是现行民事证据制度的简陋和不完善。首先 ,现行法律没有规定保障证据制度有效运作的保障机制。这里所指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指以消极预防为主的制裁性制度。例如 ,对于证人不到庭、证人作伪证、当事人作虚假陈述、当事人故意不提供其持有的证据等行为 ,《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制裁措施。其次 ,缺乏完善的证据运作程序 ,例如 :证据交换程序、认证程序等。第三 ,缺乏关于证据效力的…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我国颁布并试行的《民事诉讼法》未规定申请再审制度.一九九一年我国颁布且正式实行的《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申请再审的法律制度.但由于申请再审是民事诉讼的新制度,在实行中尚存在着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再审之后,法学界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再审是否就完全等同于外国的再审之诉呢?有的学者断然认为,《民事诉讼法》已将原规定的“申诉”改为再审之诉了.这种观点虽果敢直率,但却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利于社会发展对法发展的要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改革不仅要从全局整体进行,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程序规则,并且还应该吸纳国际上的一些优秀的基本原则。通过这样的途径来逐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法学研究所连振华和中国政法大学李春霖合写的《民事诉讼法概论》一书即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原理为指导,在总结我国民事诉讼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性质任务、基本原则、证据、管辖、诉讼参加人、强制措施、各种诉讼程序以及调解、仲裁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本书适宜于政法院校师生、公检法司机关干部、律师和广大法学爱好者阅读,也可作大专院校法律专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监督从完整意义上讲应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具体表现为: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参加已经开始的诉讼;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抗诉这样三种形式。但民诉法除以第18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具有抗诉权外,其它无任何具体规定。从性质上来说,抗诉监督只是一种事后监督形式。显然,仅仅依靠抗诉监督是很难发现民事审判中的违法现象的,也不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不利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笔者认为:允许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和参加已经开始的诉讼,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是健全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权.由于种种原因,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职权配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特别是对公益诉讼问题法律没有进行明确规定,致使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量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无法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国家权力机关有必要从立法层面上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完善,对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参与诉讼权、民事抗诉权及民事检察监督保障性权利进行配置与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