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旭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流传下来的一部典籍,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艺文志》著录此书于礼类,称《军礼司马法》,共155篇,到《隋书·经籍志》却于子部兵家类著录此书仅有3卷5篇了,此后历代目录书对《司马法》的著录基本如此。宋神宗元丰年间,北宋政府将《司马法》与《孙子》、《吴子》、《尉缭子》等7书合编,称《武经七书》,作为考试武臣和钻研军事的必读之书,《司马法》由此受到历代官方推重,一直流传至今。今本《司马法》仍为3卷5篇,与《隋志》所录一致。 相似文献
2.
赵淡元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关于《左传》,历史上在一些问题上都有很激烈的争论。近若干年来,对有的问题的看法逐渐接近,但仍然有某些分歧。下面就三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请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先继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长期来多数评论都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是“控诉科举制度的罪恶”。虽然有的文章也提到群众精神状态的问题,但大都视为一种背景描写而一笔带过。对《孔乙己》主题思想的这种评价显然和作品实际不尽相符。 孔乙己无疑是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一味追求功名,只会“之乎者也”,不懂任何营生。屡试不第,便生活无着,形同乞丐,最后终于在生活逼迫和丁举人之流的摧残下悲惨地死去了。这当然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揭露和谴责。 但我觉得这只是《孔乙己》思想意义的一个部分,并且不是主要的。从小说的实质看,主要是通过人物在封建统治下的不幸遭遇和真实而常见的生活画面,暴露孔乙己本人及周围群众冷漠麻木、不知觉悟的精神状态。依然是揭示人民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史新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3):36-37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并将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合同法》的通过对中国民事立法的完善和经济体制的顺利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我国“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模式,提供了市场交易的统一规则。作为一部刚刚通过的法律文件,《合同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它的一些规定,尚不能说尽善尽美。本文拟就《合同法》的几个问题,结合我国已核准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关于宋江的受招安《水浒》用惨痛的事实告诉人们,梁山英雄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受招安;《水浒》告诉人们,梁山英雄完全没有投降的必要。从书的描述来看,天下英雄尽归梁山,天下腐虫尽在朝庭,连金圣叹也批道:“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庭”。只会踢毯的高俅和只会克扣军饷的高俅的将军们根本不是林冲们的对手。“现放着我们许多军马,便造反,便怎的!”何 相似文献
6.
关于《金瓶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说起《金瓶梅》,人们常称之为“奇书”。这话看来并不过分。仅是作者布下的“兰陵笑笑生”这一迷阵,三百多年中不知引发了多少人的雅趣。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这部古典名著竞相探索,发表了不少文章,见仁见智,各有千秋。笔者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的工作,对目前《金瓶梅》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是门外汉说话,目的是向行家们请教。一、明代有北、南两个清河县,(南)清河县是西门庆故事的主要地理描写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窦娥冤》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专家、学者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意见.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分歧.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以就教于广大谈者.一、关于高利贷剥削在造成窦娥悲剧过程中的作用众所周知,高利贷剥削是元代蒙古贵族统治下的产物.当时既有官办的斡脱所,又有私人开的解典库,至于民间在钱财往来上也往往是高利的.生活在元代,又经常接近社会最底层人们的关汉卿,对此当然是相当清楚的.毋庸讳言,《窦娥冤》是接触了高利贷剥削这个元代突出的社会问题的.在《窦娥 相似文献
8.
《个人独资企业法》的出台对于改革中的中国经济无疑是又一新的动力。但该部法律对相关个人破产制度、个人独资企业及其投资人的财产管理和企业税收并没有配套规定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这部充满生命力的法律效益不高 ,不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广濑薰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4):507-510
本文讨论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旱》释读上若干关键的问题,为《鲁邦大旱》全文的解读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1.第2号简"女毋爱圭璧币帛於山川,政型与"后面残缺部分可以补"〔德以事上天,其幸而雨乎。〕□□□□□□□□〔孔子〕"。2."医殳吾子命其与"的意思是"如果您重复命令的话,民众会随从您的"。3."政型与德"的意思是"匡正刑与德"。4."夫山,石以为肤,木以为民。女天不雨,石将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乎名乎?夫川,水以为肤,鱼以为民。女天不雨,水将沽,鱼将死。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乎名乎?"是孔子说的话。 相似文献
10.
