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避实击虚因敌制胜《孙子兵法·虚实篇》里说:“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用兵的规律就像水的流动,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胜利是避开敌人的坚固地方而攻击敌人的薄弱地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略。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后来的许多战争中得到了检验和证实。战国时,孙武的后裔孙膑率领齐国军队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成功地运用了因敌制胜、避实击虚的作战原则,将实力强大的魏军屡次击败。在具体实施这…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诗文中,对长寿老人有许多雅称,极富情趣。黄发:老年人白发脱落更生黄发,是高寿的象征。《诗·鲁颂·闷宫》中有“黄发台背”的句子,郑玄笺:“皆寿征也。”又据《书·秦誓》:“尚犹询落黄发。”黄:代指长寿者。《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朱熹批注说:“黄,老人发复黄也;,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礼仪·士冠礼》中也有“黄无疆”之句。耆:老年,意即60岁以上的老人。《孟子·梁惠王下》:“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晋书·食货志》:“九年躬稼,而有三年之蓄,可以长孺齿,可以养耆年。”花甲:年…  相似文献   

3.
恶乎危①?于忿②。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周武王《杖铭》,见《大戴礼记·武天践阼》①恶(wu):怎么,为何。②走(zhi):同“健”,愤怒。(译文)为什会有危险?是由于忿怒而不能自我克制。为什么会背离正道?是由于放组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会忘记旧情故交?是由于地位升高,有钱有势。尧问于舜日;“人情何如?”舜对日: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厚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唯贤者为不然。——《芍予·性恶*》[评文)尧向舜问道:“人的情…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兵法很讲究‘“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十三篇,就有《虚实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兵家要语》中讲‘“善学兵者,通于虚实之变,遂可人于神微之奥。’”也就是说,只有精通于虚实之变的人,才能算是懂得谋略的神妙。其实论辩也是这样,变幻莫测的虚实战术是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而虚实战术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实击虚”。本文就一些论辩实例来谈谈这种技法的运用。所谓“以实击虚”技法是指在论辩中论敌用一些虚妄的、无法验证的问题来企图难倒辩者时,辩者反其道而行之,以一些具体的、实在的问题来回敬对方,争得主…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典军事理论很讲究战争中“顺”与“逆”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九地篇》讲:“为兵之事,在于顺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这一谋略要求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因势利导,欲擒故纵,把敌人的行动引向极端,使它出现错误,然后再集中力量乘机攻击。《兵经百篇·顺》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然后取逆势而图之。在这里顺敌是为了制敌,而逆势又是借助顺势,顺逆相生,灵活机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在论辩中,我们也可以巧妙地运用这种“顺逆战术”,通过对顺势逆势的巧妙安排,使顺…  相似文献   

6.
古来,有一类以寻求长生不老为中心内容的民间传说故事。据《说文·释名》:“老而不死日仙。”因西这类故事被称为“仙话”。人们用幻想的胜利——升仙,来向威胁人类最大的恶运——死亡进行挑战。人类珍爱生命、寻求不死的观念,可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山海经》是中国原始社会的神话总集,其中不止一处出现了仙话的影子:如《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大荒南经》有不死因;《海内经》有不死山;《海外西经》有轩辕国“其不寿者八百岁”,白民国有黄兽“乘之寿二千岁”;《大荒西经》有“颇顾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山…  相似文献   

7.
春节话岁     
春节话岁凌华中国春节的历史悠久,从唐虞开始,至今已有5000多年。春节,是一年之初,俗称过年。年的称谓并非始有,唐虞称载,夏代称岁,到周朝才称年,以后则交替使用。《易·系辞》载:“寒暑相推而岁成。”为什么把寒尽暖生之时定为岁末?《尔雅·释天》注:“岁...  相似文献   

8.
鞋履种种     
穿在脚上的是鞋,古代虽有这一概念,但称谓都与现在颇有些差异。将它汇集起来,根据指称范围的不同,大致可分作一般与特殊两类。一般的,主要有屦、履、鞋等称谓。“屦”,是先秦时期鞋的通称,如需要具体指明就加上修饰词语。例如,《仪礼·士丧礼》郑玄注:“夏葛屦,冬皮屦。”汉代以后,鞋一般通称“履”。《史记·留侯世家》:“孺子张良下取履。”唐代颜师古注《急就篇》用“鞋”来释“仑”,这即是以当时的通称释古语专名,可见“鞋”在唐代已成为通称之词了。特殊的,主要有靴、屣、仑、?、舄和屐等称谓。“靴”,是长筒皮鞋。起…  相似文献   

