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理发育成熟和心理结构形成的时期。如果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运行障碍,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因此,青年期也是心理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心理和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心理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各种异常人格和异常行为,青年期又是异常行为的多发期。在现代化进程小,处于边际时期的青年心理态  相似文献   

2.
人格及双重人格的涵义人格是来自于日文对英语personality一词的翻译。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personality一词在西方国家含义很多。如20世纪30年代奥尔波特认为它是由各种特质组成的。特质指的是影响人行为的品质或特性,具有一般化、稳定而持久的特点。30、40年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由于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外在可见的行为,而认为人格一词毫无意义。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把自我等同于personality。当代西方心理学中,personality的含义也很不统一。如较为近期的L.A.Pervin(2001)把per-sonality看作是“认知、情…  相似文献   

3.
(五)对青年的研究,就是对新一代人的研究。青年学就是在“代”这一领域中研究和探索人类发展的趋势。所以,作为理论的青年学,就是对新一代人本质的思考。青年学是以一种使人类对自己的认识获得充分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出现的。因为,把青年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无论是从社会的或是青年个人的角度提出,其原因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不确切地理解青年,或是根据这种错误的理解而进行的实践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刘玉生 《职业》2007,(21):70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人格的含义:"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面具"谱,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把"面具"定义为人格,说明两重意思:(1)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2)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因此我们可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是一个人特有的,决定它如何使用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一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陈浩铭 《现代妇女》2014,(5):139-139
正一、间接正犯的概念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不构成犯罪或不形成共同犯罪关系的第三人实施犯罪的情况。英美法系一般称为无罪代理人、无辜代理人或无知代理人。二、理论争议(一)国外学说1.利用者说。该说认为,利用者开始利用行为就是间接正犯的着手。被利用者的行为只是基于利用者的实行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发展,且事实上间接正犯的被利用者大多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与年幼的孩子等,不能认为这些人也有作为刑法学意义上的表现人格的行为,故不能将其作为独立的实行行为。日本和德国学者大都认同此说。  相似文献   

6.
禅意盎然     
中国古代曾经有所谓“三教九流”之说。所谓“三教”,指的就是儒、释、道。虽然在传统的“三教”之说中把儒、释、道不加区别地“定性”为“教”,但根据现代社会中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除了把“释”(佛教)说成是一种宗教大概很少有人会提出疑问外,对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黄海 《城市观察》2010,(6):186-192
"街角青年"是城市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他们具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特征,形成了与城市主流文化相对立的城市边缘亚文化,介乎主流文化视角下正常社会化的"白色"青少年和走向犯罪领域的"黑色"青少年之间,甚至成为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城市社区如何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边缘青年,关注边缘青年,理解边缘青年,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所谓“独立思考”,只能是指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由于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一个人以良心、尊严为标志的神圣人性相对于任何一个人的独立和相对于一个人自身生命的独立”,而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在今天的世界上极少,从而今天的世界上的思考主要是由私欲所鼓动的思考,这些被私欲所鼓动的思考通过努力追求形式上的独特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合理性地位的,在努力把自己装扮成“独立思考”的样子。但是,“独特思考”绝不是“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主题:青年发展与发展青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如果说20世纪青年研究主题是“青年教育”,21世纪青年研究主题则将扩展至“青年发展”。研究青年发展,首先应研究影响青年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维度取向。新世纪青年的发展,不再像以往几代人,仅在某一维度追求发展。而是希望在三个维度(价值、技术、效用)上都得到发展。青年已从“边缘”走向“主流”;青年从成人“接受”转向对社会“反哺”。因此,要关注青年发展中的“新白领”与“后现代”现象。改善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强对未来的青年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你不理解青年吗?那是因为你不理解时代。在一定意义上,被青年抛弃,即被时代抛弃。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时髦词语,“90后”是指1990年至1999年之间出生的人群。如今1990年出生的人已经年满19岁并迈向20岁。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杜玉荣 《职业时空》2008,4(7):85-85
一、图书馆职业关怀的意义职业关怀是指在本职岗位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其核心内容是重视通过职业来体现对人的关爱和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和创造性。图书馆职业关怀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中强调由“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弘扬职业精神,倾注职业情愫,为读者创造一个优雅生存、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青年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问题不仅是青年期人生发展特殊课题的一种内在规定,而且是社会的一种外在规定。青年问题不是青年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本文从和谐社会视角来谈青年发展问题,提出青年是社会问题的主体人群,青年发展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议题”。我们必须重视青年问题,如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偏差行为、传媒问题、组织问题等,从认识青年、审视社会对待青年的方式来解决青年问题,从价值与利益“双重导向”促进青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军 《职业》2009,(6):42-43
“同理心”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是一个人人格成熟和社会化的标志,是满足人的社会性的群居生活方式和需要。“同理心”饱含着温度与关爱。你拥有了“同理心”,也就拥有了感受他人、理解他人行为和处事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行为方式的特点及其调控万美容行为方式在一股意义上是指人们日常活动中的有规则的行为系列,是个体人格结构的外部表现。个体的行为方式一旦确定,其行为就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类似的情景中,将有规律的多次出现。成人由于个体人格已经成熟,故其外显的...  相似文献   

15.
1、所谓青年文化在日本把青年文化(adolescent culture)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已有相当多的年数了。基于青年提出的不同意见和所谓青年人与成年人不是同代人等说法,青年的精神面貌处于反抗和脱离成年人社会的状态,所以提出了“青年文化”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青年文化、年轻人文化,青少年文化(youth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军营内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部队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无一例外地发生着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部队青年教育呈现出社会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方兴未艾的军地共育两用人才、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以及新涌现出来的“军地青年教育活动网”、“军地共青团工作协会”等,就是这一趋势的表现。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社会对青年战士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大的影响。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流,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行为。青年战士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环境之中,战士入伍后,仍然与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对某部149名新战士的调查,他们  相似文献   

17.
李计伟 《金色年华》2011,(12):42-42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一言以蔽之”,这里的“言”是“话”的意思;但我们也说“五言诗”、“七言诗”,这里的“言”又指单音节的汉字。如果我们混搭一下,把“言为心声”中的“言”理解为单音节汉字的话,那么你会找哪一个字来代表自己的心情和对现实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8.
从“杭州胡斌飙车案”、“复旦学子虐猫”到“时尚女孩拒绝帮扶摔伤老人”,形形色色的表象后蕴含着同一实质: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面对西方思潮与社会转型的冲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已发生剧变,部分青年表现出道德自我意识膨胀、道德功利性明显、道德价值混乱等多方面的道德偏失。重构当代青年道德体系.培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使每个个体走出道德困惑,不仅是青年成人成才的自我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年的道德表现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杭州胡斌飙车案”、“复旦学子虐猫”到“时尚女孩拒绝帮扶摔伤老人”,形形色色的表象后蕴含着同一实质: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面对西方思潮与社会转型的冲击,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已发生剧变,部分青年表现出道德自我意识膨胀、道德功利性明显、道德价值混乱等多方面的道德偏失。重构当代青年道德体系.培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使每个个体走出道德困惑,不仅是青年成人成才的自我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0.
所谓道德人格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的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道德人格能够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本文试图从生命的角度探讨道德人格的形成及发展,进一步阐明现代道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