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风俗、传统文化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使得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取材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绘画作品不同画种、不同内容、不同画面、不同色彩、不同表现手法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风景,不仅在世界观与艺术观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它们在传统的审美与美学观念上也有所不同。当然,随着中西方在艺术文化领域的不断交流,山水画与油画风景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2.
相声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以岳云鹏、孙越的相声《我忍不了》为例,从语用角度出发,主要结合西方的会话含义理论来分析相声语言中"包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全文通过阐述达达主义的诞生和对其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本人及作品的分析,肯定了达达主义在艺术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影响。文章认为,达达主义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千年来西方传统艺术的一种"叛逆"和革新,是它的诞生和流传令现代艺术的概念使大众面前有了一个确定的形象,由消极和否定而生,又顽强地赋予了艺术品一种新的定义:"一切都可能成为艺术!"  相似文献   

4.
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行为倾向。尽管这一概念在我国使用得相当频繁,但是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却一直被许多使用者所忽略。本文试图分析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概念与我国在借用这一概念时所赋予它的含义之间的差异,并指出,西方“人际关系”概念形成的逻辑起点、概念所蕴含的内容与形式的附着性以及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人所说的“人际关系”或“关系”概念是不同的。因此,在解释人类的人际行为时,不应忽略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看法认为,以西方建筑思潮为线索来阐释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过于简单化。通过讨论今天我们能"教"、要"教"的建筑史应该以借助历史阐释艺术为目标,而另一方面,作为一条线索,西方建筑思潮能引导人们关注近现代建筑艺术演变的特定历史特点,并直接通过这些特点采深入理解建筑艺术。本文提出了西方建筑思潮还是近现代建筑历史最佳教学线索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革"时期:"中产"阶级子弟向下流动 中国最近的60年风云激荡,社会结构巨变,不同阶层在结构中的位置也是起起落落。谁在中间,这在西方稳定结构中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中国也变得扑朔迷离。在有些历史时期,不要说中产的含义、应该包括哪些群体,就是用中产这个词都有些可笑。  相似文献   

7.
"贵族"在西方社会是一个被特定化的概念,它背后所凝结的精神或文化具有相对明确的定义、特质和表现形式.正如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其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一样,源远流长的西方贵族文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西方不少国家在其历史上都建立了层级分明的贵族等级体制,并催生出盛极一时的贵族文化,但其常常因改朝换代、社会革命或异族入侵等原因被迫割裂或瓦解.  相似文献   

8.
吴丹 《现代妇女》2014,(12):329-330
对宇宙人生的不懈探寻也许是人类的本能,而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环境,思维方式自然会有不同。中西方的哲学思考在源头上就显示出了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传统。西方人重理性重分析,中国人重综合重德性。西方有着科学和民主的优良传统,中国有着天人合一与自身修养的历史传承。本文主就西方的科学精神和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油画艺术起源于西方,虽然我国一直也在油画艺术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但油画艺术仍是归属于西方的绘画体系。本文主要从"意象油画"的形成描述了意向油画的由来和发展。然后就意向油画与中国文化关系,对"油画民族"这一概念进行思考:油画民族化乃是出于对油画技巧世界化的一种保护心理,它和意象油画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很强的关联。因此我们不能将中国油画史笼统的看作是意象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自然经济与自给性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具体解析自然经济概念入手,结合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描述与概括,强调在中国,由于社会经济现象极为复杂多样,致使一些主要从西方社会经济历史变迁中概括出来的学术概念(特别是在早期进化论影响下形成的学术概念)也有可能在中国社会经济史中找到一些与之形似的社会现象,但两者在原因、过程、性质、作用和前途上均有所不同;在使用西方学术概念概括中国社会经济事实时,一定要慎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农户的生产模式作一尝试性分析和概括,以期在清理现成概念,冲破思维定势,发展具有本土化、规范化特点的研究范式、学术概念和分析框架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最早开始研究现代化,其主要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发展问题。现代化也是二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征为坚持"传统—现代"的二分法原则、强调社会发展变化是单一的进化过程、西方原生型观点、强调现代性、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亲西方偏见。但现代化理论也存在缺陷,诸如对"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过于简单、对现代化过程与道路的理解过于简单、质疑和否定现代性、受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从现代化理论所具备的特征揭示现代化理论所具有的缺陷,以期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娜 《现代妇女》2014,(2):19-20
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考古同时也在城市历史的研究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城市考古学的起源,并试图区分"在城市中的考古"和"城市的考古"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城市考古工作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人类终极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既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一种社会概念。关于"自由"含义的界定,众多思想家基于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解的不同,给出了许多的回答,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我国也同样面临着自由含义的混淆,而这对当代我国的自由意识建设起着极大的负面作用。自由含义的混淆无疑应该是自由意识建设下最为根本、最为关键性的问题。想要进行自由意识建设,首要问题就应该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自由""用什么理论来建设自由"这两项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歌唱艺术广阔的海洋中,西方专业音乐中的合唱作为其中的一朵奇葩传入中国约有百年之余,自学堂乐歌开始,西方的合唱艺术形式便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最初以照搬引进或改编为主,也有为数较少的创作。随着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影响的深入,中国合唱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合唱艺术作品也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各类合唱比赛的盛行,以及网络媒体和电视广播的发展,特别是在青歌赛把合唱纳入赛程以后,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合唱活动的热潮,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合唱艺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像是"原生态合唱"便是我们在其中看到的独特演唱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音乐曲目与西方钢琴曲有明显的差异性,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我国传统音乐曲目包含了民族化情感,音乐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同时乐曲的时代性特征也极为鲜明。因此在欣赏我国优秀钢琴曲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品味其中的艺术特色,还要感知其中蕴涵的民族化情感,提高审美体验和境界。我国传统音乐都具有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大多都具有民族特性,这是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不同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青年卢卡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人们用来认识历史的科学真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以用来批判资本主义,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在这个意义上,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批判了庸俗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新命题,为无产阶级的现实难题指明了道路。这一理论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但不能忽视的是其创新的精神,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起到的开创作用,这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的审美差异,情节剧电影《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道德观念、表现形态以及审美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审美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但两者都是经久不衰的剧作,原因在于其艺术审美的本质属性都是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宗教音乐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对象。我国对宗教音乐的研究起步较晚: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音乐文化逐渐影响到国内,20世纪初黄自、萧友梅、丰子恺等人致力于给国人介绍西方古典音乐;1949年以后,大量西方音乐通过前苏联传人国内;"文革"时期,由于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西方音乐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直到80年代才逐渐步入正轨;而国内真正重视对西方宗教音乐的研究则始于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重新审视宗教和西方音乐文化关系问题的文章,包括杨燕迪在对西方音乐的界定中写到:西方音乐"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的艺术音乐",可见宗教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与基督教在音乐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已经逐渐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其特殊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要在科学发展观中把握和理解。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音乐形式的结合,在当下跨界艺术的发展或综合音乐可能性形式来说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必由之路,音乐艺术应该是人类感情主观力量的先行者,率先打破固有陈旧的墙,并不是不伦不类之辈,简单来说是音乐艺术寻求"世界语"的过程,但这种中西方音乐形式结合既不同于民族乐派和萨义德的镜像东方主义的后殖民主义话语下的音乐形式,而是一种类似于"杂食动物"的多方摄取音乐形式素养的一种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