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希腊古瓮颂》中用心灵的眼睛透视希腊古瓮这一艺术珍品,发掘其艺术的真和美的光辉。诗中展现出的独特的音乐美、幻觉美、忧郁美及哲理美表达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深刻的艺术美学观。  相似文献   

2.
试论庄子的“道”与中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产生于对真与美的追求中。庄子的“道”与浪漫主义艺术是相依相承 ,互为因果的。 (一 )“道”是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思想基础。 (二 )表现“天籁”美的最佳方法是浪漫主义。 (三 )浪漫主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3.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通过爱斯梅拉达、加罗德、卡西莫多三个主要人物的美丑对照,突出了雨果人道主义的理想,也使得小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本文从分析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美与丑入手,着重剖析了这三个人物的美丑对比,同时指出雨果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契合,使郭沫若与郁达夫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郭沫若的创作方向由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形成一种奔放飘逸、积极向上的积极浪漫主义.其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而郁达夫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他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  相似文献   

5.
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都是离不开丑的。丑是多元的,千变万化的。仅仅把丑的美学作用看作是对美的陪衬,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在文学创作中,正确认识丑的本质,研究它的审美价值,探索化丑为美的艺术途径,是美学研究中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把握现代西方艺术必须将之置于其得以产生的特定的话语模式中。为此,本文提出:首先,现代西方艺术产生于与传统文化经验系统根本不同的现代文化经验系统,这是理解现代西方艺术的首要前提;其次,把握现代西方艺术,还有待我们对“美”有一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并不存在所谓“永恒”的美和艺术,存在的只是特定话语模式下的“美”或“对象”,为此,现代西方艺术给予我们的“美”不同于大家熟知的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给予我们的“美”的感受。最后,解读现代西方艺术的话语模式启示我们不能违背自己的文化精神,硬着头皮去艺术“现代化”,与西方“接轨”同化。  相似文献   

7.
现实丑与艺术美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统一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卫为美,自然界的丑是对和谐法则的背叛,表现为粗犷美、狰狞美、个性美。现代主义艺术中,丑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审丑成为非理性的审美标志。二是化丑为美,现实丑通过艺术的形式,典型化的塑造和精神美的内化,使丑获得审美观照,从而实现审美超越和向艺术美的转化。丑的美,是更高层次的美。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除訏综合运用了浪漫主义和未来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的一些创作手法,使他的剧作在整体上体现出独特的诗化、哲理化的浪漫风格。他的剧作在艺术审美上既表现出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那种单纯的浪漫美,又具育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厚爱,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他戏剧作品的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丑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术界对艺术丑的长期争论,根源于各自所站的角度,层次不同。其共同的弊端是缺乏系统整体观。罗丹的“化丑为美”说,站在艺术的外部层次上过多强调了艺术家的“魔杖”、“点金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艺术丑的作用;施昌东的“丑不可化为美”,是只就艺术系统内艺术丑做为独立要素的独立效果而言的,忽视了艺术有机整体结构中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它要素联系产生的功能。总趴在一处放枪不是个好兵。笔者试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不同角度、层次对艺术丑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柏林是一个平静、深沉和美丽的城市,这些气质集中的体现在她的街道景色上。柏林的街道充满了平等、尊重与活力。这些特征都是至美的体现,也是对街道空间艺术美感的最佳诠释。这样的城市街道氛围让人能够感到由衷的自由和愉悦。柏林街道空间的植物艺术、道路艺术和街头艺术无一不体现着这个城市艺术格调的高雅。在柏林,艺术不再只是美术馆、博物馆里僵硬的展品,它被应用到了城市景观的方方面面,也为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提供了艺术熏陶和教育的氛围。这便是艺术的本质需要和艺术真谛。柏林街道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柏林人对街道文化艺术的态度对中国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丑的艺术由美的艺术发展而来,并在20世纪达到兴盛。从观念到实践,古希腊以来的人们都是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虽然其间以启蒙运动为界前后有所变化。但20世纪丑的艺术异峰突起,成为艺术舞台的中心。形成丑的艺术有社会现实、哲学与美学思潮以及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等原因。丑的艺术的出现,拓开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促进了美的生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社会功能。丑的艺术的繁荣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亡。艺术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3.
“狂怪”美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书法创新过程中的一种产物 ,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艺术个性影响着书法的创新 ,狂怪类书风的形成是由书家的艺术个性所致。狂怪类书法需要用辩证的目光去审视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的诗词,我以前也另碎地读过,但没有系统地、深入地钻研过。最近结合着毛主席著作的学习,特别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学习,我又全部阅读了一下。这些作品的闳深博大的思想内容和无比精湛的艺术技巧深深地教育着我,感动着我,不过,由于水平的限制,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现有简单地谈谈我的体会。以下的发言主要是谈作品的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附带谈谈作品的艺术手法。先谈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林默涵同志在“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里,论及到毛主席的诗词。他提出革命浪漫主义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浪漫主义精神,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手法。他认为浪漫主义精神是最主要的。他对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解释是:“要看到生活里的新事  相似文献   

