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来,台湾经济放缓,失业率更是升至战后最高点,有些台湾民众将其归因于台湾对大陆的大量投资,并因此而要求台湾当局限制对大陆的投资,这是错误的。大量事实证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对两岸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吉敏  韩颖  胡绪华 《阅江学刊》2011,3(4):49-54
基于协整理论研究1978年-2009年期间台湾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外直接投资是引起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与工业比重调整的方向相反,与服务业比重调整的方向一致。结合中国大陆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应当完善对外投资管理,引导产业投资合理布局,明确投资产业选择基准。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10多年中,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海峡两岸经贸交往中扮演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以两岸经贸关系为契机,香港不但成为台湾拓展对大陆贸易和投资的“桥头堡”,而且成为台湾拓展东南亚国家投资,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香港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也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九七”后香港主权回归大陆,香港和大陆完全实现一体化。由于“基本法”对“九七”后香港社会、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独特地位,香港与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紧密经贸关系和香港在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在“九七”后香港的贸易中介功能会受一定影响,但其金融调度、投资营运中心和贸易集散枢纽的功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及早因应“九七”回归,保持和发展台港经贸关系,台湾当局对香港经贸政策作了大幅调整。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日趋缓和,各方面的交流持续发展,尤其近几年双方经济关系的不断密切,引人瞩目。本文试就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动因和需要以及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并就如何适应这个必然性加强对台经济工作、大力吸引台资提几点建议。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动因 (一)现状 1987年,两岸突破了封闭隔绝的局面。大陆不断完善吸引台资的各项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软、硬环境,健全了法律保障体系,使台资企业普遍取得较好效益,为吸引更多的台商到大陆投资起到了示范作用。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5.
“戒急用忍”以汤止沸非明智之举何绿野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面对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热,从所谓“政治安全”出发,于1996年8月提出应对大陆为腹地的“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进行检讨;9月又推出“戒急用忍”的政策,企图阻挠台商投资大陆。但是,无论从比较利益理...  相似文献   

6.
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中国大陆正在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地 ,从而也使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所谓“中国因素”受到高度关注 ,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依据。而通过分析表明 ,迄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进展程度仍颇为有限 ,即便有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 ,其根本症结也在国内而不在国外 ,更不应完全归罪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 ;“中国因素”在日本产业空心化中的作用有限 ,远不足以构成“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经济经历了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大陆经济的成功与其采取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或战略有关.这些模式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增长优先、沿海先行、投资驱动和出口鼓励.澳门在过去30年中也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澳门根据本地的情况,主要采取了博彩业带动模式、服务业主导模式和外向型发展模式.澳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经济增长迅速,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蓬勃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形成所谓“中国效应”。它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香港回归祖国,两岸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市场之一。近几年,海外大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领域和地区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基础设施和主要产业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中美关系所出现的问题关键在美国,它必须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不要干预香港事务,妥善地解决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虽然以往研究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成果颇丰,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结构类型、运行机制及其影响等进行了深化与细化。在海洋霸权国国力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大陆均势中的有关国家的不同情况下,大陆均势可以分为不需要海洋霸权仅凭大陆国家就能形成的大陆均势和需要海洋霸权且支持其中一方才能形成的大陆均势。不同的国力对比和均势构成情况,对海洋霸权与大陆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经过分析和比较,本文得出结论:海陆分界难分优劣,关系互补战略呼应,这就是美英极力推行海洋霸权与大陆均势战略的现实诠释。  相似文献   

