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死亡是海明威作品的重要主题,其硬汉人物形象则是置身于死亡环境中的人格面具。死亡书写实际上是海明威的焦虑呈现,硬汉人物则是他对自身焦虑的消解。通过书写死亡和塑造硬汉人物,海明威减轻了自身的内心伤痛,焦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与"硬汉"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极富个性化 ,这种个性化集中的体现在他对理想形象的执着的追求上。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主题 ,是使人敢于接受考验的支柱 ,勇气能使人坚强起来 ,去迎接那看起来是难以应付的现实 ,勇气令人敢于喝退大难临头的死神”。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形象就是所谓“硬汉” ,一个“生来并不是被打败的 ,你可以消灭他 ,可就是打不败他”① 的英雄。海明威毕生的创作有两大主题 ,一个是勇气 ,一个是死亡。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斗争 ,当死亡临头时向着死亡直冲过去 ,誓与对手同归于尽。在海明威的作品中 ,几乎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游记与帝国主义之间存在一种隐性的共谋关系。杰克.伦敦受宰制性帝国主义话语的影响,在《"蛇鲨号"巡航记》一书中,对南太平洋诸岛风物进行了东方主义式的再现,并用自己的形象阐释了美国帝国主义硬汉英雄的精神品质,从而建构和撒播了美国的帝国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4.
一蒙古史诗的主要题材之一是战争。史诗中的战争通常是这样发生的:蟒古斯对英雄的家乡肆意掳掠,抢走英雄的畜群及女人而引起战争。然而《江格尔》中有发动战争的特殊方式。英雄们正在欢聚盛宴时,敌方的传令使突然到来。他当众对江格尔宣战:  相似文献   

5.
尽显英雄本色——中西神话英雄形象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神话英雄,都是被神化了的古代社会生活和自己部落中的杰出领袖,但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生死观和最终结局又不相同,初步显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鏖战在燃烧的天空 1937年,远东的紧张局势吸引了太平洋西岸美国著名空军战术家陈纳德,他不惜丢掉自己的安逸生活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安危与共,战斗在燃烧的天空。陈纳德,1890年9月6日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康麦斯,童年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田纳河流域度过的。他喜欢在家乡的原野上狩猎,热衷于阅读英雄传记,崇拜书中的英雄人物,富  相似文献   

7.
革命英雄理念是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重要美学范畴.毛泽东虽没直接领导左翼文学运动,但探讨革命英雄理念却绕不过他的英雄观.其实早在20年代革命英雄理念已提出来,到了左翼文学思潮勃兴时,它便具有完整的理念形态;不过把革命英雄理念与个体英雄或个人主义英雄对立起来,将主观想像的英雄强加给现实中的英雄,却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相悖理.  相似文献   

8.
亚历山大.蒲柏是英国18世纪早期伟大的古典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讽刺和英雄双韵体而著称。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他以自己独特的诗歌艺术完善了英雄双韵体这种写作形式,并加强了文学界的讽刺风格。蒲柏的英雄双韵体具有如下特征:规范、平衡、对偶、简明、清晰、准确。蒲柏的讽刺是气势磅礴的、是充满人生哲理的,他的观点是乐观的,而他对人类和社会的责任心就体现在他的讽刺当中。对英雄双韵体和讽刺两个方面探讨能了解蒲柏的诗歌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9.
论《保卫延安》的英雄理念及英雄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既体现了他的英雄理念及英雄叙事的特点 ,也折射了时代的审美风云变幻。从创作动机来看 ,杜鹏程创作《保卫延安》 ,与其说是对文学的皈依 ,毋宁说是在政治使命感的驱动下对政治话语的皈依。受其创作动机的制约 ,杜鹏程的英雄是一些“为人民造福、使大地生辉”的人 ,与此无关的个人品格 ,则被作者置于其英雄叙事视野之外。杜鹏程尽管在总体上皈依了政治 ,但对生活真实的恪守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杜鹏程英雄理念的局限性 ,使其英雄叙事获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这也是《保卫延安》一发表就受到较高评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与侠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侠”生长于春秋战国之际,途经秦时明月汉时风,蔚为壮观地形成、积淀为民族的精神结构和文化心态。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尚力崇勇等侠性精神铸就了多少英雄人格。文人墨客的抒怀写景也呈现出对豪侠勇性的真切而炽烈的倾慕,郭沫若亦是如此。他赞颂历史上的侠性英雄,如荆轲、高渐离、夏完淳、秋瑾等,自觉地与英雄们发生精神联系从而形成自己复杂而鲜明的侠文化观,并以审美形式塑造、建构起他丰富复杂的精神人格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