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现在来研究主题和人物,主要是探索郁达夫笔下一系列“零余者”形象的外来源渊。我们研究的绞索是: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英国文学中“拜伦式的英雄”→和德国文学中“忧郁的人”→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和日本文学中的“自我形象”。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体裁和样式中还会进一步研究,这里主要探讨郁达夫小说中系列自我形象的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些特征的外在来源。郁达夫很受法朗士的文学主张的影响,认为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是表现自我。他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①于是他提倡写日记文学,不同意第三人称写作品。他自己也常常以自我为取材,甚至将自己的恋爱日记写成作品供于读者,这曾在文坛上引起过争论。然而,有人在论及郁达夫这种文学主张时,却将之引入歧途,完全把他笔下人物当成了作家自己生活的实录,抛开了艺术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挣扎于“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中。这个形象系列及其特征可概括为孤独者及其沉沦、零余者及其放逐、避世者及其逃亡。这些形象实际上记录了作者本人情绪的历史 ,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说真正成为文学之正宗,是从五四时代开始得到确认的.小说正名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其创作的空前繁荣.二十世纪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在现代小说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多少种人物类型,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就有多少种维妙维肖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  相似文献   

4.
从创作处女作《银灰色的死》起,疾病一直是郁达夫小说中的重要元素。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身躯疾患和精神疾患。其中,肺结核病、神经衰弱症、性行为障碍和精神病是最常见的四种疾病。郁达夫对疾病的偏爱,与他的生命体验密不可分,与他的文学性格也休戚相关。疾病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独特的价值:它是零余者的徽记,社会失序的象征,它彰显人的尊严,契合营造忧郁情调。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分析郁达夫小说多以失意落魂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特点,并联系他的主要作品,对"零余者"形象加以剖析,挖掘其历史渊源,对其蕴含的社会历史内涵及审美价值作出评价,引导读者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充斥着“零余者”形象,这不无颓废主义气息的文学形象,向我们呈示的是在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过程中,现代个体从传统道德构架和文化范式中脱胎而出,寻找、建构自我的艰难心理历程的一个侧面。同时,郁达夫笔下的性描述与性欲话语表达作为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这场影响深远的价值范式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了对自我、族群以及现代伦理道德的重构。这是以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影响的焦虑”记录了现代个体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一种美学反抗。某种意义上,郁达夫小说的颓废书写是中国现代情感伦理变革历程中的一个显著文学事件,为现代感性自我这种全新的主体模式提供了一种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现代日记文学的始作俑者。郁氏日记的形象主体并不是现实的翻版,而是自我的幻象,是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补充和延续。郁氏日记文本兼容史料和审美双重性质,其审美特性包蕴在对自身生存状态、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中。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浅析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小说以其心理描写、感伤、结构的散文化和清新的文笔著称,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主观抒情小说的先河。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创作观、自传体、零余者形象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二十年代与新时期十年的小说创作中,曾经循环出现过一种特殊现象:把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层中愁肠百结的生存烦恼作为审美对象,给以尽情披露和渲染。“零余者”与“边缘人”形象的分别突现,就是这一特殊视角下观照的产物。如果不是单纯的就形象论形象,而是把蒸腾盘绕在这两类形象身上的那种难以化解的生之烦恼,放在赖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郁达夫籍贯相同,前一段生活经历大致相同,且都是后而转向文学。二人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真挚的友谊。但他俩的文学观点、风格和爱好却有很大的不同。鲁迅表现出清醒的、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出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而郁达夫的文学生命则与“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引出了“自我表现”的要求,显示其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与风格。鲁迅的小说不断地有新的探求和追求,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但郁达夫小说的大多数人物形象的内在质的稳定是没有变的。如郁达夫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个弱者系列,具有单一性,而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系列则宏大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屠格涅夫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在"零余者"与"多余人"上,在情感基调与创作手法上,郁达夫都主动地向屠格涅夫进行了学习。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南迁》对屠格涅夫《罗亭》的借鉴的分析,更加确证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是郁达夫早期作品的主题,自1923年创作《茑萝行》以来,郁达夫小说开始涉及"生的苦闷"的描写,在其小说中出现了"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的哀叹,于是"哭穷"成为他笔下另一类主题。而郁达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个性因素则是造成他"哭穷"之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小说生动刻画了华人新移民“生命移植”、特别是他们最感痛苦的“文化迁移”的种种表现。这种新移民形象主要有四类:明显带有作家自身特征的新一代“学留人”,通过婚姻而移居美国的“过埠新娘”,生活在困境中的男人,迷惘的少年移民。这些人物的经历大多曲折而坎坷,其心理也奇特而复杂。这是一道奇丽的文学号观,它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史册上都将留下自己色彩鲜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正>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郭沫若把他比之为“俄国文学中的屠格涅甫”,日本、东欧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中国的自我小说作家”。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也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西方的浪漫主义和日本的“私小说”对他影响尤深。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中国创造社的重要代表,其创作反映了“五四”后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卡夫卡则是西方表现主义文学流派的佼佼者,他以现代人的孤独和异化作为文学的主题。他们都生活在一个黑暗、充满危机的世界,同时又接受了各自所处的独特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他们又都是把创作当作自叙传来写的,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既都有对时代痛苦的感受,又使痛苦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从而形成人格差异。人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不同基质的文化潜在地制约着人格的特色。郁达夫的小说《沉沦》描写了“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卡  相似文献   

17.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观”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维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在1927 年开始转向以写实为主,但对女性心理的隔膜使其小说的创作异常艰难。为此,他在创作中时时“回归”到他前期恋情小说的模式中或把笔触伸向下层人物,但这种“旁逸斜出”也由于对女性激情的衰退和对下层人物的陌生难以为继。最后,郁达夫不得不放弃他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一位以文字作画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既有对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图景绘画般的构图,也有色彩的传神点染,郁达夫这种独特的艺术追求,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自然写照,更多的是作家主观世界的折射。绘画技法融入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使他的小说获得了含蓄、蕴藉,诗意盎然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漂泊流浪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中国新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特别是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比较鲜明的小说,几乎都写到了知识分子的漂泊流浪,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困顿和灵魂的不安定。他们总有欲求,是最不安分的,同时又总感到失落,在行动上总是漂泊的,在精神上总是流浪的,在心理上总是具有无根的感觉。于是灵魂到处流浪,精神无所寄托。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独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心理。一部知识分子的形象史,就是知识分子漂泊流浪和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