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报发表以后,大陆民间盛传"第三次国共合作"即将到来。国共共有过两次合作。1949年大陆解放以后,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在为台湾问题进行着不同的努力,中国大陆自然希望台湾回归,而台湾既希望统一又不希望统一,在这种背景下,主要是1978年以前,出现了大陆和台湾时战时和的局面,但是为什么最后双方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实现所谓的国共第三次合作,这里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2.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在最新一期《中国评论》月刊发表专文,剖析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的和平发展形势,但章念驰尖锐地评论马当局执政团队的局限性与脆弱性,他更认为马英九是蒋经国第二,注定不会出卖台湾,也注定不会成就统一。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20日,是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来,马英九开足"马"力,实现了台湾经济形势、政治风气、社会生活的好转,也使两岸关系进入"最好的时期"。鲜为人知的是,马英九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其一家人却过着很"苦"的日子。摄像机跟着他"搬家"马英九此前已是岛内的知名人士,但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他还是立即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与叙利亚有着传统"特殊关系"(叙利亚视黎巴嫩为叙利亚一个省,并非主权独立国家),以往黎巴嫩的内政和外交受叙利亚影响很深,甚至其内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叙利亚左右和控制.而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与黎叙关系有一定相似性,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共同作用下,台湾受到大陆影响非常深刻.并且与黎叙关系相似,我国民主政治仍然处于上升发展期而并非完成期.黎巴嫩不可能追随一个看不清未来的叙利亚同理,中国的未来也影响着台湾的走向.而本文将从黎叙关系和两岸关系的角度,把黎巴嫩自身、中东地缘政治和国际大国三方面因素与台湾统独之争和台海地缘政治结合起来,尝试说明黎巴嫩应对叙利亚而调整外交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名人棋趣     
台湾那边,表面上不松动实际上已经开始考虑与大陆的来往沟通了,公开信之后5年。蒋经国开放了台湾民众赴大陆的探亲活动。  相似文献   

6.
5月21~27日,以"发展振兴、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台湾·四川活动周",在美丽的宝岛台湾隆重展开,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率团访问台湾,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随团参加了考察访问。"台湾·四川活动周"活动包括灾区发展与经贸合作论坛、灾后重建与灾区发展振兴图片展、成都大庙会、川菜厨艺交流培训班、川台旅游交流、川台乡村结对交流暨农业合作洽谈会"、看望"团团圆圆"、看望慰问川籍大陆配偶、川航台籍飞行员家属、四川同乡代表会、与"8·8"风灾灾民交流、参观"9.21"地震原爆点"九份二山"等。  相似文献   

7.
自萨勒曼执政以来,沙特外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外交重心从地区转向地区与全球并重。在外交的总体布局上,沙特在大力拓展周边外交空间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国际体系中"关键少数"国家的关系。在外交策略上,沙特在地区层面构建"准联盟"以遏制伊朗,在全球层面开展大国平衡外交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加强自身新兴中等强国的角色塑造。在外交手段的运用上,沙特通过"欧佩克+"机制与非欧佩克产油大国深化合作、寻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市以及开拓可再生能源合作等手段开展能源外交;以首脑外交为突破口,推进新经济外交;以宗教对话为抓手,不断拓展宗教外交的层次与领域。沙特外交转型本质上服务于国内改革议程和王权安全。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2日,即将离任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赠予新任党主席马英九16字箴言:有容乃大、广结善缘、稳健改革、为所当为。2008年3月22日,他以高票当选为下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作为台湾政坛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有着台湾第一情人之称的马英九,背后却有3个重要女人在默默地支持他。  相似文献   

