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3.
塔尔寺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亦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该寺在修建伊始,和后来多次的维修过程中,都有汉族工匠参与,他们揉合了藏汉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集中体现在其建筑装饰艺术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塔尔寺宗教信仰的认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壁画艺术,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承古象雄文明和本土本教文化的内涵遗风,外溶中亚、西亚、南亚文化之优势,内纳卫藏多康之精髓,下启佛教后宏期文化之先河.以审美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大体量的规模型制,多彩多姿的表现内容题材、绚丽浓烈的色彩渲染,细密精工的线条勾勒、装饰性极强而又多变的构图,优美婀娜、律动感极强的生动造型、入木三分的民间世俗风情描绘.成为佛教后宏期文化中独具民族风采、地域特色,本土神韵格调的一朵奇葩而蜚声雪域净土,从而开创了藏传佛教后宏期美术的一片新天地.古格壁画的艺术特色和开放性格代表了后宏期藏传佛教美术发展中的又一个文化高峰.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随着西藏与汉地交往的深入和频繁,藏传佛教在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汉地的大量兴建。以成都白岩寺为例,文章主要从藏传佛教建筑的材料选择上注重继承藏地佛教建筑的历史传统和古代优秀的建筑思想,色彩搭配上注重对佛教传统内涵的彰显,装饰艺术上突出对宗教教义弘扬等角度出发,探讨汉地藏传佛教建筑作为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历史实物见证,其所呈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石刻作为藏族石刻艺术的一种,既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备忠实史诗描述的特点。在格萨尔文化中,特别是对塑造和传播史诗英雄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独特的格萨尔石刻艺术进行解读,探究格萨尔石刻艺术的起源、石刻艺术在《格萨尔王传》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区,藏传佛教在这里至今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和深刻影响。文章在研究藏传佛教史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青海在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进而得出青海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恰木"是一种系列性的大型宗教音乐舞蹈,是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只在一年一度的藏传佛教寺庙宗教节日中表演.恰木舞者的动作形态和所饰戴的面具及使用的乐器,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造像艺术中没有比藏传佛教造像拥有更为丰富和繁多的神祇及法器,于是就有了藏族人人皆有一尊佛的荣誉。如此庞大的神灵体系源于佛教自身的显密教法中三身变现,藏传佛教各派传承中涌现出来的上师、本尊和护法神等。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是以印度佛教选像艺术、本土造像艺术、汉地造像艺术、尼泊尔造像艺术融为一体的具有藏族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10.
藏族是了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受宗教影响很深的民族。她们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始终与宗教、特别是与藏传佛教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川的德格、拉萨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纳尔唐三个印经院,在藏族文化史上被称为三大印经院,是遐迩闻名,驰誉中外的印经胜地,为出版、传播藏族文化艺术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而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广大藏、蒙、土等民族地区也相继建立起了较大的寺院禅林,设有各自的印经院,以便刻制、增补、印刷、摺页、包装各种藏文典籍。就其内容来看,大  相似文献   

11.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揭示了青藏高原藏族宗教舞蹈的发展轨迹。认为藏族舞蹈不仅是远古文化的遗存,而且汇聚和融合了多元宗教文化和其他艺术形式,从而衍变和形成藏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民族心理,孕育出藏民族文化中独特的乐舞艺术。  相似文献   

13.
藏族宗教绘画是藏民族绘画艺术研究中重要的内容,研究所涉及范围很广。主要从藏族宗教绘画的创作模式和形象塑造的特征,来论述藏族宗教绘画艺术。试图从绘画艺术研究的基础领域来诠释藏族独特的民族宗教绘画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藏民族和藏区题材的创作已经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成为油画艺术中国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藏族、藏区、藏文化的油画创作表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多元化取向,藏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出现了许多受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环境影响的新内容与新思潮,其中包括:民族化探索与写实主义的强势延续、民族风情观和猎奇心理的退市、香格里拉情结的疏远与商业文化的介入、民族性观念的嬗变与文化强势心理的转变等等。这些变化意味着实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意味着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情感以及艺术创作态度从隔阂到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特性。从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视角来看,其关学特征主要通过画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造型程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加以表现,文化特征主要通过绘画作品对高原游牧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表述得到呈现。西藏当代绘画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彰显文化多样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通辽市藏传佛教文化具有历史底蕴深厚、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极大满足游客求异的旅游心理和宗教式情感需求的特点,它赋予科尔沁蒙古族文化为主打品牌的通辽市旅游资源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网络的诞生与发展需要依靠艺术的支持,网络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艺术。与传统美学相比,网络艺术因其技术性的增强而具有新的本质特性——虚拟性,它渗透在艺术作品与从事艺术活动的网民之中,使网络艺术具有了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装置艺术是特定时空环境里的综合展示艺术,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艺术观念和材料媒介的多样化,在综合材料创作过程中平面与立体、单一与多元的综合展现是现代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发展趋势。而综合材料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机地运用各种媒材所创造的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是艺术材料的最新发展,将其运用于装置艺术中可以强化装置艺术创作的偶然性,有利于艺术创新;丰富装置艺术的形式美,增强装置艺术的表现力;拓展审美的新领域,丰富装置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20.
传统美学抽象、封闭、单一论域的研究范式已无法对消费文化形态中艺术多样化生存选择做出阐释。当代文化的审美转型要求我们从传播的视角思考审视人类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建构一种超越自律与他律、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的新的“艺术—社会”研究方法。于是我们必然要把艺术也视作由主体人所参与的文化交往活动,将传统美学中抽象的“艺术”概念还原为审美信息在特定具体的文化情景中的传递与持存,研究“艺术惯例”基于不同时代的生成过程,从而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式的描述中凸显艺术在文化中的生存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