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M.Owen和Anna Trosborg对道歉策略的分类,中国人和美国人道歉言语行为在策略的选择、道歉的对象及道歉的频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两国的语境文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权力差距与小权力差距文化的文化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奇志 《社区》2013,(25):56-56
战场上有孙子兵法,闺房里有红粉兵法,凡留心处皆学问,比如——道歉。当二人战争爆发,已方处于劣势时,如何通过道歉这一有效手段,扭转形势,反败为胜?最重要的是,借助这种巧妙道歉,让感情再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提出与因果关系及时间的经过有关的创新性分析框架,对中日道歉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日本人主要以惯用道歉语表示道歉,其使用比较模式化;而中国人的道歉行为则不限于某种固定类型的语言表达方式,根据与对方的亲疏程度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若从本论文提出的时间的经过这一点来加以考察,日本人的道歉行为更侧重现在,其次与过去也有很大关系;而中国人的道歉行为与过去、现在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与日本人相比更重视未来。  相似文献   

4.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在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1984年Blum-Kulka等人进行了"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研究",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随着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Blum-Kulka等人提出的有关道歉策略的划分也显现出不足之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道歉言语行为中所涉及的另一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即请求策略进行分析,以探讨两种言语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B lum-K u lka等人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而对于道歉的回应,却鲜有涉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回应进行分析,以期对B lum-ku lka研究中关于道歉言语行为作更进一步的补充阐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M.Owen和Anna Trosborg对道歉策略的分类,中国人和美国人道歉言语行为在策略的选择、道歉的对象及道歉的频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两国的语境文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权力差距与小权力差距文化的文化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生小提醒     
犁航 《百姓生活》2010,(8):18-18
学会道歉 人生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诚心地说“对不起”。道歉是人生的处世艺术,不会说“对不起”的人,必定是孤家寡人。有时一声“对不起”,可以消去对方莫名的怒火,而刻意去狡辩的话,则可能爆发剧烈的争吵。  相似文献   

8.
中英道歉言语行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歉作为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其不同的规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着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人的道歉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两者的异同之处,并且就道歉言语行为所涉及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道歉"的语用研究及对Meier"修复工作"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歉行为在语用学里是一个热门话题, 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礼貌/面子"理论框架上进行的;第二种持"修复"观点,以Meier为代表.后者建立在批判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并且沿袭了受到公认的分析道歉行为的理论思路.但是,Meier的"修复工作"仍旧无法完美地解释中国语境下的道歉行为.一方面,对于道歉的起因,中国式道歉可能并没有违反社会规范,或者道歉发生在违反社会规范之前;另一方面,对于道歉的结果,除了Meier提出的"修复",中国式道歉还能达到"美化"的效果.而且中国式道歉还有可能是"反"和谐的,从而导致中国人的道歉频率比较低.总之,Meier的模型有待修改,从而适应中国式道歉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中美道歉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做出和接受(拒绝)道歉上,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策略。但这种策略的选择既不是完全由中美两国文化的不同所决定,也不完全是由于两个国家现实的政治选择。本文通过对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和2008年美国CNN主持人辱华事件的解决过程,和中美双方在如何做出道歉和接受,拒绝道歉上的选择的分析,得出既不是“文化决定论”又不是“现实策略论”的结论,及道歉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道歉语言选择上的模糊帮助解决了两国的矛盾,但这种解决只是表面的,深层次的矛盾还需要两国加强对彼此的了解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研究道歉言语行为中的道歉策略和道歉回应策略,设计研究问题和方法,分析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包括英汉道歉策略分类、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频次和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分布。对道歉策略和道歉回应策略分别进行归类。定量调查结果显示出英语本族语者在道歉时比汉语本族语者显得更为直接,而在回应道歉时更为简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道歉和回应道歉时受到英语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英语倾向,但在道歉策略的使用方面不如英汉本族语者自如。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道歉     
苏灿 《人力资本》2008,(12):84-86
道歉有用么? F新前程:回顾2008年,这一年整个国家事故不断,每件事故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道歉的问题。道歉成了某些新闻事件中最有意思和讽刺意味的那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话语文化学为出发点,利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访问法和从剧本或报纸中收集语料的研究方法探寻 了普通话道歉言语行为模式,揭示与此相关的话语规则及可能影响此行为的社会变量。其结论是:普通话道歉语 是高度程式化的,社会距离、社会地位等社会变量在某种程度上对道歉策略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道歉语的语用功能入手,对道歉用语在英汉语中的实施进行分析,讨论人们对“道歉”的反应,道歉用语在语用功能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周益 《今日南国》2007,(3):35-35
提起道歉服务,许多人都听说过。可提起高曙东的名字,知道的人或许并不多。5年前,他凭着热情和执著,开始在古城西安干起了替人说“对不起”的职业,一不留神竟成了远近闻名的“道歉服务职业人”。但是很快,高曙东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当大家开始将他遗忘时,他又一次出现在北京,继续他的代人道歉业务。  相似文献   

16.
企业道歉言语事件中道歉方语用身份建构对道歉语用取效具有重要影响。企业道歉方通过话语表征建构两类语用身份,即默认身份和变异身份。语用身份具有语用距离,道歉方语用身份距离的语用亲密度影响道歉语用取效。语用身份建构的理想倒“U”形道歉语用取效函数表明,道歉方语用距离过近、语用亲密度过高与语用距离过远、语用亲密度过低的语用身份均不能实现理想的道歉语用取效。在企业道歉中只有建构默认的情境语用身份(如商家—消费者关系身份)才能实现最佳的道歉人际语用取效。  相似文献   

17.
在日语中“迷惑”、“反省”和“遗憾”并不表示道歉,只有“御诧”、“谢罪”才真正表示向对方道歉。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在正式文件里就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从来没有使用“御诧”或“谢罪”向中国人民道歉过。然而,在日本国内,不少民众甚至学者却都认为日本政府已经道歉够了。日本人对此问题的这种错觉将会影响新世纪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曾 《百姓生活》2014,(1):23-23
独自一人靠两张嘴皮帮人道歉,化解感情纠纷、利益冲突。2013年,被称为“中国第一职业和事佬”的高曙东曾专程从西安到天津,为的就是化解该市一对夫妻之间的矛盾。在他的帮助下,夫妻二人重修旧好。  相似文献   

19.
被冒犯、被伤害形成的怨恨、矛盾与冲突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消除这些因素的重要途径是道歉,以满足双方尤其是被冒犯方受损的情感需求,修复被破坏的关系而化解危机。但道歉也是一柄双刃剑,只有好的道歉才可能成为危机处理的利器。为什么道歉能化解危机?如何道歉才能有效化解危机?危机管理视野下对道歉概念、动机与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克利费尔提出的4R模式对两个危机案例中道歉进行比较研究,从示悔意、担责任、表决心与做补救四步骤中为危机情境中的道歉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燕农 《金陵瞭望》2009,(13):20-20
山东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小吕的父亲。日前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道歉。对导致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省市几十名同机和同车乘客被医学隔离。表示歉意。而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雪阳在出院时。也向因他被隔离的人表示了道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