韩立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5)
一、主题思想关于《故乡》的主题思想,说法不一致。目前流行的是:一,通过“我”和闰土重逢时所表现的隔膜和痛苦,“揭示了阶级社会的罪恶”,提出对没有阶级压迫的“新生活的希望”;二,通过“故乡如故”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指示人们寻求新的革命道路。我们认为,《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闰土一家三代反复着同样生活道路的事实,指出封建精神枷锁的束缚,是农民不能改变奴隶命运的主要原因,表现了作者对劳动农民的深切同情和改变劳动农民奴隶命运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归纳,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七月》解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解读《诗经》,应重视文化学方法的运用。本文以《诗经》名篇《七月》为例,就其中几个历来有争议的问题,从文化史角度进行辨析论证:一、从古代历法制度考证“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及“七月鸣”所指的时令季节;二、结合古代农田水利制度阐释“南亩”的含义;三、运用古代音乐史知识论述《七月》为何兼有风、雅、颂之名 相似文献
12.
《诗余图谱》作为第一部为作词区分平仄、确定节奏的词谱,不仅为作词规格开辟榛芜,使荒敝的明代词坛走向规复,并且首创词谱作法,其标注平仄、句读、叶韵之法,选词载调以及列调之法,为创制词谱提供了原型,此后词谱之作大大兴盛,后出转精,皆不可抹煞它的功劳。 相似文献
13.
冯芒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2-59
《赋谱》是一部讲述律赋术语及作法的唐代赋格著作。其作者虽不能确定,但其态度立场应与浩虚舟接近,而与白行简有异。在有关“赋题”的论述中,今存抄卷很可能存在两处脱简。《赋谱》所言的“解镫”,当是针对律赋的押韵而言,不宜理解为句式。文中引例及评述体现了《赋谱》的局限性,在利用该文献来研究唐代律赋时需加留意。 相似文献
14.
相养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资本论》是马克思化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它为我们提供了粉碎资本主义旧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需要我们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广泛开展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章应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81-83
《蜀籁》是上世纪30年代编纂的一部方言俗语工具书,收集了大量四川方言词语及熟语,对于研究当时的词汇、语音均有重要作用。但此书亦有不少疏失,后来的整理本也有一些疏失。 相似文献
16.
张德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5)
历来学者公认《天问》难解,已有诸说颇多歧义。本文作者审合各家之言,详考史料,细究真伪,揆情度理,对《天问》的写作时间、创作意图、作品中的问王与自问等问题,作了一些新的论证。文章还就《天问》中几组疑难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陈国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
1977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清史稿·赵尔丰传》,关内本与关外本中所述的赵尔丰到成都,任四川总督时的情况无异。两本共有史事不实之处,仅举如下。“会川乱起,丰尔还省,……”赵尔丰于1911年8月2日到成都接任四川总督,“还省”之日即指此日。8月5日,赵尔丰在致内阁的电报中说:“现在地方尚称安靖,并无兹闹情事。”此后,端方在8月24日致盛宣怀的电报中也说:“至股东会屡次开议,……,虽言论不免过激,而举动尚守规则,亦非全无理由。……昨得尹(良)署藩电谓:‘群情安静,亟希望结 相似文献
18.
广濑薰雄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4):507-510
本文讨论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旱》释读上若干关键的问题,为《鲁邦大旱》全文的解读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1.第2号简“女毋爱圭璧币帛於山川,政型与”后面残缺部分可以补“[德以事上天,其幸而雨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孔子]”。2.“殴吾子通命其与”的意思是“如果您重复命令的话,民众会随从您的”。3.“政型与德”的意思是“匡正刑与德”。4、“夫山,石以为肤,木以为民。女天不雨,石将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乎名乎?夫川,水以为肤,鱼以为民。女天不雨,水将沽,鱼将死。其欲雨或甚於我,或必寺乎名乎?”是孔子说的话。 相似文献
19.
丁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关于《长恨歌》评价的几个问题丁毅一、三派观点之评析对白居易《长恨歌》主题,建国以来学界多次展开讨论,综合各家观点可分为三派,其一是讽刺说,其二爱情说,其三双重主题说。影响最大的当属讽刺说。其实此说发端于古人,并非今人创’造。据陈友琴所辑资料,宋代陆游... 相似文献
20.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分别简称为《著作权法》和《实施条例》)已于1991年6月1日施行。对其中的许多规定,学术界在理解上还没有取得共识,司法实践也尚未提供足够的经验。因此,正确地把握《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立法精神,并据以对立法中的具体规定作出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作品成为著作权客体的条件、特殊情况下著作权的归属以及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立法规定,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