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幸福的规则     
正爱有传承女儿出生以来,我一直都在向她学习,她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逻辑。那天回家,我把包扔在茶几上,疲惫地靠在沙发上,对女儿说:"妈妈好累啊。"女儿说:"那我给你画幅画吧。"听这语气,似乎画可以为妈妈解乏。她会画什么呢?女儿画了4个太阳。我说:"天上4个太阳,它们出来了。"讲完这句话,我实在不知该讲什么了,便说:"你来给妈妈讲吧。"女儿说:"4个太阳就是4个天线宝宝,它们拥抱在一起,说‘你好啊'。"我接过话茬:"4个太阳,一个金色,一个红色,另  相似文献   

2.
为自然上色     
《优雅》2021,(1)
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Sarah Anne Johnson,喜欢在摄影作品上进行再创作.她认为经过再创作的摄影作品比最初的照片更"真实".Johnson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建立一个更立体的形象,不仅要显示我所看到的,而且要显示我当时所看到的切身感受."并从自然的构成元素中汲取灵感,她的作品不仅是植物之间的交流,同样是她对景...  相似文献   

3.
肖曼琼 《船山学刊》2004,(2):149-151
埃伦·格拉斯哥是20世纪前期美国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加上生性腼腆,她从未上过学,而是靠在家博览群书进行自学.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她尤其喜爱英国作家的作品,受其影响颇深.1933年,她在早期作品<人民之声>(The Voice of the People)再版的序言中提到把瓦尔特·司各特的小说<清教徒>(Old Mortality)作为自己的识字课本并开始尝试写作;她还提到狄更斯对她的影响,指出:"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至少部分属于狄更斯的世界."①托马斯·哈代对她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她最仰慕的英国作家之一.她曾于1914年与1927年两次登门拜访哈代.哈代敏捷的才思,闪烁的智慧给她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她在书信中写道:"我从未见过托马斯·哈代这般年纪的人具有他那样的吸引力.这证明了一个人在越过人生之山时,才智是极其重要的."②的确,她非常钦佩崇拜哈代,她的一些作品也借鉴了哈代作品的风格、内容,其成就最大又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不毛之地>就是一部模仿哈代的作品.不过,它不是一部机械、简单的模仿作品,而是在借鉴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4.
女儿在北京上大学,暑假想找个实习单位,而且就想找在北京的.她知道我们很难帮上忙,就说:"我自己想办法吧."2010年7月,她从北京回到武汉,我问实习的事有着落吗?她说:"我在网上跟人说过了,请他们帮我找一找,他们说如果找到了,会及时通知我."  相似文献   

5.
恨不能"在路上" 又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留言,希望我在课堂上讲一讲<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也承认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或是任何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多年以来,数不清的中国大学生把<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放在自己的必读书单上,但却迟迟提不起精神去读它们,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不再年轻.<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好像是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那年我12岁,靠照顾邻居家的小女孩赚些零花钱。小女孩时常拉着我的手,让我看她画的画,对她一周来的作品给予评价。随着她小手的指点,我会用一种奥林匹克运动会宣布成绩的语气宣布:"如此完美的形状!""高超的色彩水平!""完美的线条画!""这才是真正的冒险……大胆地使用单粉色!这样的尝试,效果如此美妙!"她听了"咯咯"地笑,有时笑得前仰后合。晚上入睡前,她问我:"你真喜欢我的画吗?"我肯定地说:"是啊,我非常喜欢!"然后跟她说些画中给我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09,(3):10-11
索菲亚·罗兰说:"没有什么能让一个女人更美丽,除非她相信自己是美丽的." 一个漂亮女人走进房间,我也许会抬头端详她一会儿,但很快就收回目光,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主菜、谈话或者甜点菜单上.可是,如果是一个自信的女人走进房间,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一个非营利机构举办的战略计划会议上,策划者建议我们每一个人将我们的人生故事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她拿出魔术水彩笔传给整组的人,"哦,很简单,"她说, "就是描绘你们生活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二三 《优雅》2013,(10)
在作品的风格上,何千里似乎也全盘继承了老师何多苓的水彩质感,淡雅清新.但是何多苓却明确否认说,"他画的东西不像我,他有自己的悟性."藏匿在茂密暗绿植物中的灰白小径,黑色的动物若隐若现.何千里的画作颇似作家毛姆在小说集《木麻黄树》中呈现的意境——潮湿、闷热、危险的异域世界,等待探险者披荆斩棘去探索出一个真相来. "我出生在长江边的一个小城,有着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成长的记忆中总有一片一片的小天地,那里树木遮天蔽日,芳草丛生,昆虫飞舞在脸颊旁,清澈的沼泽里生活着桃花水母……这是我内心的景致,是我最喜欢画的风景,我所擅长的绘画语言在此能够得到展示."  相似文献   

10.
《优雅》2022,(4):51-55
大多数艺术家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有一点"可望而不可及",想要近距离欣赏他们的作品,除了在拍卖行,就是在他们个展、群展或是画廊上.传播作品的途径有限,难免与少有接触艺术的普通人产生距离感.但作为川妹子的艺术家莲羊却与众不同,她动用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展现着自己的作品.她做直播、拍摄短视频,或是将一幅画的创作过程完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1.
你有权变老     
近十年来,"年轻"二字成了生活格言,"永葆青春"成了媒体宣传的口号,"看上去年轻"则成了自律的基准.化妆师开发出无数针对衰老肤质的乳液,每一句广告背后的消极暗示都令30岁上下的女人感觉身陷囹圄,"肉毒杆菌注射剂"成了畅销产品,抗衰老(Anti-Aging)成了当代德语热词,无数这些亮晶晶的小册子都在提醒你:年老是过时的象征. 最近,我在一堂讨论课上向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询问年龄.她撇撇嘴说:"29."我问她刚才做出那种表情是什么意思,她回答说:"我觉得很难为情,我快30岁了,我不想变老,变老好可怕."其他参加讨论的女性,年纪都在35-55岁之间,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情也开始尴尬起来.好在我花了十分钟便与这位女士达成共识:"forever young"的好处显而易见,甚至应该令人称绝.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能像埃及的父母那样具有幽默感了,他们给子女取的名字一个比一个有趣。 第二次大战使丘吉尔、罗斯福等名字如雷贯耳,于是那时出生的男孩,有很多取名丘吉尔、罗斯福。让人  相似文献   

