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流是同一交际过程中发话者明示行为与受话者推理行为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手机短信孕育于信息编发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联互动。就短信发送者而言:发送短信旨在给对方明示其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意图;而对接收短信方来说:解读所接收的短信必须依靠自身的百科、逻辑和词汇等语境知识对所收到的新信息进行语用推理。以关联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手机短信交流过程中信息互动双方如何在明示—推理这一交际模式下成功地进行短信息交际。  相似文献   

2.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关联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个明示推理过程,发话人应该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使听话人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理解发话人的含义,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运用关联理论首先解释了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言模糊现象,然后以真实的商务信函为语料,探讨了写信人如何使用模糊语言明示话语信息,实现最佳关联,以准确表达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参与下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生  宋潇潇 《云梦学刊》2008,29(6):137-140
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意图有效的表达、传递以及辨识的过程.交际意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发话人对意图的表达和传递以及听话人对意图的推理和辨识也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在示意——推理的交际模式中,示意与互明是交际意图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标准.认知语境在交际中的语用制约和推理功能决定了它在交际意图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艳 《兰州学刊》2008,(Z1):151-152
D.Sperber和D.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广告也是广告人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广告交际过程中,广告受众根据广告人设置的明示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语境假设,直至找到最佳语境并对话语做出最佳解读。文章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性和动态语境等理论,对广告明示和推理过程加以阐释,分析了广告受众获取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解读广告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交际活动在现实社会中极其普遍。关于交际的模式,关联理论的倡导者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它不同于通讯上的编码-解码模式。他们赞同格赖斯等人提出的推理模式,但同时,他们又认为格赖斯的推理模式本质上是不彻底的;于是,他们对推理模式进行了改进,提出明示-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交际的过程是假设与推理的过程,而语用学的意义研究在于如何理解发话人的话语的含意。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这两种当今语用学的主要推理模式都是受话人利用语用预设的共知性特征来推导出话语的真实含意。  相似文献   

7.
阅读理解过程是读者对阅读材料中的明示信息进行推理并获取作者交际意图的动态过程。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阅读材料进行关联性程度最大的逻辑推理并得知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着眼于整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作者真实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有着丰富的仿拟这一既新奇又独特的语言手段,对它的理解与认知,必然是一个由交际对象为获得仿拟的语用意义而进行的语用推理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依赖互明和关联两个条件。交际者将交际意图以关联的仿拟形式明示出来,交际对象则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推理出与自己的认知环境相关的交际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是关于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它用认知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语言交际,认为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认知。关联理论对于语境的解释有别于传统语用学,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认为认知语境应包括语言使用者大脑中所有关于世界的假设以及认知处理能力,这就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个平台,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是选择的结果,是变项,不变的是关联。它结合编码-解码模式和意图交际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交际模式的演变--从语码模式走向推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话交际活动在现实社会中极其普遍。交际模式经历了以下历史演变: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符号学,传统的观点一直用语码模式分析和描述交际活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交际的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变革,格赖斯等人提出一种新的模式——推理模式。后来,斯波伯和威尔逊对格赖斯的推理模式进行了改进。其实,推理模式继承、发展、替代了语码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话语的语义是语言交际双方所关注的焦点,正确的语义理解和推理是人们成功交际的必要前提,而理解和推理又是一个动态认知心理过程。本文拟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着重探讨话语语义构建的认知推理心理过程与特点,以揭示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思维与语用推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勇 《学术论坛》2006,(1):194-197
模糊思维和语用推理都是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它们有着密切关系。思维的模糊本质决定了语用推理的模糊性,语用推理实质上是一种模糊推理。模糊思维始终贯穿于语用推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推理过程富有“活性”特征,并有效、快速处理交际中话语含义的理解。模糊思维决定了语用推理不同于纯粹的逻辑推理,同时,语用推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走形式化的道路。相比而言,关联理论比其他语用推理模式更强调模糊思维在语用推理中的决定作用,其推理模式可作为语用推理的模糊机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推理     
晏辉 《江海学刊》2013,(5):5-13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的事物和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人作为面向未来事情的存在物,是必然要进行推理活动的。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该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乃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却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推理规则是指演绎推理规则,是一种特殊的逻辑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推理规则是推理形式的规则,与推理内容无关,那些把推理内容真实性当作推理规则的论点是不对的。推理规则是推理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命名活动既是语言的运用也是人类思雏的体现,现代意义的楼盘命名同样体现了语用和思维活动两个方面的特点.文章通过阐释楼盘命名的交际过程,指出楼盘名称对话语角色身份和社会角色身份的传递是发话人的重要意图,这种身份传递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标明发话人身份、选择听话人身份、混淆交际双方身份.通过分析进一步指出楼盘命名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在实现发话意图的同时应该意识到语言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16.
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形式推理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可以有确定的法律为依据进行推理;实质推理是指在法律规则互相矛盾或者取舍难定的情况下,依据价值理由为一定结论的思维活动。形式法律推理和实质法律推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建司法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或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则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推理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推理是处于法律思维核心的法律认识论范畴。它所反映和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其他推理更需要通过辩论、证明或论证,以达到弄清事实真相、做出公正判决的目的。法律推理具有思维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特点,它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从已知的前提材料合乎逻辑地推想和论证新法律结论的思维活动,其本质特征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所进行的具有实践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知识创新性是法律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玩笑”话语能够增强话语的表现力,使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有利于营造一种谕悦的话语氛围。“玩笑”话语在用词上表现出不礼貌的假象,很容易引起话语交际的误解。运用关联理论,从听话人的社会心理反应入手,分析对“玩笑”话语的误解产生的原因,可以在会话中找出话语意图的最佳关联,从而避免听话人对“玩笑”话语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旷战 《江淮论坛》2014,(3):186-189
从语境要素这一语用学微观视角入手,结合话语实例,对它的认知激活贯穿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应形成、有效传递、认知推理、及时反馈等整个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并尝试构建跨文化交际意图与语境的动态互生模式;旨在挖掘交际意图所蕴含的语言、社会、文化等相关信息,彰显语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际意图推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