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网上传出一段游客乘坐车辆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所拍摄的猎豹视频,两只看似饥饿的年轻猎豹靠近车辆,一只先"喵喵"叫,另一只随后"呜呜"叫,似乎期待人们喂东西给它们吃,就像猫咪在等待主人喂食,霸气全失!其实,猎豹无法发出像狮子和花豹一样浑厚的吼叫。因为它们的声带缺少一块纤维垫,只能像猫一般发出"喵喵"叫的声音,或甚至类似鸟鸣的"呀呀呀"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绘丹 《快乐青春》2010,(7):58-59
狮子家族正在午睡,这一睡就是儿个钟头,它们醒来时,已渐近黄昏。 两天没有进食的狮子饥饿难耐,它们必须去捕食.猎物在哪儿呢?它们站在高高的土堆上瞭望,除了草,它们什么也没看到,狮子们只能继续饿肚子,失望地低吼。狮子们本来是可以美餐一顿的,就在它们进入梦乡时,一群斑马从土堆旁悄然通过。  相似文献   

3.
程飞翔 《快乐青春》2014,(12):65-65
秋天的傍晚,夕阳染红了西天。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几只黑斑羚悠闲自得地走来走去。然而此时,距离它们不到100米的草丛中,有一只成年雄狮正紧紧地盯着它们。对即将到来的灾难,黑斑羚却浑然不知。狮子观察了一会儿,找准目标,突然发起攻击,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庞大的身躯卷动野草呼呼生风,黑斑羚在这种弱肉强食的恶劣环境中显然也练就了敏感的识别能力。狮子一冲出来,黑斑羚已有警觉,迅速四蹄腾空,飞奔起来。  相似文献   

4.
弱者的力量     
吴伊 《快乐青春》2014,(4):68-68
狮子的洞边住着一群黄蜂,黄蜂每天旁若无人地在狮子的领地里飞进飞出。狮子觉得,自己作为百兽之王,整天跟一群这样的小家伙生活在一起,实在没面子,便强烈要求黄蜂搬走,不然就要给它们一点颜色看看。  相似文献   

5.
对动物福利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福利是保护动物康乐的外部条件.立法层面,动物福利比动物权利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动物福利立法的宗旨不应当局限于保护动物自身,而应当上升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动物福利立法的保护对象不应当局限于与人类有密切联系的具有感知能力的脊椎动物,而应当根据动物福利立法的宗旨加以确定.除了关注宠物动物、农场动物、实验动物、工作动物、表演动物和竞技动物的福利外,也应当关注野生动物的福利.野生动物的福利不仅仅限于免除或者减轻痛苦,更重要的在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狮子和老鼠     
伊索 《快乐青春》2011,(3):40-40
一天,小老鼠外出寻找食物,不小心中了机关,被关进了捕鼠器,幸好被一头路过的狮子救了出来。小老鼠向狮子敬礼,并感激地表示:“本人将铭记您的大恩,日后一定报答。”狮子感到好笑,说:“老弟,你一只小小的耗子,还能帮我什么忙?”  相似文献   

7.
每到假期,很多人都选择去野外领略自然风光.若在野外遇上"萌萌"的小动物,人们总忍不住和它们拍张合影.不过,你知道和野生动物拍合照要冒多大风险吗? 昆虫:大部分对人无害 作为昆虫学硕士,笔者常去野外采集标本.一般人在野外看到虫子,都会觉得它们有毒、会蜇人而避之不及.但事实恰恰相反,它们其实是相当安全的一类动物. 因为昆虫和人的亲缘关系太远,很少有共患病.昆虫学家在野外考察时,拾取大部分昆虫都会直接用手拿.只有少部分,如马蜂、毒蚂蚁,不能直接用手抓,因为它们会蜇人,但可以凑近观察.  相似文献   

8.
基于英汉民族对动物“狮子”的属性有相似的认识,同时又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动物名称“狮子”在汉英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以汉语中的“狮子”和英语中的“lion”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方法在监测野生动物时存在数据采集困难、资源耗费大等问题,设计一套基于eSuperMap平台的空中野生动物监控系统.主要介绍了系统设计的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方案以及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地图GPS点与动物资料数据库结合显示和分析动物信息功能,对实现野生动物的研究保护智能化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狮子当苦力     
董丽 《快乐青春》2014,(10):46-46
过分狂妄自大的人,将会接连不断地遭受许多痛苦。正如极其傲慢的狮子,被狡猾的狐狸利用,让它背走大象的尸体。狮子傲称兽中之王,但正因它狂妄自大而中了狐狸的奸计,为狐狸当了一回“苦力”。狮子杀死了一头大象,正津津有味地进餐时,狡猾的狐狸厚着脸皮上前撕了几块肉。狮子有点不高兴了,故意逗狐狸说:“这象肉你怎么有权享用?不过你若能将这个象尸背到另一个地方去,我就不治你的罪,并将这头象尸赏赐给你。”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狐狸受到讽刺,脸上火辣辣地一阵痛,认为狮子太狂妄了,决心报复报复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中南部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等地,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先秦两汉时期,一直是匈奴人活动的地方,他们留示给后人的主要文化珍品,一是敲凿在阴山西段狼山地区的匈奴岩画,一是在伊克昭盟匈奴墓中出土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这两种历史遗物,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匈奴人精湛的艺术创造和无穷的智慧构思。 两种遗物中的动物纹,是匈奴人社会经济生活、所处自然环境以及重构其意识形态的生动写照,在全部匈奴遗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两种遗物的动物纹结合起来探讨对全面展开匈奴历史的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 在题材内容上,两种动物纹中,均属野牲和家畜,而以野牲占多数。这不仅是由于当时当地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多于家畜,也不仅由于野生动物行动敏捷,形象美丽,更重要的是因为动物纹是狩猎业基础上产生的艺术,而不是畜牧业的产物。不论是动物岩画还是鄂尔多斯青铜器动物形,以草食动物的鹿,肉食动物的虎、凌空飞翔的鸟为最常见。这大概由于这些动  相似文献   

