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翡翠作为一种商品,近年来其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按照品质因素定级法划分出的一类“上品”属高档翡翠,其消费与价格具有典型的炫耀性商品的经济学特征,即有违反需求定律的价格与消费特征.通过对高档翡翠商贸状况的研究,发现其中受“炫耀”因素影响的收入效用是其违反需求定律的主要内在因素,因此,这一因素可以在定价策略及市场引导中加以利用,以促进市场的有序性和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引入品牌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品牌信用度的提高将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品牌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峭。在此基础上,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通过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将使得均衡价格提高,且均衡数量增加,同时,将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我们的分析也为企业摆脱“价格战”陷阱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信用度,使得在价格提高的条件下,需求数量增加。而只有使需求曲线改变位置方能做到该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需求层面勾勒收入差距对教育需求分层的影响,通过构建"收入差距扩大--商品需求多样化和商品需求分层--生产要素需求分层--生产要素价格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的研究逻辑框架,揭示收入差距扩大本身可能通过对商品需求和生产要素需求的影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自我加强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宏观数据证实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时消费需求多样化和商品分层的影响,发现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深确实导致商品消费数量差距的扩大和商品消费价格差距的扩大;并且实证性地检验了在商品多样化和分层的背景下,生产要素呈现出与之对应的分层现象,即表现为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收入报酬和教育回报率的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4.
需求价格弹性分析及其在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需求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上衡量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关系的一个指标,指的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那么,商品的价格与销量的乘积即总收益的变动就可以最终归结为两个因素:价格变动幅度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而且这两个因素也会影响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即总盈利。本文在修正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使企业总收益增加的合理调价和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优调价幅度,并制定了企业取得最大盈利的最优价格,为企业的价格决策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只承认供求对价格的作用,否认或排斥社会需求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并把社会需求对价值的决定作用同供求价值论等同起来,这是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学说。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正反馈向下直至工资趋于民工的保留工资。考察这种现象,本文认为,主流经济学关于劳动供给的研究忽略了最低必需支出的约束。在考虑到劳动者存在最低必需支出约束的情形下,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出现一个拐点,延续拐点后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同时,就拐点后的这段劳动供给曲线而言,当劳动需求不足时,劳动供求将向右下方发散失衡。文章分析了这一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民工劳动供给现状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7.
要认识并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首先必须搞清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需求不同于需要、供给不同于供应,需求和供给都是受价格约束、与价格相联系的概念.虽然需求、供给都有绝对性,但需求与供给更有相对性.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通过价格来体现.价格是需求与供给相对关系的"支点"、"闸门".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供给,就会需求不足;反之,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需求,就会需求旺盛,甚至走向需要旺盛.  相似文献   

8.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经济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初步地分析了马克思在再生产理论中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关系的有关论述;然后再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联系表现在:目标一致性、基本调控手段的一致性和互相作用;区别表现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需求政策侧重点不同、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需求的领域不同、需求启动的杠杆和方式不同等;最后提出正确处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关系的原则:保持两者适当的增长率和比例的原则、相机抉择的原则、内部结构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峰明  牛变秀 《学术界》2002,(6):120-134
本文针对张华夏教授所说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特别是他对几个关键概念和问题的混淆作了回应性、商榷性剖析 ,指出 :( 1 )不能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混为一谈 ,前者体现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后者体现的则是其社会属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旨在透过商品的价值存在及其运动 ,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 ( 2 )不能抽象地谈论人的“需求”或“需要” ,它是具体的、历史的 ,需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需求”只是影响和决定商品价值的实现和实现的程度 ,而不影响和决定商品价值的生产、形成和创造。 ( 3 )不能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价格是价值在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 ,价值才是本质。价值形成是一元的和确定不变的 ,而价格形成则是多元的和复杂多变的。本文还触及到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释义,讨论了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恩格尔系数及对经济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练 《天府新论》2003,(3):54-56
社会保障水平过低 ,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最重要的障碍之一。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居民抵御和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是稳定和拉动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为稳定经济转型期的居民消费需求 ,发挥社会保障机制在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需要重点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1 )尽可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扩大消费需求:跨世纪的长期战略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障碍是居民收入水平低 ,对未来收入状况信心不足。因此 ,政府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 ,应实行积极的收入政策。要较大幅度地提高居民收入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降低高值商品的价格和税费 ,大力开展消费教育 ,更新居民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3.
R&D活动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技术落后国家的实际情况,研究R&D活动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在计算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D与就业之间的回归模型。中国的经验研究显示:对像中国这样的处于技术劣势的国家而言,企业主动进行R&D活动的动机不强,研发活动受到抑制;对就业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分工细化等途径进行传导,人力资本的作用较小;在技术模仿阶段,R&D的就业效应呈S型曲线特征,如果考虑到制度因素,就业水平在达到高点之后会出现下降,曲线将会向右下方倾斜。  相似文献   

