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电影创造人物,人物饰演电影。这里旨在通过分析几部英语电影中经典对白的语言结构,体现电影人物的关系与性格。在分析中运用语用学关于会话的部分观点和研究方法,包括话轮交替,Grice的会话合作理论等,揭示话语是人类展现自己性格的一个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言语行为场境为基础对商务英语会话连贯进行了实例分析,并通过对连贯与推理关系的讨论,阐释了Panther和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会话连贯的解释力。认为从结合了场境结构概念的认知角度来探讨话语分析,能够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传统语用学理论在解释会话连贯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用话轮转换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推销员之死》中的对白片断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从会话结构的角度理解戏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关系的展现问题。我们发现戏剧人物的创作和解读,不仅取决于人物的会话内容,而且与由话轮转换系统所产生的相应会话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人物对话是现实话语的模拟,《围城》蕴涵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文章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围城》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5.
《茶馆》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典范之作,剧中人物生动形象,用词简单凝炼,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老北京的生活面貌。这里从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的关联性,对《茶馆》中典型人物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挖掘剧中人物对话的深层含义以及社会文化意义。认为茶馆是北京城里市井百姓、地痞流氓、官僚显责各色人等都可以进出的公共场所,是“小舞台,大社会”。《茶馆》以茶馆经营者王利发作为茶馆的主线人物,其言语行为反映了会话双方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双方地位、权势、利益的一场内在较量,牵涉到“惠”与“损”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提出了"言即行"的语言意义观。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提出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汉语自然真实会话为语料来源,对执行言语行为的语言及副语言手段、交际者识别言语行为的途径、对言语行为做出回应的方式以及语法结构与言语行为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从语言结构层面和社会层面对言语行为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对交际者有关言语行为使用的交际能力做出具体的描述,对日常会话的有序性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冯小刚是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领军人物,其喜剧影片具有鲜明的特征。特别是那些诙谐幽默的人物对白,蕴含着一种特别的冯氏幽默。笔者以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冯小刚喜剧电影中人物对白为实例,重点分析影片中的人物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所产生的幽默效果。通过分析表明,谈话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适当违反,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幽默的产生机制实质上就是幽默话语会话含义的产生过程。本文将利用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从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准则的角度,对《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主要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幽默及幽默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会话含义理论对于分析文学作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会话含义是指说话内容和暗含意义之间的关系。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是用语用学研究会话含义的一个重大突破,而此后利奇、莱文森、斯珀伯和威尔逊等人推出的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则可以更有效地解释会话中种种有意识违反准则的语言现象。从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出发来深入分析简.奥斯汀小说《劝导》中的人物对话,阐明了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解读文学作品具有的意义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者对小说《好人难寻》的分析和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化、主题和文体等方面,较少用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剖析该小说深层的会话蕴意。运用该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有助于解读《好人难寻》中的会话含义,加深读者对人物塑造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学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工具。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语言形式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小说人物的鲜明性格、交际意图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翻译文论是经由语言载体转换而从一种社会空间进入另一社会空间的文学理论及其语际实践形式.它与空间诗学的理论方法策应互动,逐渐凸显为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合法性领域,并以其居间性品格和多元系统本质而对当前的西方文论研究有所补正.翻译文论作为文论话语的语际实践形式,发挥着调解、商讨和交换的批评工程功能.对它的研究是文论话语再语境化和文学研究横向超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的小说创作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的文学触须能够通过人物外在和内心矛盾冲突两个纬度,从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中,对“人心世界”进行解构,创造富有精神内涵的鲜活人物,表现人心和人性的复杂和深邃,建构世俗生活中人的心灵景观,寄予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意义追问。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宝黛对话中的话语隐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理论,它在分析话语隐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生命力.而<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运用谈话隐含理论分析宝黛对话可使分析更加客观,同时能更深刻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心理变化、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从而更深刻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并由此看出该理论对文学对话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5.
格赖斯会话准则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为文学翻译实践过程中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消除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以为文学艺术创作者也是遵循合作原则发送信息的交际参与者,故借助文化图式理论,从常规与非常规话语隐含意义两个角度探讨会话准则对提升文学翻译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 ,用人物自己的行动来表现其性格是杰克·伦敦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该文拟通过分析杰克·伦敦的若干代表作 ,探索他作品中深刻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即 :在充满野性的大自然里 ,人物可凭借非凡的毅力、克服种种障碍取得成功 ;在充满弱肉强食、残酷无情的野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则人沦为机器 ,甚至人不如狗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903~1908年)晚清时期的意译倾向、(1909~1929年)“五四,,时期的“直译”思想以及30年代(准确地说。应该是1929~1936年)的“硬译”观。研究发现,这种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每一次演变都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改造社会和“为人生”、新文化运动、社会革命和发展现代汉语的需要分别为每一演变提供了动力和缘由。伴随着其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鲁迅也完成了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对桐城派后学姚永朴的《国文学》一书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这是进入到现代学术时期的古文论讲疏的最早呈现方式。通过这种分析,试图展示出古代文论研究进入到大学教育体制之后的一些变化,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篇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文学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的语言学知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在归纳其非标准变体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地区变体、社会变体与社会网络、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等几个方面分析人物语言,从而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