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经》是记述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最主要著作,在此书中老子以玄妙不可言、普遍规律性的"道"及落实到人生层面的"德"作为其政治哲学的本体依据,感怀古今,针砭时弊,独塑了"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政治哲学理念。老子通过这种政治理念,透显出了道家在处理人类社会矛盾时所感悟的智慧。这种崇尚自然,追求安宁境界的政治人生智慧为当今社会争名逐利的人生困境提供了解围的钥匙,有助于慰藉我们浮躁空虚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道德经》一书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指的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是最无情的,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则。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一书中包含大量哲学思想,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直至今日也仍广为流传。谈到老子,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无为""道生万物"思想之外,其他思想也在老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这篇论文以《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福祸转化为切入点,结合生活实际,对老子思想中的矛盾转化观点进行简要探讨,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其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书     
杨汉南 《老年人》2004,(10):17-17
朱 德 听 书 朱 德 病 住院,不忘读 书,但 纪大了后,看书困难,好请护士帮忙。一套《宁选集》,护士一字字读,朱德一句句地听。到重要的地方,朱德便意护士重读一遍。 胡 耀 邦 借 书 “革 ”期间 ,胡耀邦 失去 作,天天闭门读书。一天他 要长 子胡 德 平向 侯庐 先生借 书,指  相似文献   

5.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长期以来,关于老子其人,说法不一。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老子》一书在思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高的历史成就。老子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他的辩证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子》是一部人生哲学,是构建美学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料,老子的美学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从美学观点的罗列中可以看出老子的美学思想,下面从所选《老子》一书的资料中,分析他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6.
赵智萍 《现代妇女》2013,(11):258-259
严君平所著《老子指归》中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关于道和美的观点,在经历了西汉盛世的衰平末年,严君平的这一著作更明显的展示了道家美学的思想。道家关学思想的特点是其理论隐藏于道家哲学之中。这些所隐现的关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美之心和美育思想。《老子指归》认为美隐藏于道中,以无为追求“道”,在生命中体验“道”,它以道为关的,强调以虚静无为的审美方式体验生命所展现的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气之美。  相似文献   

7.
丁四新 《国学学刊》2021,(1):21-29,141,142
出土简帛古本《老子》的整理和释文注释都已趋于完善,且各自产生了相应的代表作。高明《帛书老子研究》、郑良树《老子新校》是在帛书本《老子》校勘、校注上的代表作。尹振环在帛书《老子》的研究上发表了众多论著,值得注意,但也招致了多位学者的严厉批评。围绕郭店楚简本产生的论著众多,其中校注以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和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为代表,研究以《郭店老子:国际会议论文集》《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及裘锡圭《郭店〈老子〉初探》等为代表。汉学家的简帛《老子》研究以韩禄伯和池田知久为代表。在早期《老子》文本变化及文本观念上,以刘笑敢、宁镇疆和丁四新的研究为代表。汉简本《老子》及四古本《老子》的综合研究,是未来早期《老子》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昕生  张靖 《国学学刊》2023,(2):1-7+138
当今中国面临着种种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和难题,除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还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老子《道德经》中的社会治理的“道”与“术”,提炼出老子《道德经》中以“尊道贵德”为治理原则、“全生葆真”为治理目标、“无为而治”为治理方法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在先秦时代勾勒出一幅美好治理蓝图,同样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模式提供宝贵的启示,既是老子为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启迪,又是打开理想社会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1994,(3)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36部书1、上古祖先的足音(《尚书》)2.风雨沧桑春秋录(《左传》)3、阴阳二爻知天算命(《易经》)4、仁爱修身定乾坤(《论语》)5、义贯天下为平民(《墨子》)6、自然无为道德经(《老子》)7、虚无飘渺逍遥游(《庄子》)8、人间静...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撰写的一部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的哲学著作,"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文章尝试分析了"道"的空虚无形、质朴柔弱、循环往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万物本源等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奕男 《现代妇女》2014,(1):216-216
《道德经》中质朴、无欲、谦退等思想无不体现在"水"的品性和精神上,因此老子以"水"载"道",让他所言之"道"更加具体化。《道德经》对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处下、柔弱胜刚强等品性的细致描述,并从中发掘或引申出一些有益的道理或原则。启发人们以水为镜,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水性和人性在此得到最完美的契合,从而论述了老子对人生价值哲学的追求。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想的立身处世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栋梁 《现代交际》2010,(4):33-33,32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范畴,虽然《道德经》仅有五千余言,但是老子在使用“道”时,其所指意义却并不相同。这引起了对道的多种解释,正因为如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道的本质意义,对于正确解读老子的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啁 《老年人》2012,(8):20
近日,笔者看到一群老妪横过马路、翻越栏杆,去摘街心花园里的栀子花做菜吃。可是,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花园里的花是供人欣赏的,是不能随便摘的。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道德,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社会公德。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扔纸屑,不在公园里的大树上刻字,不在花园里摘花朵,这是每个小孩都懂得的道理,也是社会良好公共道德的体现。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一个人从年少到老,会慢慢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并践行于自己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十二个字,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对于"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解,甚是艰深。次序排列的三个"道"字,意义不同,或是存在少许的不同,都给该句增添了更多的解读空间。总之,它模糊不清,让人难以揣测:"到底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怎么一回事呢?"偏偏,《老子》中代表事物普遍规律的所谓"道",若自其中有所"得",就大约可说是"道德(得)"了。对"道德心"的一番议论,在前不久就出现了一个高潮。事情源于"南京一男子称扶摔倒老太反被告,被判赔4万"的案子。  相似文献   

15.
老子论戒贪     
灾祸来自不知足《老子》第九篇德章:“天下有道,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相似文献   

16.
相面故事     
什么是道?道在那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向我们阐述了道,不过其内容浩瀚,难以让大家抓住精要。其实从“道”的字型来看,“走之旁”为变动的意思,“首”为头,为一个人的思维,综合起来就是要有一个变动的头脑,这就是道。细细琢磨,“与时俱进”这四个字何尝不是大道精髓。  相似文献   

17.
《登真隐诀》是梁陶弘景采摭前代道书中的诸真传诀及各家养生术而成的一部修仙、成仙的秘籍,属道教较早的修真法诀的综合性道书。在明代《正统道藏》成书之前,由于《登真隐诀》流传不广且鲜为人知,原来二十五卷本只剩下三卷本,这些残卷今存于洞玄部玉诀类。本文就此书的历史流传情况、文本内容以及学术界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括和梳理,以期待更多人对此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87年,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论说大国之道的《大国的兴衰》一书曾轰动学术界;2006年,探讨大国之道的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轰动了中国。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大国崛起》首  相似文献   

19.
《老子》在我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它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子》行政管理思想中的主要内容,其次探究了《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历朝历代中运用的成效与对当代的影响,最后结合现代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内以治身"、"天人合一"等思想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和"与"谐"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中,书中写道"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能伤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道则和,有德则合,有"道德"则"和合":有"合和"则"和谐",有"和谐"则"团结",有"团结"则"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