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考察了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语义来源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带有副词“可”的现代汉语语料做了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强调义]是“可”的核心语义,至于“加强肯定、夸大程度、提示、辩驳、如愿、对比(有文章称之为转折)和反诘”等一些语义,皆可以看作“可”的强调义在不同语境中,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延伸或侧重所衍生出的新的语境语义。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赋比兴"及"兴观群怨"之"兴"引导王夫之诗歌美学走向以情为主的诗歌本体论的话,那么他提倡的"兴会"说则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思维方式推进了一大步.王夫之把"兴会"上升为审美活动的源发性范畴,这一方面表现出明清时期中国诗歌美学的成熟,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兴会"说自身的不断丰富和深化.王夫之对"兴会"审美感兴的重视使得这个古老范畴最终与哲学思维建立起疏通的纽带,使其与"以兴起情"说为主的"赋比兴"诗论和"兴观群怨"的"四情"诗论联结在一起.古典诗歌美学的历史演进和逻辑进程在王夫之身上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中西方两种诗学传统的交汇处,提出了一个新的诗学范畴--"情象",文中不但论证了其概念内涵和交感化生的精神运演及存在形态诸问题,而且还把其视为跨文化语境中的诗学互为转换的机枢.同时还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具体文体的创作中,都需要经过意象--情象--意境(本体)这样三个首尾相连的艺术环节,从而打通了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的隔阂,为中国现代诗学的重建提供了某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关联理论框架内,从幽默话语理解的关联语境的意义特征出发,力图探索幽默的语用语义形式特征。指出:与日常会话理解不同,幽默话语的关联语境的最重要特点是二重错接性,由此概括出五种错接类型并进行了语境推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语境、社会结构语境、比较语境,列宁斯大林在阶级区分语境、阶级斗争语境,毛泽东在文化语境、阶级斗争扩大化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不同阐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和语义.  相似文献   

6.
"虚实"相融的和谐美和"意境"美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典范,为语言的简约美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评价标准.它启示我们语言的简约美是明晰美、准确美和简朴美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新、旧信息的合理安排和语境暗含的适度控制来实现;在语用中则具体体现为交际者语量的减少,语义信息量的增加,语量的减少和信息量的增加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6):244-249
汉语颜色词是人们用来表达色彩范畴的词汇集合。但在中国古典韵文文体文学作品中,具体语境下有些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的含义。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6部韵文文体作品中的颜色词,探寻颜色词非原型语义的产生机制,并重点分析其中具有文化内显义的颜色词,从而判定组成"五色"的颜色词系统。  相似文献   

8.
试论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语境的内容和类型 ,由于方法和目的不同 ,国内外的认识都不一样。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语言的本质有三个层面。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义包融词义 ,词义依存于语义。词义和语义都依于语境。语境可以解释词义 ,显示词义 ,可以使多义词、兼类词词义单一化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是中国地下出土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甲骨字的考释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计算机技术辅助的未识甲骨字语义预测研究。上下文语境和字形信息是预测未识甲骨字语义的重要因素,首先,以复杂网络为工具,通过构建甲骨字网络捕捉上下文语境信息;以部首为字形信息,并结合图卷积网络进行语义分类,进而预测未识甲骨字的模糊语义。其次,以甲骨字演变为基础数据,通过建模学习甲骨字的演变规律,根据学习的演变规律推测未识甲骨字的演变过程,以达到精准预测语义的目的。本文提供的计算机技术辅助的未识甲骨字语义预测期望能推动甲骨字考释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对语用语境因素作了层次划分的基础上,文章试图探讨不同层次的语用语境因素对英语习语本体意义、语用意义和语义特征产生的影响,旨在强调语用语境因素对英语习语意义的制约作用,以增强语言使用者、学习者和英语教师在不同情境中处理英语习语时的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11.
将测量"语境化",提出"测量语境"的立体概念,是后现代科学哲学对测量解释的创造性探索.这就是从"测量语境"的结构出发,沿着动态和静态两条线索,分别从语形、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测量语境特征;测量存在的两重性及其在实在论基础上的统一,确立测量语境实在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去"的语义范畴一直是学界研究争议的热点,其作为趋向动词之解已为人部分人所接受,随着现代口语的发展,其作为介词甚至虚化为叹词的川法也比比皆是。借助原型范畴理论相关要素与特征对占汉语与现代汉语"去"的词类语义进行胛读,"去"的多义使其在理解上具有一定模糊性,但本质上有内在家旅相似性,原型成分决定其具体语境下的语义。  相似文献   

