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单一的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分类培养,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是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必要性进行探讨,就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论述。同时根据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此为主导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高水平、动手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一种新的招生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研究,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通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比较,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应用型存在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招生模式单一造成生源局限、适合其发展的培养方案和实践环节尚未形成及其培养模式尚未完善等困境,提出应采取创新招生模式、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规范校企联合管理等措施,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将硕士研究生学制缩短为2年、以导师团队来指导研究生、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对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引导研究生把握前沿性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缩短学制、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等,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国外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与特点,发现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徒式模式及科研衍生模式、政府主导促进模式、大学主导的多元化模式,呈现出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体系逐渐完备及培养模式日益成熟等特点。国外意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强化监督评估体系建设、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重视创新能力提升等经验为我国研究生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将硕士研究生学制缩短为2年、以导师团队来指导研究生、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对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引导研究生把握前沿性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缩短学制、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等,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提升以及国内社会对高质量俄语人才的需求,改革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俄语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导师制度、实习制度等方面对俄语专业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分类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供给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重要机遇。本文从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维度,分析培养目标、入学形式、课程体系、考评机制等环节的改造方式,探讨建立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的、学术型应用型立体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主要存在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培养模式,前者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理论深度与科研能力,后者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技能提升与实践能力。两种培养模式并行不悖,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局限。正在探索中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本具有综合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考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当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在工程实践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以项目为依托、基地为平台,实行双导师,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讨论了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教学和社会效益。研究发现: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能够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共同受益;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推动了学生的就业,加快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集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于一身,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以可持续创新实践能力为张力的畜牧学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无疑对现有的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现有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创新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力求为推进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际,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等岩石力学课程特点,通过与"学术型"同门课程建设的对比,探讨该课程的建设,包括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内容。课程建设成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它创造和开辟了新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形成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认为“弹性培养机制”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工科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工科类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示范基地构建意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地的构建模式,包括机构设置、政策支持、基地建设、服务形式、培养方式和管理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工科研究生培养为主线,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凝聚区域性的人才、产业和科研优势,面向产业问题,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以工业中心和培养基地为平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示范基地由“点状”、“线状”到“网状”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产业聚集,提升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培养高层次工程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意义重大,这要求我们严把招生质量关,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因才施教,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研究生骨干培养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骨干培养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理论课堂提升研究生思想素养,以实践课堂增强研究生道德体验,以交流与反馈机制促进研究生自我发展的三联动培养模式。文章通过系统分析该模式的发展历程、培养体系,从而归纳出价值经验,以期为广大高校探索研究生骨干培养的实践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以专业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中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培养现状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职业性不突出、实践环节薄弱、导师力量不强、评价标准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这一培养形式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8.
“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5所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实践机会少、培养模式单一、与用人需求脱节等是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而培养模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创新人才素质组成和研究生培养诉求,在分析影响培养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生培养实践,阐述研究生培养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内涵和运行机制,给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基本上脱离企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优势,但很难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国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就目前国内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而言,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导师应该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弥补工程硕士实际经验缺乏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0.
结合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面对当前研究生就业形势,探讨利用企业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提出导师为研究生牵线搭桥,企业为研究生搭建平台,增强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拓展研究生就业渠道。实践表明,与学科相关的生产和研发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不仅使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而且拓展了就业渠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