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年发表的《棋王》,曾经誉满海内外。不管是读者还是评论家,几乎都被《棋王》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民族风格所吸引,把它当作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誉之为“中国文化小说”。 但是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我认为要全面而准确地评价《棋王》,必须引进“民族性”和“民族化”两个概念。王朝闻先生认为:“艺术的民族性和民族化,是内涵既有联系也有差别的两种概念,也是应当区别对待的两个认识范畴。民族性,是指特定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和他民族的差别。但它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是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着的。……民族化,就是把他民族的艺术成果,作为丰富以及改造本民族的艺术的外在条件来加以利用,并成为本民族的艺术手段。其目的在于壮大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 以此而观《棋王》就会明白,八十年代读者看好《棋王》的是小说的“民族性”。但是,《棋王》的真正文学成就则在于“民族化”。作为一部当代小说,阿城并不是单一地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而是将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小说艺术民族化。八十年代的读者只看到《棋王》的民族性,正好从反面证明,阿城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已臻“化境”,竟让许多读者看不出“外来影响”,已形成新的民族性。 本文从小说叙述者的角度,探讨《棋王》将西方现代小说艺术民族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新感觉”特征即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堪称其“感觉艺术”的经典之作。《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纳了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荣格认为文艺创作的根源和动机来自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这也是一部作品具有永久性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花狗崖》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神话原型、原型模式、原型意象、原型母题,因此它具有了跨文化区域跨时代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部队青年作家李存葆同志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问世以来,广大读者、文艺界和文学评论界一致认为这部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花环》何以能获得这种感人力量呢?我以为这个与作者艺术表现的“分寸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北村的《伤逝》和鲁迅的《伤逝》篇名相同、题材相近,但两篇小说却呈现出大相径庭的艺术效果。文章以“真实性”、“艺术典型”、“悲剧性”为参照标准,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由此说明了各自的得失所在:鲁迅的《伤逝》达到了艺术真实而具有不尽的艺术魅力;北村的《伤逝》缺乏的也正是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6.
强连长是茅盾中篇小说《幻灭》中的次要人物,虽是如此,他对作品主题的形成及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这样写道:强惟力是“一个打仗只求‘强烈的刺激以自快’,而从不过问战争目的和成败的所谓‘革命军人’”,是“新军阀的走卒”,“新式的‘恶魔’”。我们认为,这种评价不是完全符合作品的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分析《棋王》的写作与象棋本身及作者的“棋观”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象棋内涵、规则等对于《棋王》文本结构以及思想内容的影响,以期能从一个较少关注的角度对《棋王》这部作品所包含的跨学科意义进行阐释研究,为文学研究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和领域,又能为中国棋文化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阿城的《棋王》对《水浒传》从语言风格到布局谋篇都有明显的继承。《棋王》还继承了《水浒》主题的奋斗精神和对人生的追求 ,并形成了《棋王》自己的特定风貌  相似文献   

9.
葛水平的中篇小说《甩鞭》通过“原生态”的叙事,展现了山西太行山区乡民们生活的残酷与艰窘。淳朴的乡村风俗描写以及对隐含在乡村风俗背后的人性意义和生命意义的揭示,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文学新人写新人。《高山下的花环》(简称《花环》)是一部出自文学青年之手的中篇小说,艺术上虽然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但却蕴藏着一股“使石头也会动情”的强烈艺术力量。托尔斯泰说得好:“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的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人们早就急切地期待军事文学园地里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李存葆以对人民军队和“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英雄们深厚诚挚的感情,塑造了我军从普通战士到高级将领的一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新人形象,谱写了一曲革命军人无产阶级人情美的壮丽颂歌。满足了读者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作为一位“多产多奖”作家,善于运用多变高超的语言艺术使得其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而在她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充斥着大量的语言变异修辞艺术,主要体现在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矛盾表达变异方面。多种变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审美特性,也显示出她炉火纯青的语言造诣与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以《金陵十三钗》为例研究其变异修辞特征,透视其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有关《胡笳十八拍》真伪问题的讨论文章,已由“文学遗产”汇编成书,这对于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很大方便。尽管在真伪问题上,双方看法不同,相持不下,但对于这篇作品本身的高度艺术成就,却差不多是一致肯定的。正因为《胡笳十八拍》是这样一篇不容忽视的杰作,这也就迫使我们对于它的真伪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或者半途而废。象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应该有它的地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对它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坛上,与当时俄国社会反农奴制的斗争相适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及作品,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反映生活。普希金以其众多激情洋溢的自由诗篇,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的奠基作用;果戈里以其“含泪的微笑描写了地主们那种“动物性的、丑恶的、谑画的生活的全部庸俗和卑污”(别林斯基:《论俄国的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深刻地揭露了专制农奴制的黑  相似文献   

14.
