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极高的地位,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白银时代"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大众文学在文坛初露锋芒,从被视为低俗不堪的"市井文学"逐渐逆袭为文坛的新生力量并迅速传播,不仅在国内走红甚至还"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国翻译并出版。因此,翻译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或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译者对双语的转换,也是吸取和接受国外文化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俄罗斯大众文学的广泛盛行也使得译者有了更为现代化的翻译策略,它不仅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学的特点,也对新时期的文学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文学享誉世界,从浪漫璀璨的"黄金时代"到新颖深刻的"白银时代",许多著名作家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与莫斯科密不可分。作家透过莫斯科的窗口观察人间以书写文学故事,而莫斯科也成为滋养培育伟大文学的温床。本文梳理了几位居住于莫斯科的著名作家在这个城市中留下的痕迹,并从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分析莫斯科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师与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剧作家。他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政府因其作品反抗苏维埃,被政府搁置多年,直到六十年代,他的作品才得以见天日,本文将针对布尔加科夫及其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做一深入研究,以期获得对他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程才逐步的走向成熟,19世纪俄国文论和批评作品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影响很大,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中国作家批判的吸收和借鉴了苏俄文学,进入十九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苏两国的关系趋于紧张,文学领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中俄文学又有了新的变化,"回归文学"开始被引入中国文坛。中国的当代作家们从"回归"的俄罗斯作家身上体会到的是个性精神自由。俄罗斯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俄特殊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俄文学的交流,中国文学对于俄罗斯文学的摄取也是必然的,并显现着极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语言文化学是俄罗斯语言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它把语言和文化研究相结合,为神话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提供了新的视角。神话是人类原始思维的载体,是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源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神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话书写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试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乌利茨卡娅的神话书写及其在语篇建构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透过文本表层考察作家神话书写中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6.
巴金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他的一生翻译了不少作品,其中大部分为俄罗斯文学名著,而巴金本人对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总是试图通过自己对俄罗斯文学的理解,来为那些受尽苦难、或是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俄国作家们申冤。总之,巴金与俄罗斯文学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李铮  范敏 《现代交际》2010,(5):69-69
普希金的翻译观在俄罗斯文学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翻译实践与翻译评论为俄罗斯19世纪的文学翻译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从宏观上将对翻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语言世界图景的实质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以自身的感知体验为基础,以具有民族文化性的语言为中介,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认知再现。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学的精华,作为民族文学的一部分,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以及情感态度。在俄罗斯诗歌中,橡树的形象多是巨大的,充满生命力。俄罗斯的橡树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具有雄伟的气息,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大都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和指导意义。此类文学作品必然蕴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即作家对这一现实的态度、思考及评判。以白居易、巴尔扎克、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文革"时期文学,古今中外四个时期文学为例,通过比较、分析、论述,从而得出文学反映现实与作家思想倾向之间互为表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布宁,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是俄国重要的作家。在布宁的很多作品中,"庄园"这一文学形象随处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庄园"形象是俄罗斯民族与作者自己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中东地区是美苏对抗的重要地区。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下降的俄罗斯逐渐失去了在中东的影响力。"阿拉伯之春"爆发前,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大多以"调解人"和"中立者"的角色出现,经济和安全利益是俄罗斯在该地区追求的主要目标。随着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与加剧,俄罗斯面临的政治、安全环境不断恶化,促使俄罗斯的中东政策出现重大转变。俄罗斯力图从中东地区中立的劝和调解者向把握事态发展方向的参与者和塑造者转变。俄罗斯通过与中东国家开展军事外交和联合反恐行动,打破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武力垄断。军事外交成为俄罗斯摆脱政治经济危机、捍卫国家利益的特殊手段,其效果既有助于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又巩固了普京在国内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诸葛亮作为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同时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人物。在史书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形象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身份地位、社会事件、生死之谜等方面对诸葛亮的文学形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由苏联时期的宣传电影到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战争电影再到21世纪的新电影,俄罗斯的电影文化经历了兴盛与衰落后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作为俄罗斯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苏联电影的发展和当代俄罗斯电影的现状两个方面,对俄罗斯电影文化的发展及其前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在俄罗斯文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形象,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与生存,去反抗世俗与文化,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真实的生存。本文将针对俄罗斯文学中的这一类型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其反抗心理的成因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
《母亲》是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成功代表作,它是当代俄罗斯的传统文学的发展与继承,小说中也极力强调了人与人平等自由的权利。本文通过小说中母亲的转变详细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文学开始觉醒。作为独领风骚的"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留名青史。其诗以四言居多,是《诗经》以后鲜有建树的四言诗作家之一。嵇康志向高洁,性格孤傲,厌倦官场,尚老庄,追求"诗化人生"。本文旨在通过嵇康的四言诗,发掘嵇康内心对于自由逍遥的强烈愿望,探讨诗人对心灵与物象二元融合的直觉性呈现,分析其已然超越文学层面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位于圣彼得堡市的俄罗斯政治警察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从沙俄时代到苏联克格勃时期众多俄罗斯女间谍画像,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政治内幕和重大事件的缘由背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个名叫玛加丽达·科涅库娃的苏联女间谍了。玛加丽达从事间谍活动二十余年,成绩斐然。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获得美国研制原子弹的秘密,成功诱惑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发展出一段"旷世之情"。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文学已朝着"边缘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既有文学自身的原因,又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深究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及新世纪文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个时期的人文思想有着深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寻根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它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两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寻根文学"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土著文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土著文学"作品中的土著文化因素对"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著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都可以被称为拉美的"寻根文学"。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来梳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母亲,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符号和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一直以来是无数作家进行创作的源泉。"母亲"这一文学形象在现代文学中也历经了一系列嬗变,本文通过"母亲"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嬗变来分析时代的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