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民族传统经济与民族生存、民族个体发展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民族传统经济既要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特点,还要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和市场化,才能有效促进民族成员形成多元文化素养与跨文化生存能力,成为民族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从而促进民族经济、民族个体以及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互求关系的深入分析,提出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由原始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经之路;同时,构建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科学体系,对于学校教育的改革也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较深层次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更新。文章通过论述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从而说明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 ,应坚持科学精神 ,才能完成社会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民族“文化血型”的研究正是为探讨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同时也有助于超前探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民族问题。作者第一次提出“文化血型”这个理论概念,同时提出民族未来学概念。认为随着现代化的进行,“民族未来学”将深入探讨“民族结构”和民族“文化血型”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 按照最一般的理论界定,现代化不仅仅是标识社会在从传统走向现代时所发生的历史嬗变,更重要的是它被看作一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整体进程。因而,现代化决不止是指经济上的现代化,文化上的现代化亦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化不可能是一场完全摆脱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运动,任何国家或民族的现代化都要受其自身的历史条件、文化源流等因素的制约,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对于中国来说,传统文化具有更,为重大的作用,它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虽屡经改朝换代和外来冲击而延续不衰、从未中断的文化形态。它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中。它所提供的养料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民族心理、民族的行为和思想方式,而且成为地道的东亚文明的体现。因此,中国文化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形态。它在现实社会发生作用是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厚重底蕴;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是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文化主体的塑造,即民族群众现代化理念的唤起和民族文化自觉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轴心时代”产生的文化元典,凝结着该民族在以往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集体经验,并将该民族的族类记忆和原始意象第一次上升到自觉意识和理性高度,从而规定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向;又通过该民族特有的象征符号(民族语言、民族文字及民族修辞体系)将该民族文化的类型固定下来,并对其未来走向产生至远至深的影响。元典因其首创性、涵盖面的广阔性、思想的深邃性而成为该民族垂范久远的指针和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现代化是传统的转轨过程,元典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扬弃和变异,同时,现代化又与元典精神保持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现代文化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有一种复归和发扬文化元本的趋向。这一创造性阐释元典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而正是这一过程决定了元典的不朽性。  相似文献   

8.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9.
“轴心时代”产生的文化元典,凝结着该民族在以往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集体经验,并将该民族的族类记忆和原始意象第一次上升到自觉意识和理性高度,从而规定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向;又通过该民族特有的象征符号(民族语言、民族文字及民族修辞体系)将该民族文化的类型固定下未,并对其未来走向产生至远至深的影响。元典因其首创性、涵盖面的广阔性、思想的深邃性而成为该民族垂范久远的指针和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现代化是传统的转轨过程,元典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扬弃和变异,同时,现代化又与元典精神保持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现代文化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有一种复归和发扬文化元本的趋向。这一创造性阐释元典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而正是这一过程决定了元典的不朽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元点,面对新世纪,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利于人们充分利用文化的整合、激励、凝聚的功能,构成推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动力。20世纪剧烈的社会变革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颠覆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理想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化结合,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国学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一个可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瑶族传统文化》一书反映出瑶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瑶族应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抛弃落后、消极的文化,尽快接受当代可持续发展观,才能赶上时代潮流,快步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丹果要实现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充分发挥民族教育的调适功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族教育”一词,在我国教育史上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的应用与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民族学的应用性 ,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此 ,民族学研究必须更紧密地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表现为历史形成的若干特点 ,由此形成中国民族学方法论上的特点和着重点。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以及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上述方法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及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大量朝鲜族青少年不具备民族语言文字这一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缺乏了解,朝鲜族学校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程度、内容、方法、途径上存在一些问题;朝鲜族教育设施、设备,朝鲜族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等方面距离教育现代化目标尚有差距。朝鲜族教育既要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又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现代化共赢。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彝民族。彝族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的影响下,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如何保护彝族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互动关系,已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关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变迁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使古老的彝族传统文化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永远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效应是影响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与之相类似的特征。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尊重传统民族文化,又不能为其所束缚,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为各民族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各民族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真实性,这是加速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湘西凤凰县在现代化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民族文化特色日渐消退。文化变迁遵循一定的机制,凤凰县民族文化变迁机制主要包括文化传播、文化涵化和创新等。探讨民族文化变迁机制,有助于形成现代化对传统民族文化造成冲击的应对机制,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献,可以梳理、归纳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任务、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目标是以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导向的民族文化传播力提升研究。当前研究指向关注经济效益、回应政治效应和聚焦文化自身发展,其主导方法在实证和整体性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呈现计算机转向和跨学科的特点。未来研究者应深入民族文化内部,掌握其传播的真实现状,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通过国内各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需求与政策背景的指引,增强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哈宽贵、白练、张承志、霍达等一批当代回族作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 ,反映了回族文学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坎坷历程中 ,回族作家对于本民族文学创作意识的觉醒与复苏 ,对民族生存方式、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和体验 ,折射出当代回族文学的精神走向及追求悲剧与崇高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