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独特枢纽经济的有效途径.在总结并借鉴荷兰鹿特丹、美国洛杉矶、西班牙马德里三大典型枢纽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现状,分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专项规划、通道衔接、枢纽建设等对重庆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独特枢纽经济的有效途径.在总结并借鉴荷兰鹿特丹、美国洛杉矶、西班牙马德里三大典型枢纽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现状,分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专项规划、通道衔接、枢纽建设等对重庆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开放型经济理论渊源及内陆城市开放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后,以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例,提出内陆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应重点推进的五个内容: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开放通道、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陆地区未来的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开放型经济文化底蕴、加强各种要素保障、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陆开放是区别于沿海沿边地区开放的一种新型的开放形式,是内陆地区在对外开放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推动和帮助内陆地区走向世界的一种模式创新。这种创新既是对内陆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就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内陆开放路径的进一步探索。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内陆开放模式创新应立足于内陆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在调整经济结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分工组合、整合全球要素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努力为内陆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安徽正处于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联动的内陆开放新阶段,通过相关数据和理论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安徽省在承接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空间经济辐射能力和市场潜力方面均位列中部六省首位,基础设施建设位列六省前列,且出口优势工业产业最多.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安徽须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省份合作,接受区域经济辐射;借鉴自贸区成功经验,发挥市场潜力,推动对外深度合作;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优势产业转移并拉长短板,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资本、产业、技术向中西部转移的黄金机遇期,河南应立足独特省情,发挥后发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依托开放招商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产业,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破解生产要素保障难题,逐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步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从沿海向内陆推进,内陆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方兴未艾.根据国务院关于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的十条优惠政策,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均可兴办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自去年中央四号文件以来,已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6个沿江城市列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开放实践,这些城市的开发区工作逐步起步.有的已形成一定气候,在今年5月,第一批武汉、重庆、芜湖等7个内陆及沿江开放城市的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7月,国务院特区办又向国务院正式呈报了第二批13个内陆及沿江城市开放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报告,如果这一批能批下来,内陆及沿江城市开发区将达20余个,数量接近十多年来国家所批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和.此外,内陆及沿江省份也都从自身实际出发,批准了一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的来看,内陆及沿江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呈加速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逐步演变,自由贸易区正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向内陆延伸,形成内陆空港自贸区。成都拥有枢纽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区位优势,新兴高端产业也初具规模,因此,成都应积极探索政府职能改革,发挥临空经济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独特的平台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建设内陆自由贸易区,发展IT、电子商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四川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构建了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将四川省开放型经济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及与沿海、沿边和内陆省市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分析四川省的比较优劣势,然后根据优劣势情况,对四川省进一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立内陆开放高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国际战略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意愿的基本逻辑是:外交是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核心,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平台,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导向。围绕这一意愿,现实的策略选择是构建周边外交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推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扩大向西开放,完善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合作格局。把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教育交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和现实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加快西部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以丝路国家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中国内陆开放的实践,并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内陆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启了中国内陆开放实践起点,2011—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60%,有效改善了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2)内陆开放将内陆地区变成开放前沿,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一结论能够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内陆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两种机制实现。中国内陆开放的有效实践为其他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设内陆港口,对于内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内陆地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西安国际港等大型商贸物流园区建立内陆港口实际案例为样本,借鉴国内外陆港发展规律,对国内内陆地区建设陆港及依托保税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陆港综合交通体系与保税区布局与功能作用,提炼出可供参考的陆港发展模式,研究认为,陆港建设必须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引导,建设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和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重要的藏文佛教史都会介绍汉地佛教史或者在介绍汉地王统时加入汉地佛教的发展情况。在这些介绍中,藏族史家在史料的取舍和史实的认定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藏族史书所记载的汉地佛教史中,几乎充满了神异传奇,或者说他们比较认可汉地记载中那些充满神迹的记载;藏文史书关于早期汉地佛教史的记载,是一个内在的、较为封闭的体系;在藏族对汉族早期佛教史的记载中,《旃檀佛像记》成为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电力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中,核电的装机容量将持续增加,沿海核电厂址将无法满足核电的装机需求,有必要启动并发展内陆核电。通过借鉴国外内陆核电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分析了我国发展内陆核电面临的选址、流出物排放、用水、安全和公众关注等关键问题,给出了建议,对我国内陆核电的稳步推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相较内地和发达地区,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人才匮乏,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难度极大。为此,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需要多措并举:从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入手,将教育政策和资源向边境民族地区倾斜,对农村青壮年和成人进行职业教育,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引领作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吸引人才回乡相结合。只有培养出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才能为农村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进而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对西安来说既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又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西安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西安“十五”发展的宏观目标——内陆外向型城市。本篇论文从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入手,对西安发展成为内陆外向型城市进行科学性分析,提出内陆外向型城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经济国际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应对物流经济国际化建设进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选取地处内陆的西安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把与物流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西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风险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采用专家评分,构建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物流枢纽建设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综合评估,探讨西安的物流经济国际化风险及应对战略。研究认为,西安物流经济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物理网络、业务网络、管理网络、环境网络分别处于较低、较低、较低、一般等不同程度的风险范围;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产业结构将逐步得到重塑,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经济国际化发展程度将得到大幅提升,作为“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的关键连接节点城市,西安要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亚欧国际物流通关协调机制,完善国际物流服务业的匹配工作,进而整合全国物流资源,集结中转大宗货物的中心平台,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联合或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延伸全球服务网络,助力内陆物流经济国际化建设,进而全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内陆循环经济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在描述二连浩特地理环境、外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二连浩特近几年“建设区域物流中心”政策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二连浩特发展区域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就二连浩特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提出了具体对策,对增强二连浩特内陆港口的竞争力,推进二连浩特乃至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