10.
香港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和运输中转中心、国际旅游中心、通往中国市场的桥梁四个方面。香港同大陆、东南亚和亚洲其他“三条小龙”以及日本都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它也是中国大陆获取世界经济信息的重要基地。1997年回归中国之后,香港的地位与作用不仅不会减弱而且还会得到加强。它将继续面对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和本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形势,尤其在“中国经济圈”的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给香港带来更多的投资与贸易机会。同时,香港将会实行市场分散化、贸易多元化策略并重视开拓新市场。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资本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围绕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讨论为理解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帮助.根据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可以认为:(1)构建民主与和谐社会需要政府投资社会资本.(2)投资社会资本就要鼓励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3)对于转型期的大陆中国来说,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一个两难选择.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政府能力来克服政府的心理障碍,实现将民间组织从视为"对手"到视为"帮手"的观念转变;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立足长远,活血化瘀,通过积极扮演民间组织发展的推手来实现社会资本投资,从而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蒋帅 《日本研究》2013,(1):77-83
针对中日之间关于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争端,本文提出了大陆架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第三种情形,即位于一国大陆架上但延伸至大陆架争议区域的油气田的共同开发。第三种情形的共同开发是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油气田所在的大陆架所属国不负有不单方面开采的禁止性义务,也不负有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的国际法义务。在与日本协商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时,中国应拒绝日本对中间线以西位于无争议的中国大陆架上的油气田进行共同开发的要求,除非双方都同意第三种情形的共同开发,并就此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资”企业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以来,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越来越多,1995 年全国吸引外资总额375亿美元,2002 年为 527 亿美元。1外资投资于中国的动因主要是大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早期的投资以前一种动因为主,由于供销市场都在海外,早期的“三资”2企业像“孤岛”一样与本地社会联系不大。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的实施,国内市场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动力。以立足中国为发展目标、国内采购和销售比例越来越大的外资企业必定与本地社会发展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关系。随着“三资”企业本地化,发生在这些企业当中的中国员工与…  相似文献   

14.
桐声 《日本学刊》2003,(6):69-81
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上主张各异,对相关国际法的理解也有明显分歧。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等原则,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理所当然属于中国,并有其领海和毗连区,但作为一组无人居住岩礁而不享有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日本在东海单方面划定将钓鱼岛归入日本一侧的所谓“等距离中间线”,并欲以此扩大专属经济区。与中国强分大陆架。日本的做法缺少国际法法理依据,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及其领海权,以及中国对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正当权益。在中日两国即将同时向联合国申请大陆架资源之时,应重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判断,向世界重申中国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资源方面的合法权益。而且,作为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当前中日两国应以公平协商为原则,认真研究如何推动共同开发东海大陆架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难免对大陆经济造成短期负面影响,而随着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台湾经济的外向型浅碟特征使其注定难以独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对台湾总体经济影响不容乐观。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台湾仅社会消费与直接财务损失合计约12亿美元(台“统计处”估计),全年经济增长较预期减少0.91%,疫情最严重的第二季度民间消费衰退1.8%,民间投资衰退10.2%。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上半年受非典影响,台商投资大陆放慢脚步,但地处北国的辽宁还是传出喜人的消息: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透露,非典期间仍有台企开工奠基、开业典礼及增资扩股;而当非典阴霾甫一散去,台资进入辽宁即呈潮涌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6月,台商投资辽宁合同台资额近4.11亿美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约3.7亿美元)的总和,形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高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7.
邓启 《今日辽宁》2013,(2):45-47
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众多台湾同胞终于得以踏上返乡之路。当他们置身于祖国大陆时,扑面而来的是改革开放的浩浩长风劲吹,感受到的是迅速崛起时那种力的涌动和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强烈震颤。于是,急于为传统产业转型寻找出路的台商怦然心动了,正是这个时候刘仲万成为第一批台商投资抚顺的"弄潮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2日人社部公布《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20年1月1日起,在内地(大陆)就业、居住和就读的港澳台居民将拥有社保卡,与内地(大陆)居民一样,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半岛新生活》2004,(10):35-36
众所周知,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海区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港,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繁华的经济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勤劳善良的民俗民风,共同成就了投资和发展的完美环境“迎奥”和“入世”这两大机遇,使得整个城市开始了新的更富激情的跨越而城阳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外投资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开放开发与桂台金融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为台商投资广西提供了重要保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区,也为台商通过大陆进入东盟创造了便捷条件。台湾地区金融业发达,金融资本雄厚,而广西作为后发地区缺少的是金融资本。如果双方能够加强金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会实现合作共赢,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