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两部作品是英美文学历史上的不朽之作。两位优秀作家托马斯·哈代和纳撒尼尔·霍桑栩栩如生地描绘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分析和对比两部作品,从多角度剖析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成因,引发后人揣摩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所体现的是在生态学的角度上进行的主义观念批评,同时,它也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以女性主义为中心的形象。在很多时候,它所阐述的都是女性和生态所结合的结果。纳塞尼尔·霍桑是美国较为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早在当时,他所创作的《红字》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除了讲述了两性之间的关系,还着重介绍了两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学角度下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而指出和谐社会与其存在的关系,提出新颖的观念。本文将对《红字》这篇小说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进行具体的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电影《西雅图夜未眠》是由男主角汤姆·汉克斯及女主角梅格·瑞恩所演绎的一部经典爱情片,自上映以来就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经久不衰。那这部爱情片为什么能成为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引起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共鸣,它的经典之处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故事情节的精彩构思,电影演员的经典演绎以及语言的朴实动人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徐丽婷 《现代妇女》2014,(9):269-270
20世纪以来,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已经跻身于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行列,它通过对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叙述,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人在外界狂风暴雨摧残下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严酷现实,是一部充满激情、震撼人心的杰作。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所运用的创作手法在当时文坛极具新意和独创性,大大超越了传统哥特式小说的固有模式和风格。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粗浅地分析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叙事方法的特点和人物话语特色,将艾米莉·勃朗特超凡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出来,进一步深刻解析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5.
自电影产生以来,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对苏童《妻妾成群》的改编就是个很成功的例子。改编后的电影在人物塑造上,减头绪,立主脑,净化与提纯了颂莲、梅珊等反抗女性的形象;在手法运用上,采用声音、色彩等电影手法展现作品主题,更加突出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所讲述的内容围绕着"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而展开。《围城》的创作是从男人的视角看待婚姻和社会,以男性视角对女性形象进行审视的。本论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从性别视域针对《围城》展开研究,以女性视域和男性对女性的偏见为切入点,探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精神世界及生活状态,重审《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动画电影《天空之城》是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出品的第一部电影,影片的脚本编写,人物形象设计与动画制作监督均由宫崎骏担任,是宫崎骏的经典动画作品,享有非常高的评价与荣誉奖项。《天空之城》除了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安排,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与久石让唯美的配乐外,更具备深刻的人文主题内涵:人类文明发展脱离不了大自然的本源。  相似文献   

8.
小泉八云被誉为19世纪末向欧美世界介绍日本的第一人,一生创作数部作品,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非《怪谈》莫属。《怪谈》共收录20篇故事,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共有6篇作品,其中人物性格完整鲜明,最具代表性的是《青柳的话》《乳母樱》《雪女》及《鸳鸯》。笔者对其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故事中展现的三个不同主题,加上小泉八云自身的人生经历、婚姻经历来研究他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中西方,婚恋都是可以深刻反映人性的重要主题。张爱玲与简·奥斯汀在创作时都采用了女性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她们对爱情、婚恋观以及社会意识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但是两个人独特的性格决定了她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奥斯汀凭借理智来理解社会,张爱玲通过情感来理解社会。从而造就了她们不同的写作风格。《傲慢与偏见》与《倾城之恋》是简·奥斯汀与张爱玲表达婚恋观的典型代表作品。虽然存在创作背景和创作角度的差异性,但是在婚恋观上却不乏有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描述了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男权社会里,男性在当时拥有绝对权利,而女性只能是通过婚姻的形式来依附于他们。与传统的观念不同,简·奥斯汀与张爱玲对女性的婚恋观有新的看法。本文从女性主义出发,重点分析《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中伊丽莎白和白流苏的爱情婚姻及其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两位主人公婚恋观。透过婚恋观,论述在男性至上的的年代奥斯汀和张爱玲塑造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共性。其实两个主人公也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写照,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的对比作出些许贡献,也可以通过本文深入的对比研究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婚姻与爱情观。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2.
孙丹萍 《现代交际》2013,(10):53-53
简·里斯的获奖作品《藻海无边》被认为是经典名著《简·爱》的姐妹篇。作者在对原著进行解构的同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刻画并塑造了“疯女人”——伯莎·梅森(原名安托瓦内特)的形象,并将故事的主要背景设置在20世纪英属殖民地的西印度群岛国家,在探讨女性问题的同时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批判,为该部作品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以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为理论依据就该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份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权力话语在身份的构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现代作家庐隐的《象牙戒指》,皆为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女性小说。解析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及其在19世纪的英国和"五四"时期的中国这两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婚恋选择,进而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方式、婚恋目的、婚恋责任等方面探求作品中蕴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08,(1):30-31
《市长秘书》是一部个人心灵史,"这不是一部用故事和情节讨巧读者的作品,它是发自内心的心灵独白,是一部灵魂白皮书。王晓方创作的长篇小说《市长秘书》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他以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市长秘书  相似文献   

15.
台湾导演杨雅喆的电影《女朋友·男朋友》将一段同性异性三角恋情放置于一系列追求自由民主的学生运动的历史背景中,在爱情中探讨欲望与自由,本文从电影音乐角度阐释了作品爱与自由的青春主题.  相似文献   

16.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所创作的一部反映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下的农民的抗争故事。本文主要以作品的抗争主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7.
由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以一匹黑马之势登顶了2021年的春节档票房冠军.作为第一部由小品改编的电影初次登场便大获成功,挖掘了"小品电影"类型创作在中国电影市场领域的潜力性.影片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探讨了"母爱主题"的深层含义,利用投射效应引发观众共情,文章将结合影片内容,从主题表达、类型探索、投射效应出发,来研究《你...  相似文献   

18.
《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在19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字》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红字》中的形象起源引起了无数读者和学者的兴趣,学术界关于其研究成果是相当丰硕的,本文将着重讨论《红字》中的奇林沃思与珠儿的形象起源,以探讨霍桑价值观形成与人生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作品中梦境的描写,不仅营造出故事的神秘性、戏剧性、而且深化了人物与主题。  相似文献   

20.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其中,长篇小说《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十分中意的一部,它直接地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社会政治观点,即陀氏的根基主义思想。本文对《群魔》中三位"脱离"俄罗斯"土壤"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客观、深刻的剖析,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这篇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根基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