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求》2016,(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共产主义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强调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现实的运动,与其它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相区别。今天,西方激进左派思想家对共产主义观念的持续关注,掀起了人们对于主体性认识的又一次浪潮。以奈格里、哈特等人为代表的西方激进左派思想家们,正在重拾这一经典的判断,把拒绝社会主义、复兴"共产主义"作为他们的重要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2.
费奥多罗夫认为哲学不仅仅是反思,而更应当是追求理想之物的"方案"和"事业"。破坏人类幸福理想的最大之恶是死亡。在死亡仍是必然事实的情况下,人类负有使祖先复活的道德责任。因此,在费奥多罗夫看来,历史学不是一种抽象理论或书斋学问,而是人人都应参与的复活祖先的"共同事业"。在此,博物馆也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而且是实现普遍复活之伟大事业所必需的现实手段。这一学说不是毫无价值的乌托邦,而是具有理想性思维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哲学虽为一种规范性理论,但它并非纯然不顾及现实可能性的价值原则,相反它总是与事实性密切相关,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应对,因而离不开对于事实性的把握。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实关怀,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国思辨。政治哲学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它所要规范的是现实政治生活,它的价值目标是达成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实现政治生活的良好状态,避免不良状态,而将理想状态作为一种范导性的参照系,因此它必须知道所要规范的政治之实际,知道它能够实际地实现什么、不能实现什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是否现实地存在,若不存在,是否能够被实际地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4.
试论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期间是债权人应当积极行使权利 ,使保证权利从期待权利变为现实权利的期间 ,其性质既不是诉讼时效 ,也不是除斥期间 ,是一特殊的权利行使期间。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性质不同 ,可以同时适用于保证合同 ,但在规范上不能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顾长卫的电影中.总会有怀揣各类梦想的小人物.或近或远.或真实或虚幻.或世俗或卑微。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压抑在自我的世界里.不甘于自己的平庸,不肯和世俗生活妥协.他们有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不管理想的距离有多远.为了它能够照进现实.付出巨大代价。这看似一个过老的命题,但又是让我们无法躲藏的问题。不是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结果。我喜欢顾长卫导演表达出的真实,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我们依然不会选择女主角以及她这样的人作为我们人生的主角,虽然今天的口号是: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本存在的形态,可将文本划分为现实文本、意向文本和理想文本。现实文本是当前存在的文本,或者以往曾经存在于历史上某一处的文本,不管它是存在于作者头脑之中或之外,哪怕它过去仅存在了一段很短的时间。意向文本是仅仅作为作者的意向而存在的文本。理想文本则是仅存在于某一解释者头脑之中的文本,是解释者认为作者已创作或应当创作但事实上作者从未实际创作过的文本。一、现实文本  存在于或业已存在于解释者头脑之外的文本,我称之为现实文本。现实文本又至少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历史文本、当代文本和中间状态的文本。对现实文本所作…  相似文献   

7.
倪赤丹 《社会工作》2011,(22):14-16
本文借鉴韦伯"理想类型"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影响因素,对企业社会工作模式的典型要素加以突出与组合,提出应当在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介入途径、介入方法上构建适合不同企业主体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倪赤丹 《社会工作》2011,(11):14-16
本文借鉴韦伯"理想类型"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影响因素,对企业社会工作模式的典型要素加以突出与组合,提出应当在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介入途径、介入方法上构建适合不同企业主体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无疑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教育公平实质就是教育机会均等.然而迄今为止,教育机会的均等往往只是理想而非现实.平等学业成就的实现,至今仍然是一种比较遥远的理想.它不仅反映了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适应这一现实的"差别性教育"的不足,也反映了在贫富分化、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中,具有传递性的"文化资本"在教育中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理想和现实:改革的必然趋势理想是一种动态的、具有鲜明层次性的科学范畴。对于不同历史时代的人或阶级都曾经历了从现实到理想,再从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再转化为理想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是一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把个人推到了社会交往的前台,个人不断地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整个世界历史进程既为个人生存提供了理想的可能,也不断赋予个人生存以现实境遇.对于如何理解个人生存的理想境况与现实境遇的统一以及怎样推进个人理想生存的实现的问题,从实现个人理想生存的外向和内向两个维度所进行的探索,将为人们摆脱当下的生存困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时,应当反思经济立法直接为经济条件所派生,而不是简单地为国家形态所决定的历史逻辑;应当看到以市场经济为轴心、自下而上的立法结构逻辑;应当揭示由宪法确立的财产所有权到民法确立的物权制度,再到调整财产关系的单项法规的内涵逻辑;应当重视把法律的国家统治与社会管理之双重职能结合在一起的义理逻辑。只有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内在逻辑的宏观整体,才能通观历史、现实与未来,用市场经济立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1.一个传统的价值评价框架见义勇为与临阵脱逃、大公无私与见利忘义、卑鄙与崇高、宽厚与偏狭、勤劳与懒惰、自信与自卑、开朗与阴沉等等,是行为或人格的两极。在道德评价中,人们通常用一个更为概括的字眼来表达这些意义:有德或者缺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模模糊糊地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非好即坏,不是有德就是缺德。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崇高就是卑鄙,不是大公无私就是自私自利,这是人们在道德评价上习以为常的两分法。在理论上,两分法的后果是将道德理想与现实的道德规范混为一谈。在评价技术上,产生出非此即彼、非善即恶(或者非恶即善)的判断方式。比如跳迪斯科,早几年人们认为它与理想相去甚远,于是侧目而视,斥之为不正当,“好  相似文献   

14.
