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语数字     
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一些西方媒体这种与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相对立、与新闻职业道德精神相背离的行为感到遗憾;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容忍一些西方新闻媒体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亵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西方煤体恶意攻击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2.
数字     
“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一些西方媒体这种与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相对立、与新闻职业道德精神相背离的行为感到遗憾: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容忍一些西方新闻媒体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亵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西方煤体恶意攻击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至今,中国对阿媒体交流稳步发展,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新闻合作机制。但中国对阿媒体交流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包括已有新闻合作机制缺乏有力落实,涉阿媒体缺少大局意识和公共外交的意识,对阿媒体交流遭遇西方媒介帝国主义的压制,传播格局中民间媒体缺位和新媒体利用不够,对阿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为了应对这些困境,中阿双方应将《中国与阿盟成员国新闻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此外,中国涉阿媒体应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或载体,中国要与阿拉伯媒体开展密切合作以破解西方话语霸权、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不断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4.
非常声音     
“做人不能太CNN。” ——针对西方媒体就西藏事件的失实偏颇报导,中国学生创建“反CNN”网站,揭露相关新闻真相。网站首页称,CNN是“全球谎言领军人物”。在中国本土,网民们则发起了“做人不能太CNN”的流行口头禅,表示对西方媒体不实报导的极大不满。  相似文献   

5.
英国《新闻世界报》的窃听丑闻,突破了新闻法理和道德的界限,对民主制度、新闻独立精神、新闻自由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这些教训应成为世界媒体从业人员的镜鉴。从古至今,西方新闻自由理论虽然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但现实中的新闻自由权却被不良记者任意滥用,公信力成为政府与媒体之间利益博弈的最大牺牲品,本文试图从《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出发,分析西方传媒虚假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同行的困境不同,中国媒体的问题在于专业主义的缺失。一些传统.的大报逐渐衰落,新的市场化媒体纷纷兴起,却难以产生有影响力的品牌。新闻行业的集约化,催生有苦业水准的媒体集团,将是今后行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理论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较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发现,几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促使媒介形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如原始社会与原始符号媒介、机械印刷技术与印刷媒介、电子技术与广播媒介、光电转换技术与电视媒介。但是纵观150多年的新闻传播史,没有哪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完全取代了旧的媒体形态。新的技术并不能产生新的内容,每一种媒体形态仅仅是作为信息的加工者,而特定的媒体形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媒体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媒体的职责有为人民服务、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等,这些都是媒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条 件。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后,微博成为民间舆论发酵的主要平台之一,我国的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出现“跟风、蹭热度”的失范行为, 本文选取微博中的部分反沉默螺旋和新闻伦理相关的热点事件被媒体转发现象,从新闻工作者素养、新闻价值、受众碎片化特征三个 方面分析媒体行为失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美国和中国新闻最高奖,对这两个奖项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探究中西方新闻媒体价值观的区别。本文从关注重大题材与关注个人、重宣传与重客观、重正面报道与重负面报道等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新闻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对中西方新闻价值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媒体人今天完全可以平视西方的媒体业和西方的新闻观,看清其长处和短处,并自信地超越他们。  相似文献   

11.
浅议“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 《现代交际》2012,(10):98-99
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日益突出。公民新闻不仅给传统的新闻理论创新带来了创新,同时与传统主流媒体进一步相融合,传统新闻媒体的业务发展也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研究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从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及特征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面对暴恐案件,西方媒体不是站在人类文明的基本立场上来谴责,而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地先将其与所谓"西藏问题"挂钩,再与中国的民族和边疆问题挂钩。其意图当然不是为了所谓的新闻中立和平衡报道,以及真正促进中国的发展,也决非要提供理性的建设性批评,图穷匕见,其用意恐怕就是要在中国诱发动荡。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最先起源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但同时弥尔顿的新闻自由思想也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并对后来西方新闻自由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世界新闻报》所曝出的“窃听门”事件让人们重新认识与反思西方新闻自由.媒体如何在尊重公众隐私权的基础上更好地报道新闻,赢得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够赢得社会效益,同时公众应去追求那些积极向上的信息,摒弃那些不良的嗜好.  相似文献   

14.
默多克事件反映出来的,是新闻自由,或者说西方新闻秩序的困境,究其本质,这是政府、媒体、受众三者博弈的结果。政府的主要资源是政治权力、媒体的主要资源是影响力、受众的主要优势则是数量。这个博弈的基本规则是政府努力获取对信息流动的控制,影响受众的行为,最终获得选票和支持;媒体的终极目标则是利润,这是市场经济所规定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的前身是"媒介融合",随着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开始受到各行业内人士的关注,并升级到国家层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的四种发展形态,并对媒体融合下新闻差异化传播策略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坦然面对西方国家目前的媒体软实力优势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清楚对于一个不断强大的中国而言,西方媒体的"骚扰"是一个自然反应,我们要有信心实现平稳过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是指其他国家(包括指个人、组织和政府)对该国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国家形象主要是指国际性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和言论所塑造的国家形象,即媒体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新闻具有贴近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媒体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也不断增多,然而,各种媒体中对社会新闻报道的视角、侧重点也令不少专家、学者担忧,因为一些不良社会新闻给青少年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媒体对犯罪案件、娱乐新闻的报道和对社会丑闻的揭露三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比较客观和理性的报道。它既没有夸大大公国际对西方权威评级机构的挑战,也没有有意贬低这家公司的评级报告。相比商业周刊,许多媒体都陷入了两个极端。一些媒体把大公国际的报告看成是向西方体系公开挑战,认为中国信用评级公司正走向世界:另有观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融入西方体系的过程。中国不需要挑战西方体系。而应该继续谦恭地在体系中做好学生。  相似文献   

19.
黄杰 《现代交际》2014,(12):61-6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比如网络电视和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表达民意的渠道,这就使受众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不小冲击。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塑优势,就应正确把握舆论态势、舆论环境和新闻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新闻传播舆论引导能力,从而在舆论引导上保持强势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性语言,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已逐步成为主流大众媒体的传播工具.本文试图从语篇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汶川地震中新闻英语报道的互文性,旨在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阅读、分析新闻英语的新视角和理论方法,提高语篇分析能力,更好地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