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庭筠擅用"禽鱼草木"之类自然的景色意象,创构出窈深幽约的词境。温词景色意象的创造特性在于:首先,以容观态度描摩旖旎动人的春天景致,使意象中充满绮丽的色彩美感;其次,善用从傍晚到拂晓的夜景衬托闺怨,增添意象的朦胧美感和凄恻幽约的特质;复次,常常于具象和抽象的巧妙转换之间创造意象,这也使温词某些景色意象富有空灵之美。  相似文献   

2.
付元琼 《学术探索》2012,(2):128-131
由于地区和时代风俗的不同,人们对乌鸦的喜恶或有差异。但乌鸟意象作为中国文学中较为复杂的意象之一,却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此意象不仅涵义丰富,而且在辞赋中又和其在诗词中有显著的区别。唐前,辞赋中的乌鸟是作者借以表达"出"、"处"生存观念的寄托,乌意象亦随辞赋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出""处"儒道两家,其中《神乌傅》正反映了作者在"出"、"处"间的徘徊和抉择。有唐一代,乌意象的灵异祥瑞成为辞赋书写的重要内容。宋以降,辞赋中的乌鸟渐渐摆脱了其作为祥瑞之兆的使命,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儒家道德品性。此时的乌意象集忠、孝、仁等儒家大加称扬的道德于一身,堪称"奉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而明代《孝乌赋》,凸显乌鸟意象的"孝"德,是彰扬乌意象孝行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是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其内在之"意"与外在之"象"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其意象及其组合方式的分析,把握古诗十九首意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金素月诗的鸟意象以表现鸟的鸣叫、羽毛、飞行、胆怯等自然特点为基础,同时包含了杜鹃、乌鸦等具体鸟类所蕴含的文化意味.金素月在其爱情、故乡、民族主题作品中,通过鸟意象表达出强烈的"回归自然"意识,即,回归自由自然的爱情;回归宁静美好的空间;回归汉文学与口传文学二元融合统一的文学传统.这种回归自然的意识源于诗人对生活现实的不满与殖民地现实的厌恶.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是唐宋词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与其内在情感的婉约深蕴确实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文试图抓住温词"丽"这一审美特征分析解读温词并揭示其形成这一美学风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太阳神话,是原始生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成分。太阳神话与鸟的意象紧密相关,分别体现了先民对宇宙世界的认识。太阳神话及相关意象在民俗文化生活等方面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卓玛 《青海社会科学》2006,(4):87-90,98
本文从藏族著名青年诗人班果诸多诗作中的“鸟”意象入手,在藏汉双重文化语境下探究了他诗集中“鸟”意象的置换变形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统观《古诗十九首》中运用植物意象的十首诗歌,其植物意象可以分为四类进行诠释,即“时序之草”、“生命之树”、“遗远芳华”和表现“情爱依附”的植物意象,而每类植物意象又各自具有较为深远的文化意蕴。在对《诗经》、《楚辞》植物意象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古诗十九首》的植物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鸟在历代文人笔下皆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文学意象,一是追求宏大的理想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意象;一是选择退隐避世的自由空间,是疏离主流群体的自由回归悠然自得的意象。两种鸟的原型意象,在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他从入仕为官到退隐田园之思想转变,可以用他诗中鸟意象的变化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词在晚唐五代的传播与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庭筠是唐五代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词在晚唐五代时期既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广为传播 ,又深受各文化阶层人们的喜爱。《花间集》以选本的形式传播温词 ,功在千秋 ;歌妓的演唱把温词更广泛地推向市井民间 ;广大文人对温词的接受表现出一个共识———“侧艳”的风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国西汉贾谊的<鵩鸟贼>与中世纪英国匿名诗人的中古英语代表性辩论诗<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意象作了深入比较,对诗赋中的"猫头鹰"意象的文化原型与象征意蕴、文化耦合与文化差异及文化传播与中西对话进行了跨文化解读,批判了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与鸟关系是随着 2 0世纪诗歌意象研究的“出口转内销”而逐步受到重视的。尽管远在唐代 ,颜真卿就曾称道渊明“兴逐孤云外 ,心随还鸟泯”(《咏陶渊明》) ,捕捉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不过自兹而后却遥成绝响。直到现代 ,西方以庞德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掀起了意象研究的高潮 ,影响所至 ,陶渊明与鸟关系遂又成为国内研究者注目的对象 ,有关的研究论文超过 1 0篇 ,皆各有创获 ,然而总觉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试图将鸟与陶渊明的整个人格联系起来 ,全面发掘鸟意象在陶集中的内涵。一、鸟与孤独感孤独是六朝文人常有的心理状态 ,人生的祸福无…  相似文献   

