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甚林与力帆集团的尹明善、宗申集团的左宗申并称重庆民营企业“三巨头”;2002年,孙、尹、左三富豪再次荣登世界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中国100富”富豪榜;尹和左都属“摩托帮”,而孙却是重庆房地产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2.
南朝至隋唐时期士、庶力量的消长,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一时期寒人政治集团化的三个问题作了探讨,认为寒人政治局面的开创,并不能说明寒人政治集团已经形成;在寒人政治集团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肯定科举制的作用;在唐代持久而激烈的“朋党之争” 中,寒人政治集团不断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专业委员会、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考试研究》编辑部、《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厦门大学学报》(哲社 版)编辑部协办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9月2-4日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这 是科举研究的空前盛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美、日、韩、俄罗斯、越南、巴西等国的代表150余 人,提交论文125篇,对科举制与科举学作多学科、全方位的探讨。 一、科举制研究 科举制是中国和东亚国家帝制时代设科考试、…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和八股文已是历史的匿名者。本文试图借助新历史主义视角,在各种历史文本缝隙的踪迹中探寻,被近百年正史话语所“遮蔽”的某些“本宾”。将“悬置”与“遗忘”的价值归还。认为科举制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特殊贡献,八股文是封建社会权力结构的标本性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再次荣登《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榜的重庆私营企业“三巨头”中,孙甚林恐怕当属另类。在他仨中,一位是力帆集团的尹明善、一位是宗申集团的左宗申,他俩都属“摩托帮”;而南方集团的孙甚林,却是位做房地产的。像他这样在重庆房地产业中颇具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其办公室不豪华也该显富贵吧?然该办公室可给人眼一亮的,无外乎书法名家魏宇平先生题写的一幅字“决策失误是最大的错误”,一枚铜质指南针。因此,窃以为,若欲公平客观地评价孙甚林,理当独到地抓扣住此二“宝物”深究。关於“决策失误”似可免谈,因他天天望着以惊醒自己,也多次说…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原创型技术创新、模仿型技术创新、合作型技术创新,企业规模与创新模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企业在采用一种创新主导模式的同时,还可组合其他模式。以重庆市力帆集团为例,剖析力帆集团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以此作为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眼前这个人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色彩。他做过农民、工人、教师、编辑,他54岁“高龄”毅然下海白手起家,最终搏杀成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多年来一直在福布斯财富榜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却淡薄金钱乐善好施。他“商而优则仕”,如今已是民营企业家中惟一的省级政协副主席。作为中国西部“摩托帮”老大,他又“两轮改四轮”,全力进军汽车市场。他就是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工商联主席、力帆集团掌门人,自言67岁还“干筋火旺得很”的尹明善。  相似文献   

8.
科举称谓“进士”的历史考察──兼与龚延明先生商榷丁鼎肇基于隋,确立于唐,终结于清的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历史上,“进士”一名的所指(含义)非常复杂,不仅在同一时期不是单一的,而且在科举制的历时演变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致...  相似文献   

9.
隋唐五代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大量新词的产生.这些新词的产生,体现了词汇对于社会各种变化的敏感性.如:唐代的农业经济政策由均田变为庄田,由租庸调变为两税法,反映出了唐代农业经济由兴旺到衰落的发展过程,随之而产生了新词“庄田”、“租庸调”、“两税”又如:科举制滥觞于隋,发展于唐.由科举制,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词:“进士”、  相似文献   

10.
科举考试作为智力测验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才入仕的主要标准使科举制成为人们最自由的竞争工具,科举制使“学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也使读书做官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广大臣民被卷入应举考试。科举社会中,面对共同的教育市场,官学的不振客观上促进了私学的蓬勃发展,而科举制造就大批士人充当教师则使私学的大发展由必要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的官文化与科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教育完全成了为封建政治服务的工具,不可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健康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政治人才,士人的理想人生就是入仕做官。这就形成了以“官文化”为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适应了中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农业经济及宗法制等,应运而生。儒家思想又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科举制对“官文化”的进一步强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官文化”已成了巨大的阻力,批判和否定“官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人,字介甫.生前曾封荆国公.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语).在担任宰相后,想通过实现“富国强兵”这一目标,改变北宋的积贫积弱危局,进行了财政经济方面、军政方面、教育和科举方面的改革.本文就北宋的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方面的改革作一初论.“宋承唐制、抑又甚焉”.‘[1]宋代的科举制,大体上是沿袭唐朝.分为贡举和制举两种.贡举出礼部主办,有进士、九经、五径等科.投考的士子,先经本州考试及格,保送到礼部,叫“发解”,礼部考试及格,再参加殿试,如殿试及格,方为“…  相似文献   

13.
1983年,美国前人事总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介绍西方文官制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他所讲的中国创始的文官制度,即指中国古代科举制。科举制就是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今天,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纳。但它在自己的故乡反而显得陌生。因此,尽管我国以往对古代科举制有过不少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对科举制的赞赏。从“士”的伦理出发,视道德人格为“士”的人生最高目标。她视野开阔,在文化观念上有一种超越性,奠定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逐渐从自由经济转向国家垄断。在此趋势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筹建日“满”经济集团。对日本而言,这不仅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更是长期以来对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诉求的进一步实现。出于经济及战略利益,美国密切关注日“满”经济集团的动向,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判。虽然日“满”经济集团与美国经济利益、国际立场、外交政策以及反殖民主义传统存在冲突,美国驻中国东北领事也多次建议美国政府应采取实际措施抵制日本,但出于经济、政治上的权衡与考量,加之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等因素,美国则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抵制政策,最终,日“满”经济集团向更大范围的“日满支”经济集团扩张。美国的“作壁上观”不仅损害了其商业利益,更显露了其决策的矛盾与虚伪。从本质上而言,日“满”经济集团下的日美矛盾是日本推行的大陆政策与美国秉持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分歧与矛盾的集中反映,也为日美最终走向战争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在中国近代的遭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科举制在中国近代受到的遭遇恐怕是最缺乏理性的。当文官制度在西方普遍推行的时候,作为文官制度渊源的科举制却在中国走到了尽头。科举制在故国和彼邦如此不同的命运,除了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发展日益腐朽和僵化以及人们对科举制的片面理解以外,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国社会尚未产生一种需要新的政治秩序的基础,因而科举制向更先进干部人事裁判制度的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相反,西方文官制度虽然取材于科举制,但它却是一种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政治环境中为何要创设科举制?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又有哪些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虽然有些影响是科举制的创制者和改革者始料未及的。文章从科举制的特征入手,分析科举的起源问题,并由此阐述了一千三百余年中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在其"历史存在"的绝大多数时段内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科举制的合理性包含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两个层面;而科举制的合法性则主要来自其合理性及其合利益性与合道德性.清末中西文明冲突带来了科举制的合理性危机,而这种合理性危机又导致了其合法性危机的出现.在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受严重危机的近代境遇下,科举制由于其巨大历史惯性未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换而终被废止.探讨科举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是为科举制平反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理性评价科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与古代封建政治之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科举制是封建政治发展的产物,二是科举制是中央集权政治运行的重要机制,三是科举制是官僚政治的重要纽带,四是科举制是中央君主集权政治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20.
明清科举制的发展,与强化中央专制集权的政治结构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专制统治的强化,科举制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当时的官僚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明初,朱元璋分析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贵戚擅权,奸邪竞进,举用亲旧,结为朋党,中外百司贪婪无耻,由是法度日弛,纪纲不振,至于土崩瓦解,率不可救。”有鉴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