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哀"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理念之一.文章先溯其源,简要地阐述了"物哀"理念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了"物哀"的成因及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物哀"在现代文学中的表现及对 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影响等问题,以期达到提高日本文学的欣赏水平、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安部公房是日本少数几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现代派" 作家之一,有日本的"卡夫卡"之称.其文学的根底中深藏着"失去故乡"和"追寻故乡" 两个相反的潜意识.这都缘自安部公房"没有故乡"的人生背景.而其文学中"故乡"的意象是这些问题交织在他文学中的一个迷阵.从文学本质论出发,以安部公房主要作品中所出 现的"故乡"为线索,以此揭示其文学上的象征及其现实寓意.  相似文献   

3.
关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当代的具体关系.可以梳理出三条线:第一条线上的日本文学,代表人物是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第二条线具有将世界文学转化成日本文学的性格,如作家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第三条线,也可称为"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线,是全球亚文化天下一统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为思考所谓世界文学的定义,可以先考虐一下世界语言.文学要借助某个国家几种语言中的一种才能够存在.但实际上文学家们都还梦想着能有一种世界语言.20世纪世界文学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重新彻底地思考自己文化的问题、文明的问题.这或许可以最终以关乎世界语言构想的方式,成为参与世界文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日本当代比较文学30多年来硕果累累,在文学"转型期"中其根本指向是对"文学"的重新叩问.从更深层次反思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日本式东方主义"问题的探讨应看作是日本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拓展;同时,对"近代"、"近代文学"的重新界定,实际是对占支配地位的西方话语体系的反拨.当今日本比较文学在更宽广的视野下的跨文化、跨科研究戊势也值得中国比较文学界、文学批评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原爆文学"是核武器带给人类深远影响的艺术投影。其构建者是以战后日本作家为主的创作群体,60余年来已成为日本文学中一个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分支。在世界现代文学历史上,同样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本文以日本原爆文学的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为基本脉络,从文学作品的演进规律和具体样态入手,解读一个现代民族的核认识的思想轨迹,进而发掘原爆文学与当代核意识的结构性关系,揭示文化视角下的日本原爆文学的进步与局限。  相似文献   

6.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对日本文学做出三点概括:在思想构造方面,表现为"皇国"观念与"脱政治性"的二元结构;在情感表征方面,是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在审美取向上,是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是一个形成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的概念.它表征为一种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世界化功能、交流互换等的关系运动,并受到民族文学内部各要素结构关系的制约.它的性质依各民族文学的动机与方式不同而不同,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方面.比较文学研究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精神历来以"整个世界的和谐"为指归.中国的"天人合一",印度的"梵我合一",日本的"森林思想"历来都是东方文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无论是上古文学的"巫术"精神,中古文学的"宗教"精神,近古文学的"民族"精神,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现当代文学的"反殖、反霸",无不以"世界和谐"、"人性和谐"为目标,且与一味讲"征服"的西方大异其趣."二战"后,西方才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当发现很多西方文学大家都频频向东方文学吸取养分,并把东方的"天人合一"理想作为他们的执着追求的时候,东方文学也开始对厚重的东方传统进行自我审视.他们发现文学在经历了"自然性的人"、"社会性的人"的阶段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精神性的人"的阶段.而"人性和谐"、"天人合一"也正是"精神性的人"执意追求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9.
<雪国>以其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一种日本美.作家以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独特的理解和挚爱,传承了日本平安朝的"物哀"精神.小说中对空寂的追求以及遍布小说始终的感伤、凄怆、悲凄和孤独等都凝聚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与美,这是作者审美情结的真实体现.我们在感受这种"物哀"精神悲与美的同时,会联想到中国古典诗学中所崇尚的"感动"、"感兴"以及"悲慨"所表现的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悲与美所表达的同情和感动是相通的:在让读者领悟到悲与美的真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学特有的悲与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近代用于指语言艺术的"文学"(Literature)概念,首先是在西方生成、定型并得以广泛使用的.1840年代以后,在中国士人和西方传教士绍介西方的文献中出现的"文学"用例,虽然已具有近代意味,但仍主要立足古典义层面.直到1870年代初,日本学者西周以中国古典词"文学"与 LJiterature 对译,具有近代意义的"文学"术语才开始在汉语世界中出现.此后,伴随辞典编纂、文学史著作编写以及近代日本大学"文学"学科体系的确立,"文学"新词的内涵逐渐定型并得到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文学"与 Literature之间确立对译关系,"文学"观念实现近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