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本文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指出该结构中动量词与名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V+数词(一)+动量词+N"结构中,数量补语与名词宾语之间的位置变换关系进行了认知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V着也是V着"是6字格的类固定短语,表示持续性动作行为的单音节动词才可以进入这个结构。该格式中的两个"着"意义也并不相同,第一个"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第二个"着"则表示前动词所发出动作状态的一种持续。同时该格式也存在一定的变式,比如"V着也是V着""V着也是+adv.+V着"等。此外动词"V"也可替换成形容词"A",即"A着也是A着",当然无论是动词进入该格式还是形容词进入该格式,都不影响该格式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3.
"×死我了"的构式义表达某人经历了一个极端的状态变化,从该构式的构式义出发,运用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认知能力对诸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这样的语法范畴进行了语义刻画,从而提出该构式成分中x的存在理据和限制条件,即×只能由形容词和动词充当。然后论述了剩余成分"死"的语法范畴,进而从范畴化和构式生态性两个角度对这一构式的生成理据做了充分的解释。最后将这一构式上升到概念结构的层面,通过侧显、聚焦的识解方式对这一构式进行了详细的语义描述。  相似文献   

4.
唐山方言中,有两种特殊的动补结构可能式,一是肯定式中的动词性词语加"了",二是否定式中的动词儿化形式。这两种格式中,肯定式中的"了"和否定句中动词儿化起的可能是补语的作用,前者来源于"V得了"中的"了",而后者相当于"V不了"中的"了"。  相似文献   

5.
构式语法由Goldberg(1995)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背景下提出。Goldberg认为构式的定义为,"C是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的组成部分或先前已有的其它构式推知"。Goldberg(1995)论述了双宾结构,认为其典型构式义为"有意的给予性转移"。基本构式形式为S+V+N1+N2(S为施事即动作发出者,N1为与事即事件参与者,N2为受事即被转移物)(张伯江1999).构式语法强调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双宾结构是英汉语所共有,基本形式大体相同。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其转移方式、涉及动词、配价及领属关系等方面都有异同。双宾结构是生成语法一直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一直是不少国内外语言学者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将英汉双宾语结构与构式语法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双宾构式的研究;本次研究将英汉双宾构式异同与语法教学相结合,有利于为语法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推动语言教学的发展。本文第一节为双宾构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节为研究方法介绍,第三节为结果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果义动补式复合词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同属于动补式复合词语义类型的一种,语义上都具备动补关系,但在V2致使性义素是否保留上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特点。当前研究表明,结果义动补式复合词占比相对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较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为教学重点。但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二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的习得效果较为理想,结果义动补式复合词的习得困难,这可能跟结果义动补式复合词的本体特性较为复杂,教材编排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7.
傈僳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的定中结构有两种不同的语序,即"名+形"式、"形+名"式。这两种语序构成的复合词及短语在语法、语义、语用和语音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将从语序类型学角度,结合语料深入分析它们的语序形式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学术界基本公认"表示处所的词语+是+名词性词语"结构是与"表示处所的词语+有+名词性词语"并列的一类存在句的下位句式。基于此,探究"表示处所的词语+是+名词性词语"结构被归为存在句的合理性问题,提出该结构中的"是"仍然为判断动词。该句式具有存在和判断双层语义结构,可归为"是"字判断句下位的一个构式,对应"有位于该处的某样东西存在,这个东西是……"的句式意义。  相似文献   

9.
"来"在吉首方言中的用法很特别,前面往往接动词、名词、形容词,句尾经常与助词"了"搭配,其中结构助词"了"在句中既有完句的作用,又使句子有了表示将来的意思。"来"与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时,语境情况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和时间状态也不一样。在吉首方言中"来"常常后置,表示将来时,往往后面与结构助词"了"搭配。  相似文献   

10.
点评:本文运用概括总领式开头,入题快,全文运用拟人式写法,特别是大量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使文章增强了趣味性,中间分层承上详写,突出主题,结尾运用归纳总结式,画龙点睛,文章选材独特,有创意,语言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1.
形容词重叠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但并非每一个原始形容词都有重叠形式。汉语形容词重叠有几个限定条件:基式结构、语义特征和语音。  相似文献   

12.
动词后结果补语"上""下"具有丰富而抽象的表意功能,这一对反义词在与动词结合组成动结式"V上""V下"时,呈现出了许多不对应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相同动词与结果补语"上/下"组合成的动结式"V上""V下"中,"上""下"语义不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think"这一内隐动词为例,基于典型事件模型,对"S+think+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中的疑问句部分进行了认知解读。最终实现了"S+内隐动词+宾语从句"结构的附加疑问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14.
说“二”     
任启 《现代交际》2010,(11):102-102,101
“二”兼有数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运用中与“两”“双”等的关系错综复杂,意义上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多贬义或中性,近来出现褒义用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阿拉伯语的一大特点是它的词汇主要划分为三大类:名词、动词和虚词。阿语原生动词只有两种:三母简式动词(以下简称三母动词)和四母简式动词(简称四母动词)。简式动词能够派生出大量的复式动和各种词形的名词。因此牢固地掌握阿语动词及其派生词是学好阿语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动词+味"为例,探讨了日语定语结构"动词+感觉名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语义特征方面,可以从物理和心理角度对感觉名词进行划分,把动词性定语分为"附加特征型""心理状态型""味觉感受型""具体事象型""内在性质型"。语法特征方面,将定语分为"时态性定语"和"非时态性定语",定语内的动词采用ル形还是タ形,是否具有时态性与其语义特征密切相关。此外,本文对于"动词+味"定语结构的结构分类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好"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最常见到的是"好+形容词"这一用法。其中,"好"字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修饰限制形容词的。但是,我们历时的进行了考察后发现,这一形式还可以表达疑问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吴捷 《现代交际》2012,(3):52-53
常用词"记"除可作动词、名词外,还可作动量词,本文试图对动量词"记"的语法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三、刚式动词和柔式动词阿拉伯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其中艾利夫(?)、瓦五(?)和雅伊(?)这三个字母被称为柔母(?),其他字母则称为刚母(?)。一个动词的根母如果都是刚母,如(?),这个动词就是刚式动词。如果动词的根母中有柔母,那就是柔式动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管管"不仅具有"表示动作动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AA式重叠动词共有的意义,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或与特定词组搭配之时还具有表示动量大、时量长的意义及加强语气、强调态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