9.
在"去中国化"的社会环境以及"独派"团体对"台独"的塑造过程中,台湾青年形成了强调"与生俱来"天性、追求多元化与小格局心态等特征的"天然独"认知。"时代力量"等年轻小党派的兴起,正是台湾青年"天然独"的影响结果。未来,在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中,台湾青年的"天然独"与大陆青年的"中国梦"思维将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只要两岸青年多交流多交心,相信台湾青年也将体认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逐步褪去"天然独"并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正港台湾味,牛铒叱咤北京地产十年矣 牛铒国际广告公司,从台湾而来.拥有20年专业背景,荣获台湾和国际广告界多项荣誉及肯定,2000年机构战略重心转移至大陆.公司分为地产广告部、前期策划部、战略中心三大机构,足迹遍布全国,依凭台湾成熟的策略操作经验和大陆繁盛的市场环境,创造出一个个品牌塑造的经典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在台湾默默无闻的方便面品牌是怎样占领大陆45%市场份额,使得统一、日清、营多、美厨等国际知名品牌黯然屈居二线的?魏氏兄弟那时,我在王永庆台塑集团旗下的台育企管顾问公司当董事长。康师傅还没有出世,康师傅的缔造者魏氏兄弟经营着从父亲魏德和手里接过来的“鼎新油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内能源供需状况客观上要求进口海外油气资源。为维护这些海外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与安全,中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中国承担"国际责任"这个概念的内涵仍然是由西方世界的话语霸权所规定的。在能源外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硬利益"和"软利益"的需求,中国逐渐把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有限结合起来,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就是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政要的家庭总是受密切关注的,而其中四大公主,即陈水扁女儿陈幸好、连战女儿连咏心、李登辉的孙女李坤仪和马英九的女儿马唯中,她们的一举一动更是受到媒体和民众的追捧  相似文献   

14.
台湾特殊的历史际遇、政治体制的本土化流变以及解严后的"去中国化"教育形塑了台湾青年世代的"台湾人"情感和"台湾意识",这种强调台湾并区隔大陆的身份认同不仅影响了台湾的政局走向和社会变迁,也成为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的绊脚石,"太阳花学运"以及时代力量的崛起都警示我们,应该在不断完善自身、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两岸的青年交流问题,并不断探索两岸的文教交流与合作,力求建构台湾青年的正确身份认同,进而减少两岸和平统一的阻碍。  相似文献   

15.
沙祖康,江苏宜兴人,多边外交谈判高手,著名外交、军控专家,有"外交界铁嘴"与"外交斗士"之称。1947年9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历任斯里兰卡大使馆职员,印度大使馆随员、三秘,外交部国际司三秘、副处长、一秘,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参赞,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  相似文献   

16.
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史览 《老年世界》2009,(7):13-13
1953年10月8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表示赞同苏联政府关于召开五大国外长会议的建议。中央决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尽一切努力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力争获得某些协议,粉碎美国对我国的封锁,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同时,展现我国崭新的外交形象,拓展我国际空间,争取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因为这将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亮相。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而言,"海丝"战略与福建自贸区建立的实行,是其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机遇,同时也为福建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改善了出口贸易环境。福建自贸区作为大陆对台湾开放的平台,要发挥其在推进两岸经贸融合、建设同国际接轨的贸易环境的作用。但是福建自贸区在推动闽台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发挥福建自贸区的优势,促进闽台经贸合作的共同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岸经济贸易的增长,还能够提升福建区域整体经济的进步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抑制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根本原因是其对于大陆整体环境的认知呈现出一种结构性错位。以冰山模型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的研究发现,在抑制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心理动机呈现中,既有对可被直接观察到的显性环境认知作为表象原因,也有对不易被直接观察到的隐性环境认知作为深层原因。正确区分抑制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环境认知因素并对其作出合理解释,是理解台湾青年心理选择过程、提升其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绕不过的"活路"问题 2006年是绿耕在农村工作的一个转折点,一个看似偶然实际必然的拐点. 似乎是突然之间,我们发现田野间漫游的年轻人,集体聚会里欢声笑语的年轻人,和部分中年长辈一同,随着打工潮汹涌奔向了城市工厂,愿意留在村里"搞活动"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往最爱与我们一起做事的年轻人,也都出去了. 村民都说,在家没活路了. 其实几年前我们初进村,他们就讲过"活路"(生计)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觉得身为社工的自己没有能力回应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习惯性地绕过了村民生计艰苦的现实、从贫困/落后的建构来解读村民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在前期浅尝的几个生计项目一一落败后,不敢再踏入"雷区". 社区空壳化,昔日一起共力推动社区改造的人也离开,农村社工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要么离开,要么留下来直面生计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