14.
综观世界经济运行的历史和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在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上,均衡只是特例,而非常态,即均衡是要通过调整去努力接近或实现的一种理想状态.认识需求与供给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价格在其间的重要作用,就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并寻求有效对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价是影响农用水资源需求量的重要因素,价格机制是农用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重要经济机制,但农用水资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特别小,给价格机制对农用水资源需求量的调节作用造成了不利影响.控制和降低农用水资源需求量的有效价格机制是先大幅度提高农用水资源价格,然后再通过补贴、水权转换及多元价格体系等手段,保障价格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波普尔的证实和证伪的非对称性理论重新分析吉芬商品 ,发现吉芬商品并不真的存在。因为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 ,当特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但人们在承认这些条件的同时又承认吉芬商品的存在 ,从而违背了波普尔的理论的可证伪性。因此 ,吉芬商品只是一种需求条件改变后的需求现象 ,并不是一类违背需求曲线向下的商品 ,相反 ,真正违背需求规律的是炫耀商品。  相似文献   

17.
需求定律与吉芬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丁、卫东、叶航关于需求曲线可能向上的讨论,很有意思。 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中写道,“价格下降需求量必定上升,古往今来何时何地都不能有例外”。所谓例外,就是需求曲线向上。他还说,“任何经济学者可单看他对这个定律的操纵就知道作者的斤两如何”。  相似文献   

18.
需求是经济学教科书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过程中不离须臾的概念。处于两种语境中的需求含义有所交叉却又不尽相同。在“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这一基本含义下,西方主流经济学更多关注的是“价格”与“数量”存在的变动关系,强调经济理性并愈益抽离掉价值判断和感情因素;而现实层面的需求,则愈益关注“愿意”和“能够”所涵盖的更加丰富的其他因素。本文即以一个普通案例作为思考的起点,通过营业收入所反映出的需求轨迹,探究现实层面需求的多重境界,并试图就以下问题寻求解答:那些实际上已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语境下的需求渐渐拉开距离的现实层面的需求,是否可以认为已经从“自在”状态进入“自为”状态?这种悄然的现实转变与经济理性中价值判断与伦理制衡的盲点之间,除了需要法的介入外,是否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细节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的就业问题主要是由体制转型、历史因素、国际竞争压力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是劳动力供给、需求和匹配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直接考察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状况得出三个结论:中国劳动力需求在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新兴的第三产业并不能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劳动力需求在区域上存在失衡,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同时,中部地区的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过低;劳动力需求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失衡,私营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劳动力需求复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我国商品住宅市场表现为投资需求主导的特征.当期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预期以及投资收益对商品住宅需求具有正反馈作用;收入、价格和投资(价格预期与投资收益之和)对需求的影响则不相上下,且在2010年后弹性均较小,即针对单一因素的调控政策对整体需求影响不大.建议政府对商品住宅市场实行综合调控,多管齐下,严抓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改变住房市场投资主导的状况,弱化住房投资属性,加强舆论预期引导,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加大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