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不是一对一的单变函数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互动关系;学术界探讨的只是中产阶级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理想类型”,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中产阶级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演变规律;理性地分析中产阶级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理想类型”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演变规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政治稳定、政治发展、政治参与以及政治社会化具有良好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实践观念模型是关于实践过程的构想,其关键性要素是对理想客体的规定;理想客体规定合理与否,预先决定了实践过程的最终成败。建构实践观念模型不能只以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发展为依据,而必须以包括对人的需要和主体力量等的认识在内的多种认识为依据。但实践观念模型不是这多种认识的组合,而是思维以多种认识为材料进行再创造的产物。它不是一种认识观念,不是对现实的“超前反映”;它是对认识观念的扬弃,是认识向实践转化必经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确认现实主义仍然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主潮基础上,认为现实主义理想形态,由其创作原则所规定,即是通过直面、揭示、批判、肯否特定现实对象的自身过程中来间接地传达创作主体的理想,在描述现实的本身中来超越现实而传递主体的情思。在当代现实主义作品中出现了两种理想形态:一是非现实主义的虚幻的理想形态,其理想呈现出脱离文本内容、组织的逻辑进程而割裂性的存在,表现着逃避现实矛盾而遁入心灵慰藉的倾向,是传统的“大团圆”理想模式的呈现;二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想走向,它能够充分地强化现实主义的精神实质,能够清醒地认识现实,把握生活,在批判了现实的缺憾中使主体的理想得以升华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象理想这样的社会意识现象,应属于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主观因素.理想如同所有的社会意识一样,对于社会存在来说,是第二性的和派生的,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形式.理想和历史认识的相互作用理想是社会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通过应有的事物与现存的事物的辩证法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趋势,因此它也是反映主体根本需求和利益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世 《社科纵横》2007,24(4):117-118
王莽以实现"内圣外王"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这种政治理想的形成和社会现实是密切相关的.他作为西汉皇室的外戚,深刻认识到"内圣外王"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性;西汉时期新的政治信仰的出现也为他形成理想提供了历史背景;而西汉社会存在的弊端,激发了王莽作为儒者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他的政治理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社会理想被世人误解为已"过时"或仅仅是"空想"。事实上,学院时期的马克思心中已滋生为人解放而奋斗的"魔"(社会理想)。流寓巴黎时期为社会未来命运而苦痛的马克思,提出"往何处去"的社会历史之问。在社会历史的批判中,马克思找到了社会"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真正的人道主义"社会或"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社会理想的现实不是历史的"终结",是"真正历史"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与"现存"并不完全等同,人们需要凭借"思想"才能对两者进行分殊。"现实"是实际存在着的现存事物或现象,而现存的事物或现象却未必都是现实的,只有靠"思想"才能透过生活世界的表象把握"现实",这一过程就使"思想"与"现实"的原初关联豁然显现。流俗对于"思想"真义的误解,致使做出这种区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资本降临世间,在"抽象统治"大行其道的境遇中,思想如何守护自身,已是人们不能回避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是当代社会现实的重要构成力量和组成部分。揭示和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经验,应当是我们富有思想地生活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