13.
妻子喜欢出一些问题考我,并且乐此不疲。这天晚上,妻子拿出纸和笔,对我说:"现在,我们做个游戏,请你认真一点。在这纸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十个人名……"我一听就笑了,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游戏,现在妻子如法炮制来考我,小菜一碟。 我接过纸和笔,在纸上写下了难以割舍的十个人名,有我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妻子对我说:"请你划掉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一个人。"划掉谁呢?想了想,划掉了一个同事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花一样的美丽和寂寞 "总有一天,你的掌心会开出最灿烂的花,埋藏了长达百年的皇冠将破土而出,戴上它,你就成了花国的女王." 这是婆婆生前对我说的话.那时,她已经有四百多岁了,容颜被岁月摧残得犹如枯枝败叶.她不停地咳嗽,声音在风中断断续续的.  相似文献   

15.
《快乐青春》2007,(7):37
给我一个圆筒冰激凌."(这种顾客大大地值得表扬,一个字不差.) 2."请给我一个圆筒."(说话干净明了准确,鼓掌!) 3."一个空."(行话,M中人.)  相似文献   

16.
明明 《优雅》2013,(10)
20岁:从女孩到女人 初识Annelise时我们还是1 8岁的大一新生.人文社科学院里,大多是法国本地学生,女生居多.清楚地记得在人类学小课上,我们两个共同坐在第一排,棕里带金的头发,深邃的眼窝,棕绿色的眼睛,有着欧洲人典型的小脸.一次小组作业里,表面上酷酷又独立的Annelise和我分在了一组,几番谈天下来,才知道她深受亚洲文化影响,对生活和爱情的憧憬就像日本漫画里的小女生一样,完全没有距离感,于是她顺利成章地成为了我在法国认识的第一个闺蜜. Annelise出生在巴黎北部一个传统的中产家庭.她从小学电子琴,和妈妈学缝纫,喜欢看漫画,穿漂亮衣服,收养了一只流浪猫.有着精致五官的她从小就是男孩子们追捧的对象,恋爱史从初中就开始了."我的确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她曾对我说"我十四岁时喜欢上一个比我大八岁的男人,可是我的初恋很痛苦,那时候我爱的很深很深,他让我流了很多眼泪……我们分开以后就再没有怎么联系了,没关系,那时候我还小."她说完这番话以后对我的微笑,天真又洒脱.  相似文献   

17.
赛宁 《优雅》2013,(10)
也许每种行业都有一个传说.而在电影界中有一个恒久的说法,那就是摄影机也有自己的喜好,它钟爱某些面孔.当然,这都是传言.摄影机怎么可能钟情于一个人的脸?钟情于人脸的显然是控制摄影机的人. 凯拉·奈特利不算是典型意义上的美女,但她的身上似乎有某种魔力,让很多导演和摄影师都为她迷醉.许多人认为她的魅力"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的丰满.她的性感混合了中性与顽皮,还有适时流露的适度优雅."这个身材干瘪的英国姑娘甚至被评为全球百位最性感明星之首,而几乎是性感代名词的世纪女神玛丽莲·梦露,仅仅屈居第五.好莱坞时尚杂志《名利场》谈及凯拉这次当选时表示:"当今世界影坛除了凯拉之外,没有其他女星比她更引人关注,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个新人演变成了一个巨星."  相似文献   

18.
宽恕     
蓝天 《快乐青春》2014,(12):31-32
二十年前,我父亲遗留给我们母女的房子拆迁了,母亲因为工作忙就叫她的四妹——我的四姨拿着户口本去街道办理有关手续。谁知四姨却偷梁换柱,把户口本上的名字改成自己的,本来即将有一套新房的我们,一夜之间便无立足之地了。那时我还小,可我清楚地看到了母亲的痛苦:青年丧夫的痛苦,失去安身之所的痛苦,妹妹背叛的痛苦,还有对未来茫然的痛苦。母亲抱着我,在大街上失声痛哭。  相似文献   

19.
在2007年12月12日暨南大学举行的"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饶芃子教授深情地说:"我人生中最明媚的春光在讲台上,最有活力的形象是学生的形象"."我深知自己是平凡的,说到底,我只是学生们的老师."平凡的话语显示出饶教授不平凡的心性与追求,这是她对自己身份的定位,折射出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正> 臧克家的诗歌语言风格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粗略地划分一下,抗战以前他比较注重语言的雕琢,抗战以后,开始追求语言的朴素美.与此相联系,他的诗歌体式,在抗战以前比较整齐谨严,趋向格律,抗战以后,"比较宽畅了一点",趋向自由体.由雕琢到朴素美臧克家是在苦吟中找到"自己的诗"的.他在《我的诗生活》中回忆早年写诗的情况说:"为了八句诗,我曾整整想了一年."我真象东坡眼中的盂郊一样,成了天地间的一个诗囚了."那时他对语言所下的工夫集中于两个方面:精炼和形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