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侣(A版)》2014,(12):64-64
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苦楚,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得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人生是一场电影,痛苦是一个开端,挣扎是一种过程,死亡是一种结局。安慰自己的不是心灵鸡汤,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有一天你会发现梦想就像种子在地下,它一直在为萌芽生长寻找阳光。最珍贵的宝藏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艺术品,不能握在手里,只能用心去感受。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的作品。这部经历了三年制作过程的纪录片.在国内国际纪录片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过程中的视听语言运用以及纪录片背后所蕴舍的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和思考.都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  相似文献   

3.
闫博 《现代妇女》2014,(8):311-311
最初认识纪录片,还是听前辈们聊天时提起,那时候大都是“新闻纪录片”,短短10分钟,讲述一个小故事,很有趣。那也许就是中国纪录片的前身。我国电视纪录片自1958年诞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内涵深刻、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强的优秀作品。像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望长城》,还有最近很受观众们喜爱的《舌尖上的中国》等,片子以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文化内涵、新颖的巧妙构思和新奇的拍摄手法,让许多专业学者和纪录片爱好者,都赞不绝口。那么作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拍出好的纪录片,需要用心去思考。本片论文,以一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制作的纪录片《雪的故事》为例,浅谈新闻工作者创作纪录片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正>策划人小语当中央电视台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魅力征服数以亿计的观众时,我们不禁会想食物之于人的吸引力和意义,难道仅仅是融化在舌尖的美好味道那么简单?这部纪录片的一些粉丝们,则这样表达他们沉迷一部美食纪录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种食物里,有着我们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味道和爱情的气息……就像食物有百般滋味,爱情或婚姻生活里,其实也都有着腌渍在锅碗瓢盆里的酸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因为不遗余力推出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刘人豪这个60多岁的老人引起国人的瞩目;更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促成当年日军侵华的屠城血证送回祖国,刘人豪备受国人尊敬。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不仅是个实业家,更是个不折不扣爱国者——刘人豪其人刘先生早在两年之前就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2002年的4月17日,刘人豪先生代表美国著名历史纪录片制作人陆达路先生向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了揭露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平民的史实纪录片《南京大屠杀》中文版。捐赠仪式上还首映了这部纪录片。据专家介绍,这部纪录片是当今世上…  相似文献   

6.
《山里的日子》是2000年诞生的一部长篇纪录片,在当时可谓是国产纪录片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四川纪录片蜚声国内外的肇始之作。该片独特的叙事手法即使放在当今的纪录片潮流中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从叙事方法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对该片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独到之处,与纪录片研究者共享。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之于中国,一直以来是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随着近年来优秀纪录片作品的不断涌现,纪录片话题成为媒介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回望历史,探究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再立足当今,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以及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半クエスチョン」(半疑问句)是将句中单词词尾以上扬语调发音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但其不是用于疑问句,而是用于肯定句,用于表达确认对方反应、避免断定语气、强烈强调、吸引对方注意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巅峰之上记录"高山向导"萧寒原名崔涌,是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副教授。他曾经做过10年的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尽管生活很稳定,但萧寒总觉得还少点什么。他渴望去做一些能诠释生活和自我表达的创作。2010年,他去了丽江。他在那里拍了一部小型的独立纪录片《丽江拉夫斯基》,片中记录了七个生活在丽江的年轻人,七种人生,七段故事,不同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此碰撞……那是萧寒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内容却直击人心,在  相似文献   

10.
以真实性标榜的纪录片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呈现出一些叙事结构上的变化。叙事对象的个体化同叙事的情节化,让电视纪录片变得好看,而电视纪录片中大量细节手法的运用则使得电视纪录片变得丰满起来,不可否认悬念在电视纪录片的运用确实使得电视纪录片故事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对于纪录片政策的支持,中国的纪录片产业迎来了自己一个新的春天。但是,随着纪录片生产运作的逐步市场化、观众变成影片的消费者,他们对于纪录片的可看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保持纪录片格调的同时提高纪录片的可看性并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纪录片人的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镜头表现力"这个概念进行拆解细分,在此基础上结合例证,浅析了当下如何在镜头上改善纪录片的镜头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海豚湾》2009年上映之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除了在国际社会的热播,《海豚湾》在中国的传播也呈现了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纪录片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两种态度:一方深为片中保护海豚的精神所感染大为肯定;另一方则觉得影片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种族煽情,主观色彩太重,近年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等影响下,涌现出一批突破传统观念的新纪录片,典型代表便是迈克摩尔的作品。《海豚湾》这部纪录片带有明显的迈克摩尔色彩,本文将从叙事、声画、论证三个方面对《海豚湾》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如果对大城市家庭的影音资料库做个小小的调查,你会发现,拥有几张纪录片影碟的家庭不在少数,《科学探索》、《国家地理》等系列纪录片通过近些年电视的推广普及,已获得了中国年轻白领的喜爱。家长们更愿意为孩子收藏购买这些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的“安全”的礼物。图书、杂志等相关出版物也很受追捧。这些纪录片有观众缘的原因,简单说来只有两个字——好看。经过多年的观念更新,中国人看电影的目的早就从“受教育”的窠臼中摆脱出来,看电影就是为了娱乐自我,即便也渴望从中获取知识,说到底也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14.
冯小刚是一个半路出家、没有多少正规电影的履历和渊源的电影新人,传统观念的框架羁绊相对较少,这才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电影新景观的实践者和摇旗呐喊者.  相似文献   

15.
“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得的经验研究资料描述和分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外人”变成“自己人”的过程,探讨中国人人与人之间建构信任的逻辑。研究发现,自己人概念表达了中国人是将他人包容进自己的自我(家)边界之内而形成一个信任边界的;这一边界既有区别内外的功能,也有自己人与外人相互转化的互通功能;内外互化的结果不是形成内外心理群体而是形成心理身份。“自己人”这种信任建构是从传统的“自家人”信任建构发展而来的,也是一种关系性信任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双重否定句是一种非常特殊也较为普遍的句型,能够起到一般否定句和肯定句所无法实现的表达功能。双重否定句通常只被理解为是肯定语气,鲜为人知的是英语中的双重否定除了能够表达肯定外,它还可以表达否定,即强调否定和委婉否定。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审美的中的一个议题。景与情的相互配合,往往可以表达作者的一种心境,表达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内涵。景中含情,情中抒景,意境是情与景的一种高度糅合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没有一哪种景色不是为了抒情而设置的,同时,抒情的同时也刻画了景色场面。这一点对于戏曲创作以及戏曲欣赏特别的重要,因为戏曲是一种舞台文学,它需要表达作者的心境,必须要设置一定的情景才可以让观众看懂,才可以表达戏曲主题。而演员的表演可以深化当时的布景。所以,把意境与戏曲一起研究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冬天的西藏     
书云 《中外书摘》2009,(10):77-78
2006年6月,书云带领摄制组在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与八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拍摄制作了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该片2008年3月在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后,迅速被加拿大、德国、芬兰、西班牙、阿根廷、南非等近二十个国家电视台订购。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是具有独特的魅力影视艺术门类,可我国纪录片在迎来了上世纪70~80年代的艺术高潮后,便走向了小成本、教育性大于艺术性、说明性大于叙述性的中庸之路,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现,无疑是我国纪录片的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20.
《女性大世界》2006,(10):154-154
穿着,是一种个性的表达,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何况,穿衣打扮上,谁也不是天生的高手吧,只有在尝试,挑战中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Sty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