9.
文清 《当代老年》2006,(1):52-52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交流     
汪耀华 《中外书摘》2008,(12):96-96
上期稿挤,没有“交流”一直有点遗憾。 本刊第9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一生正气胡耀邦》、《徐铸成的“文革”》、《陈粟之争与苏中七战七捷》;被认为不喜欢的是:《永定客家土楼的秘密功能》。第10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陈庚、周希汉“戒烟记”》、《不用母乳喂养,全球每年1500万婴儿死亡》;  相似文献   

11.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①。子张日:“子夏云何?”对日:“于夏日‘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口:“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敌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加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①予夏、手张都是孔子的学生。〔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样交朋友。子张问近:“子夏说了些什么?”回答道:“子夏说过,值得交的,就交他;不值得交的,就拒绝他。”子张不以为然,说:“这同我听到的交往原则不同。君子尊敬贤人,也接纳普通人;称赞好人,也同情无能的。我是大贤人嘛,对什么…  相似文献   

12.
笑笑生     
笑笑生都市民谣──顺口溜(关于不良社会风气)A.关于走后门之风看别人走后门,别生气;自己没后门,别丧气;自己有了后门,另1客气。B.关于送礼之风·女爱俏,男爱钞,孩子要上“小天使”,老人给个痒痒挠。·抽烟不顶事jj,冒泡(啤酒)顶一阵)L,要想办点事...  相似文献   

13.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20):44-44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韩愈则讲得更具体,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相似文献   

14.
14 47招1819拍脚者的品格“.···“·.’·..·”·“·“·“·“···“·”···一白工(1·1)风物长宜放眼址”·..·”一,“····”“、“··,一本刊编样部(2·1)本刊评出’97中国公关十件耍闻··“·”一本刊编样部(3·l)公关理论研究如何深入·”“·”·..·”·“··”一本刊编拼部(4 .1)公关当自强—纪念本刊创刊五周年致公关界朋友 ”...........·.……“.…….”“…”·”·…本刊编样邵(5·1)《(公关世界》五年精华本》序“·”·“一本刊编样部(6·l)说方进圆话处世“·..·”··““·”·”·“·一·“·”·…  相似文献   

15.
要了解英国的保障模式,还要先从400年前的《济贫法》说起。英国的《济贫法》于1601年制定,此前大约一百年左右,托玛斯·莫尔就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这样描述过当时的社会状况:那些“贫困、愚钝、不幸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们夫妻相伴,老幼相携,急不择路,衣食无着。他们背井离乡,流落四方……”结果,“要么被迫偷盗,而后被判处绞刑;要么四出乞讨,而后被当作流氓投入牢狱。除此之外,他们别无生路”。  相似文献   

16.
一文 《当代老年》2008,(10):48-48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千金翼方》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孙真人的《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北师大于蓝教授在“为人之道”讲座中说,人到了“耳顺”的年龄,应该是对世间的一切都理解和包容的年龄。内一心从容淡定,通晓世故,修炼中庸之道已陶冶和熔铸达绚烂之极。因此,“耳顺”源于“心顺”。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入近期修订计划。建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树立保障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权利、创造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健康环境、预防和惩处有害于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行为的基本思路,祛除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客体化的“塑造论”痕迹。年幼青年与未成年人并无本质之别,也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本次修法宜将““未保法””的保护对象适当延伸至未满22周岁之年幼青年。我国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少年司法法》三法衔接有致的、和谐统一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基本架构,这是修法宜确立的前瞻性思维。“未保法”宜打破单纯的空间式保护法典结构,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与《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现有法律相协调,合理界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宫     
《老年人》2002,(4)
古时“四”字表吉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里,“四”字是吉祥、完美、周全的意思,因此用“四”来命名者很多,例如:“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古代有四“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元曲有四大名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谢自静)何谓“三宝殿”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相似文献   

19.
庞树生 《老年世界》2013,(22):42-42
贪得无厌遗臭万年,这一认识是学习《易经》“益卦”第六爻领悟到的。“益卦”是《易经》的第四十二卦。“益卦”第六爻的爻辞是“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一爻辞的意思是:上层贪得无厌,不肯给下层利益,因而得不到下层的支持。还有可能遭到攻击,长此以往,后果必然凶险。  相似文献   

20.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是友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挚友如异体同心。”所谓异体同心,该是心灵的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像是我镜中的那个自己…… 显然,能够和这样心境相通的朋友交往,是一件乐事。可问题是,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能够遭遇几个可以与自己肝胆相照的挚友?现实往往是这样:泛泛之交易找,知心朋友难觅。难怪托·富勒在 《箴言集》中叹道:“一生中交上一个挚友,也就可以称得上分外有福了。” 原来,伯牙遇子期,一样如雨后现彩虹,可遇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 他和她是初中三年的同窗。他数理化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