13.
嵌入"到L"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到L”在把字句中的位置不同,使这种把字句表现为三种句式。能进入“到L”把字句的动词多为完成持续性动词,并与“到L”相互制约,使“到L”在句中显示着因不同的语义指向性而形成的不同的语义特征。“到L”把字句三种格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在表达效果和话语衔接上都显示出特有的语用价值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们提取《左传》中若干典型的时间性标记,以"帅""执"等七个动词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在《左传》中的句法分布,并根据每个动词的体貌特征被不同时间性标记激活的"激活率",解释这些动词之间的体貌特征差异。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可知,《左传》中具有[+动态][-变化]语义特征的动词,在不同语境中通常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体貌特征,此类动词是连接[+动态][+变化]类动词和[-动态][-变化]类动词的桥梁,其内部成员可以根据不同体貌特征的强弱程度构成一个连续统。笔者据此推断,上古汉语动词的体貌特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作为动词分类的一条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中的政策——基于法律文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是政府与市场在经济法中的连接点,其在经济法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中国现行经济法中有20部法律含有"政策"一词,共使用87次。不同语境中的经济法政策语义各不相同,可以在"目标"、"性质"、"标准"、"实施手段"、"信息指引"等语境中解读经济法的政策语义。经济法中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类型特征,通用型政策与专用型政策、元政策与再分解政策、经济政策与技术政策在经济法中清晰可辨。经济法中政策制定权力层级分散,政策运行在总体上呈凌乱状态,只有货币政策与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运行较为体系化。经济法政策的改善应着力于政策的规范与监督。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语"excuse me"在口语中被频繁地使用,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功能.本文以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总结出的会话结构规律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充当的不同成分,说明其六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日波 《浙江社会科学》2013,(2):24-31,156,157
马歇尔冲突,即规模经济和竞争之间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困扰经济学界的难题。学界一般认为在马歇尔的体系中,规模经济与竞争之间是冲突的。本文通过区分马歇尔经济学与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同,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系统的经济思想史考察。通过回到马歇尔的语境中,考察"规模经济"和"竞争"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可以发现在马歇尔那里,两者是可以兼容的。马歇尔冲突事实上是后来的新古典体系中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之间的冲突。马歇尔对两者关系的处理对实践和经济学下一步的发展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吴昊 《理论界》2010,(12):163-164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语言哲学研究中引入语用思想,并由此将"语境"由一个语言学术语发展为一种语境思维方式。"语境思维"在其后期主要思想——"语言游戏"、"意义即用法"、"家族相似"、"全貌概观"和"生活形式"中得以形成和发展,表现出动态、关联、整体、本体等特征。维特根斯坦从而开启了"语境"由语言学向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泛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对于2015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问题,需要从语境、互文性与翻译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任性"一语在网络媒体环境中的互文指涉意义,考察"任性"与"capri?cious"在目的语文化中的语义匹配与文化效应.研究发现:在政协新闻发布会的具体语境下,"任性"因具有正面、积极意义,可寻求更多比"capricious"更符合语境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曹晓虎 《中州学刊》2004,(2):130-133
本文在历史的纵向顺序和文化思想的横向坐标两个维度上对先秦至唐儒家"情"论的尚情、性恶情恶、性中有性善情恶、去情复性等发展阶段和不同观点进行了系统地考察,探讨了儒家"情"的概念的发展以及情感在其性情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