我在《郑光祖生平思想考析》一文中,曾就元明以来的一些戏剧评论家,对郑光祖往往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成就却很少涉及思想内容的倾向,提出了看法,并举出今人的一些不正确观点.关于郑光祖作品的“时代意识”问题,须要弄清楚,什么是“时代意识”?他的作品有没有“社会问题和时代意识”?这一方面要研究郑光祖的生平思想,另一方面则必须严肃认真地研究他的作品,既不断章取义,也不主观臆测.出于这样的目的,今试以《王粲登楼》为例,来探讨一下他的作品的社会意义.《醉思乡王粲登楼》(简称《王粲登楼》)杂剧,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杂剧取材于《三国志·王粲传》,又取王粲所作《登楼赋》的意境,铺衍而成.为了探讨本剧的思想倾向,我们有必要引证一些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读《边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土生土长的乡巴佬作家沈从文,从小吃湘西的红薯绿豆,因而对家乡充满“不可言说的温爱”,写出了象山茶花美丽的艺术珍品《边城》.《边城》这部中篇小说,“浮沉半世纪,生存近偶然.”作品的浮沉起落,由于某种历史性的偶然误会,在文学史上也是常有的事,正象金子一时沾满尘垢,并不证明金子本身不能发光.假如不带成见或偏见剪裁作品,实事求是,深入到艺术形象真实性中,分析研究作品,自然会心平气和得出不带盲从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以抒情、细腻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部被誉为“近代日本抒情小说经典”的中篇小说,展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散发出川端文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7.
《生死场》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家肖红的代表作品.聂绀弩先生在悼念这位具有十足艺术气质而又不幸早夭的女作家的诗中,有这样两句:“生死场慓起时懦,英雄树挺似君风”.可见,这部中篇小说问世之时曾“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和惊动.”它在肖红的全部创作中显示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留下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棋王》不仅写了“道家的棋”,还传达了道家对人生的审美态度。因此,不仅会棋的王一生具有道家的风范,即使不善对弈的其他人物(如“我”、画家等)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荣辱不惊,贫贱不忧,顺物自然的性格特征。阿城曾告白,创作《棋王》时的最高境界是“参禅”。禅修讲究“悟”,借助道家文化,作者问读者透露的人生感悟是什么?有人从中品味出《棋壬》“突出了人是自己的主人公,人不会仅仅是被历史的狂风吹来卷去的沙砾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中篇小说《一去永不回》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当代“非慈母”形象。虽然母亲张怀雅在作品中不是主角,但她的存在对于作为主角登场的女儿温泉的性格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析这样的母亲形象,将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池莉作品以及池莉作品背后所包含的作者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池莉通过“非慈母”形象的塑造,对当代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专制性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山东青年作家矫健的长篇小说《河魂》与山西青年作家郑义的中篇小说《老井》,是近年来载誉文坛的两部农村题材作品。这两部作品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上层开了胶东农村和太行山区在一个旧的时代走向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诞生的交替嬗变中人们的探索与追求、欢乐与痛苦,就它们的艺术表现而言,无论叙事模式和审美视角都有着某些共同之处,比较它们在艺术上的异同,能够给予人们以丰富的生活启示和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