15.
自由自觉的人类对“真”的探索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不断丰富的过程,“真”的千彩纷呈阐释“人性”的淋漓尽致。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无疑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丰富的体验,执着的心灵为“艺术之真,美之真”的自觉添上了自由的翅膀,他对美与艺术所营造的想象的可能世界的强大信心充盈着“艺术之真”“美即是真”的“真”命题。本文通过了讨论济慈为何,缘何,何为来补写我们对济慈真实观的认识的空。  相似文献   

16.
丑的价值观     
大千世界,丑为何物?有人说:丑就是不美,丑就是美的对立面,丑就是对美的反衬。按此逻辑,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可以列举出许多实例来。如:有西施之美,便有东施之丑;对称、和谐是美,那么畸型怪状就是丑;善良、诚恳、同情为美,凶恶、奸诈、残忍则丑;风流英俊、飘逸潇洒是美的,那么委琐卑微、下流低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的艺术世界,我们既看到了裙袂飘飘,也看到了佩剑闪亮.这场关于情欲的奇异之旅在语言的纠缠里达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对于性,如果我们把它置于人性和人文情怀中去,对它的解读会不会是另一种面貌?是否可以将性的价值尽量中立化?<金瓶梅>的艺术空间也正因丑的发现而被大大拓宽.丑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它清楚地表明,自己并非只是美的一种陪衬,因而同样可以独立地吸引艺术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信仰相互依存、亲密无间,成就了浪漫主义特有的时代风尚。无限与有限的内在相关性作为当时一切思想观念赖以依存的首要原则,无疑是解释上述现象的基本工具。文章着力从如下三个方面就艺术与信仰在浪漫主义诗学中的共生关系做出了说明:首先,立足于有限把握无限是对当时文化传统的精要概括,为艺术与信仰发生关联营造了整体氛围;其次,艺术与信仰的共生关系伴随着艺术神圣化、基督教世俗化的进程得以确立;最后,艺术与信仰的共生关系在浪漫主义诗学中获得了具体实践与检验。  相似文献   

19.
在审美实践中区别美丑的根本依据乃是快乐与否。在人体系统中,快感分机体觉快感、感官觉快感、中枢觉快感。决定美的快感只是感官觉快感和中枢觉快感。五官快感的对象构成形式美,中枢快感的对象构成内涵美。形式美是自由的美,内涵美是真善的美。对形式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反比,对内涵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正比。事物的整体美学属性由事物的内涵美学属性决定。美的规律,就是在普遍令人愉快的形式规律中求美以及向真求美、向善求美。  相似文献   

20.
一“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体总要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只是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罢了。任何时候,总会有错误的东西存在,总会有丑恶的现象存在。任何时候,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总会有的。”这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正是来源于生活的辩证法。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