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谚语的搜集、翻译、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民族谚语选的问世如雨后春笋,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而且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文化交流,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谚语选,大都以汉译的形式出现,因此引起了从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研究者的广泛兴  相似文献   

2.
《分类杜工部诗谚解》(简称《杜诗谚解》)凡二十五卷一四六七首(包括他入诗作十六首),是朝鲜翻译史上的头一部译诗(汉译朝)。这部译诗集,不仅在研究朝鲜语言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在朝鲜翻译史上占据着很高的地位。研究中世纪朝鲜翻译家们提出的翻译理论,汲取他们的翻译经验,对我们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翻译事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发人深省,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经验之谈,智慧的伟大结晶。谚语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表现力,运用十分普遍,它充实了词汇的宝库,成为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今天,对谚语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什么是谚语?《说文解字》称:“谚,传言也”;《左传》云:“谚,俗言也”;《文心雕龙》说:“谚,直语也”。众说纷云,它们各自指出了谚语的一些特点,但都比较含混,不够全面和科学。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说,谚语有以下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流中英语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语谚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特点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谚 语的翻译问题,认为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翻 译 英语谚语应该忠实传递它们的文化信息,以修辞、句法和美学信息的文化归、异兼容的手法 处理之。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原文 ,是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和前提 ,背离了这个前提 ,译作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维吾尔谚语就其本质而言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人为地从谚语中提取个别词语 ,并将其界定为“民族文化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无根据地为谚语设定“隐形文化背景”更是荒谬的。谚语的汉译是译给汉族读者的 ,必须在汉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框架内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中肯而生动的格言。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往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谚语,《广雅》解释为“传言也”。《说文段注》:“传言者,古语也。”陆德明又解作“俗语”。总之,凡经传所称之谚,无非是前代的故训。论“谚”,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可见“谚”这个字,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籍中,并且在古代就已进入诗文。例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侧弁之俄。”孔颖达疏:“醉不自知,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当代世界流行最广的语言之一,英语谚语是英语习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研究和探讨英语谚语,对掌握英谚的语言表达形式、理解英谚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提高对英谚的翻译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谚语群”是谚语中相互间有一定关联的一批谚语的集合。它和分散的谚语比起来,更客观、更全面、更系统。本文以蒙古族谚语为例,在陶汇章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谚语群”的分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谚语的语义结构灵活、独特,用词炼句巧妙、精当,审美情趣和修辞逻辑独具特色.翻译时,只为保留形式而词当句对地翻译,往往或只能译出谚语的表层义,或囿于译语规范而造成死译.若想译对、译好,就要研究、掌握两种语言在语义结构、表达方式、逻辑思维、修辞特征、形象美感等方面的异同,以"信"为本,兼顾"达、雅",灵活处理形貌,再现原谚词句的深层义.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功能和鲜明结构特征的语言现象。谚语的结构特征使谚语具备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进而更充分地实现了谚语的社会功能。因此谚语翻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谚语的结构特征是一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结构特征的分析与对比,找出了英汉谚语深层结构特征的共性与差异,并就如何实现英语谚语汉译中的结构等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综合英语成语词典》与《英语成语词典》中英语谚语收入的数量、翻译的准确性及例句的多寡,肯定了《综合英语成语词典》英谚收译量较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修辞色彩鲜明、释义准确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该书中英谚译注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与运用谚语,就必须掌握它的意义,否则会用之不当,甚至会闹出笑话。藏谚包括的范围很广。在汉语里所有的俗语、谚语、成语、歇后语、习惯语都可包括在内.有一部分与汉语的谚语和俗语歇后语相似,采取句子形式,字数不等,句子长短不一,多数是复句,由两个分句合成,讲求工整对仗。另一部分与汉语的四字成语部分相似。藏谚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本文所说的意义是在藏谚表达思想的内容的规律方面说的,就藏谚的  相似文献   

13.
谚语大都形成于民间,反映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就英语谚语的汉译技巧作了归纳,特别指出了在谚语的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语言目的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也是一种艰难的创造。鲁迅说:“翻译并不比随便的创作容易。”翻译难,诗歌的翻译更难。近几年来,翻译界出现了一派昌盛的局面,但有一些过去存在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文学翻译的艺术美问题,这在诗歌翻译中尤为突出。 诗歌翻译是一门艺术,它有本身的美学原则。译诗的艺术美,包括形式美、声律美、情感美、意境美。这也是诗歌创作所应具备的几种素质。译诗如写诗,要满怀激情,进  相似文献   

15.
翻译难,翻译诗歌更难。凡是有过一定翻译实践经验的人,差不多都会有同感。这是因为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比其它体裁的作品,要求艺术概括力更高,语言更精练,意境更含蓄,此外还要求节奏,音韵的优美和谐等等。所以,连鲁迅先生早在三十年代也曾说过同样的话:“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然而,尽管译诗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是,总还得有人去做。事实上也的确如  相似文献   

16.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诗语言比较模糊,往往意在言外。译诗难,而模糊美的传达问题让汉诗英译尤其难。本文通过对比李商隐名诗《锦瑟》的三个英译本,分析了在汉诗英译中,如何用科学精确的英文来传达中诗的模糊美,再次证明译家在汉诗英译中应把握住原诗的意境和情趣,在翻译时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并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与再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谚语,古称谚。《说文解字》解释为“传言也”,即“父传兄诏”广为流传的话。人民群众简单地称为俗语、土话、古话、现成话。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大都依靠口头传承的方式世世代代流传保存下来。谚语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地得到修正和补充,因而它的语言形式日益完美,达到了高度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谚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对它的特点以及英语谚语的汉译研究较多,但对汉语谚语的英译探讨较少。因而应当分析谚语的结构特征和文化差异,提出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