13.
《了不起的盖茨比》意象描写的艺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本文主要浅析了其意象描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绿灯是整个故事的中心象征。小说中反复出现对颜色、花、鸟的描写都起到了点画主题的艺术效果。作者还巧妙地将盖茨比与光亮 ,黛西与黑暗联系在一起。暗示了盖茨比的梦想最终毁在了黛西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刘华 《晋阳学刊》2007,(3):117-121
穆旦对现代诗歌最重要的革新在于凸显了过去新诗中所忽视或未曾处理好的"知性".在将"思"成功楔入"诗"的过程中,意象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穆旦的诗歌中,除了那些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外,值得重视的便是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深入考察主题意象在不同主题层面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方式,具体探究意象设置与意义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能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把握穆旦诗歌建立在主体原创基础上的艺术个性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定国 《船山学刊》2004,(2):18-21,32
湘楚文化渊源于远古少昊氏,首领帝俊与其部属祝融,均为以"人鸟合一"文化图腾为标志的"太阳鸟"信仰部族领袖.由楚人拜日崇火,敬凤崇鸟习俗演化为湖湘文化中的一脉"凤鸟文化"传统,在屈原楚辞骚赋、王船山诗词中,有大量的"咏鸟"、"颂凤"内容.初步搜检,船山诗词中出现的鸟类有正式名称者即达55种,其他间接统称为"金乌"(太阳鸟)、"自鸟"、"青鸟"、"玄禽"的难计其数.涉及"咏鸟颂凤"诗词达700余首,占船山诗词作品1/3强.而在船山美学思想空间里,更出现了富有"凤鸟文化"特色的古典生命美学系列观念,即关于审美生成的本体生命美学观;关于审美价值的生命自由超越观;关于审美境界的生命空灵飘逸观.  相似文献   

16.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12,(7):166-174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包含着意象思维、意象语言和意象结构三个层面的问题。意象思维的功能在于生成审美意象,它立足于诗人由实际生活中所获取并积淀下来的情意体验,通过"运意成象"和"观物取象"的运作方式,将其转化为诗人的"意中之象"。意象语言的运用为使这一"意中之象"落实于由语言符号承载的诗歌意象,其关键乃在将语言的概念符号性能改造成意象符号,而利用词语之间的张力以发挥语言的暗示与联想作用,是实现这一改造任务的重要途径。至于意象结构的职能则在于组合意象以结撰文本,让诗歌作品形成能体现诗人内在情意结构的有机的意象系统,于是"意核"的设置与"意脉"的连通,便构成其刻意经营的焦点。总体上说,意象艺术三个层面的活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共同的结晶便呈现为由"意-象-言"合成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7.
"井"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其代表作《奇鸟行状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上春树笔下的"井"一方面象征村上春树内心中的战争、死亡阴影;另一方面象征由现实世界通往潜意识的黑暗世界的出入口。作家透过这口"井"与和战时一脉相承的封闭国家暴力组织进行对抗,不难看出村上春树作为作家的担当意识。本文分析了"井"的象征作用及从战争年代到当今日本社会中暴力的传承性,以期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8.
"象征",在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诗人那里,被赋予了超越诗歌修辞学层面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有着和"生命"、"存在"同等的意义."神"和类"神"意象、"肉体"、"野善"是其诗歌意象系统中最富代表性的象征性意象.从诗歌基本层面的"意象"入手,勾勒穆旦诗歌的象征性意象结构系统,并探知其诗歌的内在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朱志荣 《东岳论丛》2019,40(1):102-110
人类早期意象的含义是混沌的,审美意象的范畴是在审美活动诞生和变迁的历程中生成的。"意象"一词被专门用作文艺评论后,审美活动的成果大体固定表述为"意象"。"艺术形象"可以统一用"意象"来表述。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也体现了意象特征。意象中包含着感悟、判断和创造的统一。只是在艺术意象中,才会有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欣赏问题。意境是指体现在意象本体中的境界。中国传统的意象思想,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贡献。从古到今的审美现象和艺术现象,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意象"范畴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意象理论从出现开始,就不是封闭僵化的,而是开放的、不断丰富发展的,因而包含着现代价值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于坚诗歌中的动物意象颇为丰富,亦很独特。通过《避雨的鸟》中的青鸟等动物意象,于坚展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生命之间巨大的裂隙;通过《黑马》中黑马等动物意象,于坚展示了自然生命的美好与纯净。这些动物意象表达了于坚敬畏生命、向往自然的价值观。这对于我们反思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