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副食品有效供应——京郊副食品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冯晓英一、当前郊区副食品产销中的主要问题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和对副食品消费需求的增加,京郊副食品生产和市场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生产布局上,副食品已从近郊向远郊转移,原来生产水平较...  相似文献   

2.
<正> 一、首都农业内部结构演变的历史和现状 1978年以前的三十年,京郊农业经历了曲折前进的里程。从总体上说,坚持了作为首都副食品基地的发展方向。为首都提供以鲜活为主的副食品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生产发展速度缓慢而不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京郊农村经济发生了富有生命活力的伟大转折。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调整,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向首都提供的以鲜活为主的副食品大幅度增长,扭转了长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的含义。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武装农业,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把落后的农业转变为赶上和超过当代世界水平的先进农业的一个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因此不同地区必须从具体条件出发,根据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原有生产和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这一转变,使农产品生产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农民和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具有高度生产水平的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农业现代化既然是一个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它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应该包括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政府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大城市、现代化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为与都市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它具有保障生活、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平衡生态和旅游休闲等作用。针对西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西安市政府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其一,做好规划,发挥政策引导功能;其二,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三,完善制度,配套法规;其四,加大投融资力度;其五,培训新型农民,提供科技支撑;其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本世纪未“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路目标,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战略目标总是和社会基础相联系的。马克思把作为社会基础的东西称作“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个“劳动生产率”仅仅满足劳动者的个人需要不行,还必须超过劳动者的个人需要。毫无疑问,实现本世纪末的农业战略目标,必须达到相应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政策和科学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党在农村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要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商品经济,搞好资金和货币融通是一个重要环节。信贷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在支持农业生产中,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和投向,对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将起重要作用。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信贷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活跃农村商品经济,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必须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表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集中,农业生产实行集约化,生产更加专业化,农村各业连接紧密,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口在城市聚集并脱离农业,由此催生庞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为顺应这一结构性变迁,大城市郊区的农业由低值的谷物生产向高值的果蔬种植转型.与传统农业相比,这种高附加值的新型农业能够更充分地吸纳就业并产生更高的经济收益.流动农民正是辨识到农业转型带来的市场契机才选择投身大城市郊区农业,展开再小农化的实践.研究大城市郊区农业转型与流动农民的再小农化,对重新评估农业的自身潜能与发展空间,认识农民流动的阶段特征与总体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并把“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九届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昌杰 《学术交流》2004,(11):110-113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且进展缓慢,在农业产业化的几个关键环节上薄弱是重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产业化基础薄弱;二是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的动力不足;三是农业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薄弱;四是龙头企业发育不良。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要牢牢把握重点,着力强化这些薄弱环节。一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二是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三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四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0.
建设广州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应根据起点高、立意新、适当超前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以国际国内市场作为导向,充分发挥广州的天时地利和经济技术优势,满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居民副食品消费和广州大城市发展的需要,重点抓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蔬菜瓜果等效益高、回收快、积累多的产业,同时发展技术密集、少占耕地、经济价值高、能形成广州优势的名优土特产品。广州现代化的都市型农业生产应打破传统农业和粮食农业的发展模式,向节地型、高产优质,名、特、优、新、稀、鲜、活、嫩的特色农业、港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方向转化,建成复合型现代化、园林化、高科技化的都市型农业。广州的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是一种超前和换代的新型农业,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发展将起较大的示范作用。首先,广州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中,它的部分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将对城郊农业起到较大的改组作用。其次,发展广州的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势必要引进国内外农业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以提高广州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这将对珠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农业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使农业技术结构实现梯度转移。复次,广州现代化的“都市型农业”将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新型农  相似文献   

11.
必须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陈玉瑞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高度重视摆正农业位置,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规律必须信守不渝人们要进行生产,或者从事文化、社会活动,总是要首先获得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因而...  相似文献   

12.
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家庭承包经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但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它的潜力,还需要具备以下两个经济条件:农户经营必须要摆脱自然经济或者半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农户经营必须要摆脱传统、小规模的单一粮食生产,走向高效、高值的专业化经营。这两方面的缺位,成了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与农民收入快速提高的瓶颈制约,农业产业化正是解决上述两个瓶颈制约的有效战略安排。现在,农业产业化已在东部发达地区快速推进,但在广大中西部,特别是粮产区进展迟缓,本文针对这些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从传统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逐步跨越.今天,新时期农村经济的改革开放仍须聚焦"三农",从现代农业破题,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是从小农经济到大农业革命,大农业究其本质来说,就是系统农业.要争取用20年时间把我国建成现代大农业强国,必须完成五个转变:一是要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要由以陆地生产为主的平面农业转向海陆统筹的、海陆(空)高度结合的立体型农业转变;三是要由单一、单向的农业向多元、多向的大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四是要由资源浪费型农业向生态循环型农业转变;五是要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大市场转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揭示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这三种形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联结的纽带;“管理民主”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巩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充分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教育必须先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要把教育科技事业与思想道德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实施,使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同步提高,为农民自身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先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融合起来,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六十至七十年代,集中措施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最低工资和中等工资的水平,即首先解决社会任务;而加强劳动报酬在获得更高生产和劳动成果方面的刺激作用,则主要靠在部门和企业层次上广泛运用新的经济刺激和物质刺激方法来保证。在八十年代,首要的任务是必须把集中和分散调节劳动报酬的全部手段都用来加强生产效果和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北京农业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民国时期北京的农业很少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大概是由于严格地讲,北京经济中并没有农业这一生产部门。在1928年以前,北京的行政区划只包括内外城区。当时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可以从全国调入各地的农副产品,郊区农业在城市经济中也不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和客观上都似乎没有农业。 1928年以后,北京城发生了变化,由首都降为普遍城市,失去了在全国各城市中的优势地位,周围农村对北京来说,就比以前重要多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四郊农村由原河北省  相似文献   

17.
实现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1990年大丰收后农业发展形势的初步分析,探讨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一、农业生产出现转机,稳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1990年黑龙江省农业获得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达到231.25亿公斤,比1989年增长38.6%,比历  相似文献   

18.
省委《关于把我省由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的决定》,是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在农村工作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战略方针是全面开拓,重点突破,是积极进取战略.建设农业强省要走(技术密集 劳动密集 资源节约)三结合型的集约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确定战略重点,对实施强省战略至关重要.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继续调整好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三是积极推进产业化,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四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运作中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程玉林李立红应该说中国农业的核心问题是粮食问题。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又不能把农业单纯看作12亿多人口的吃饭之事,我们必须确实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特别是不要忽视农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一) 1979年至1988年这十年,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十年。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1.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作物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比较经济效益下降情况下,仍有较大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