12.
一头雄狮信誓旦旦地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追捕到那只羚羊,可狮子每一次都功败垂成,追了一辈子也没有捕获到那只猎物。动物们都笑话雄狮徒有百兽之王的虚名,狮子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它说:“我只是为了一顿可有可无的美餐,而羚羊却是在为它的生命而奔跑啊,我如何追得上它!”  相似文献   

13.
非洲语境下的“保育”与野生动物及其保护有关。非洲的保育在政治和社会意义上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我们通过保育问题的传统叙事及其新叙事来探讨狒狒和人类这两种灵长类动物的关系,并为关注人与动物关系的其他环境史研究提供样本,表明历史经验将有益于“人新世”的保育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野生动物的长久冲突。  相似文献   

14.
正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初次与人见面,会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临别时的情景……你是否也曾注意到这些现象:某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底的稿件全都不愁发表了;提及某个豪爽率真的女生,不自觉地认定她是个"女汉子",却不曾想到她也有温婉娇羞的一面……这,都是为什么呢?上述现象,看似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  相似文献   

15.
将动物拥有权利与停止人类对动物的利用等同起来的动物权利论是荒谬而行不通的;而如果反对动物权利的最终理由是“只有人有权利,动物不是人,所以动物没有权利”,则是将结论当做理由,因而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尽管汤姆.雷根和卡尔.科亨两位教授在动物是否拥有权利的问题上持有完全相反的立场,但他俩都认为人们负有保护动物、不虐待动物的义务,都肯定、赞同和支持动物福利法。中国学界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促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福利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神话传说、口头文学与民歌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湘鄂渝黔交界处的渝东南土家族地区酉水流域广布"犀牛"图腾崇拜习俗,犀牛望月、犀牛潭、犀牛洞土司坟、犀牛救民、犀牛地葬母佑孝子等民间神话、故事、传说、民歌、民俗事项,大量存在于土家族文化、文学及《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白氏族谱》等史志文献中,是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21,(1):172-184
野生动物禁食问题牵涉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卫生安全、扶贫攻坚、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等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在明晰野生动物的常识概念、科学概念、法律概念之三重概念和人工繁育动物的三大类型等重大“事理”基础上,以“禁食”“可食”“倡导不食”的三分法、疫情时期和非疫情时期的二分法为分析框架,进行分类施策的制度设计。一方面,基于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情风险防控需要,必须将野生动物中的“疫源疫病动物”和“重点保护动物”纳入禁食“黑名单”。另一方面,基于利益平衡原则,也有必要将确有证据证明卫生安全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可以商业性经营利用、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卫生安全的人工繁育动物,纳入可食“白名单”。至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较小的其他野生动物,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和人工繁育动物,可纳入倡导不食的“灰名单”,并规定禁止毁灭性利用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有了压力你就喊 2006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附近森林里的野鹿闯入了梅茵地区一家塔吉特商店.它像小鹿斑比在冰上滑行一样,在店里蹓达了二十分钟,直到工作人员打开自动门放它出去.监控录像中,这只野鹿脸上的表情同很多遇上小状况的人一样—似乎在说:"我还好,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野鹿往往比人更善于处理危机,至少皮特·莱文这位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的心理学家是这样看的.在他的早期研究中,他发现当动物即使只是受到很小的创伤,它们都会出现发抖、乱串、乱踢、惊惶失措的症状,这是它们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而人类则会倾向于抑制身体的紧急反应.从楼梯上摔下来,跟同事吵架后,我们会努力让自己的眼睛、声音、手指保持镇定,似乎想通过抑制身体反应来表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一位工匠曾制作了一盆唯妙唯肖的蜡花,与一盆真花摆在一起,人莫能辨。这时来了一只蜜蜂,它径直地飞过蜡花,落到了真花的花蕊上。人,“万物之灵”,对真假花的辨别力怎么反倒不如一只小昆虫呢?原来,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某种感觉器官要比人灵敏得多。蜜蜂对花香的嗅觉,它比人要灵敏几千倍,人站在近前都不能嗅出的花香,蜜蜂却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动物不会笑,它们也不会感受到快乐.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会笑不是人类的专利,不仅与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会笑,而且连老鼠和狗等动物也会笑.动物天生就能感受到快乐,它们也会因为快乐而发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