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洁 《公关世界》2023,(6):25-27
网络意见领袖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代表性角色,其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意义重大。因此高校要在掌握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信息生产能力三大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在明晰高校教育应正视大学生群体的娱乐主义思潮、满足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需求、强化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意识三大现实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成立专业团队、搭建高校平台,开展全员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完善评价机制、提升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在高校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网络意见领袖对于网络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传统媒体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因此,研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产生,特征,影响力等等有助于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有效实施社会控制,从而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热门网民交互平台,对社会信息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然而网民在通过微博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传播信息,影响社会公众的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诸如网民缺乏理性思考,对意见领袖盲目崇拜与跟从,受到意见领袖的言论支配与操控,进而产生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笔者通过对微博用户群体和微博上产生的热点事件分析,研究背后舆论极化负面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微博进行法制化管理与规范,对意见领袖和网民进行道德约束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网络谣言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谣言的传播因其迅速、广泛等特点,一直"活跃"在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民的心理状况和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网络谣言汇总受众特点进行分析,再辅以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培育网民成熟、理性的心理是治理网络谣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信这一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它正在改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而"红色微信"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微时代"下引导大学生手机舆论、促进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工具。通过建设"微信红军"队伍、构建分层分类引导体系、强化平台功能设置等手段,把握"第一时间"原则,综合运用"圈群"性传播,进行"意见领袖"引导和媒介素质培养等手段,可有效促进大学生网络舆论朝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校园的稳定和师生的福祉,还对社会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新媒介条件下,高校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具有快速扩散、引发规模广泛、信息碎片化、观点多元化等。针对这些特征,高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舆情传播周期管理机制。同时,为了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高校应采取一系列舆情引导管理策略,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宋齐 《现代妇女》2014,(6):265-266
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以"秦火火"造谣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谣言的自身特点,讨论网络谣言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谣言的应对措施,力求从本事件中抽象出对网络谣言的一般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微博谣言的传播状况与微博自身特性、微博受众的心理因素、批判能力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微博谣言的传播与覆灭中,微博能够使谣言和辟谣信息迅速扩散,呈现出强大的微博力;而传统媒体在辟谣时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它的公信力,但有时也因其公信力而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的助推器。面对谣言,各类媒体都应有所担当。微博运营商应制定完善的身份审查制度,微博用户自身要提升媒介素养,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佳妮 《现代交际》2014,(2):128-129
微博谣言的传播状况与微博自身特性、微博受众的心理因素、批判能力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微博谣言的传播与覆灭中,微博能够使谣言和辟谣信息迅速扩散,呈现出强大的微博力;而传统媒体在辟谣时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它的公信力,但有时也因其公信力而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的助推器。面对谣言,各类媒体都应有所担当。微博运营商应制定完善的身份审查制度,微博用户自身要提升媒介素养,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关于谣言及其传播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2008年至今国内发生了各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不同版本的短信谣言肆机而发。该文对短信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大学生短信谣言传播危机意识水平、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群体自身应提高责任和风险意识;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谣言传播危机意识的教育,教授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技能;政府和大众传媒要提供正式信息渠道,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谣言止于公开”。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意见领袖群体迅速崛起,国内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基于国内现有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研究成果,本文力图辨析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借以提出若干研究趋势展望。当前,国内网络意见领袖研究多在理论层面,迫切需要建构科学可行的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标体系;草根成为意见领袖已是必然的趋势;对网络意见领袖道德层面、价值观层面等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提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这些事件有的是真相在网络中的揭露,有的是歪曲事实的谣言嬗变,网民们被巨浪袭来时原有的理性被淹没,顺应这股潮流同时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于是成为了真相与谣言传播的主力军。在这浩大的舆论战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应对的缺位,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和效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这些新形势、新变化,高校公共危机事件也呈现出了发生源头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路径广、升级发酵快、意见领袖作用大等新特点,但是,在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舆论引导上,却还存在理念、机制、素养的缺失和处理能力的缺乏的问题。面对新挑战和新要求,高校在危机管理中应该树立责任承担和信息公开的理念,积极运用新媒体,实施新的公共危机舆论引导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公共危机的不实传播及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自媒体时代,因为有了更加开放的传播平台、更多参与用户以及更加快捷的讯道,谣言的产生和扩散相较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代,都变得更为复杂。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体,青年群体日益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力量。在青年群体的多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网络谣言沿着不同的路径肆虐,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主线,分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努力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谣言”现象自古就有,但谣言的影响力或杀伤力在我们这个时代却是史无前例的,因为网络技术等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缺乏节制性,谣言的传播获得了接近光的速度,并因此在影响范围和作用程度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谣言的本质何在呢?谣言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魅力使得人们乐此不疲地传播它呢?下面,我们将分两步,即作为词语的“谣言”和作为现象的“谣言”对此加以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中外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国际化大环境下的合作和交流已成为诸多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在打造新一线大城市中,承担着传递陕西形象和文化的使命。语言作为国家的文化载体,对国家的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在中外语言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我国陕西新形象为代表,分析陕西新形象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中的传播,并提出实践措施,旨在将英语教学和陕西新形象的传播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讲好陕西故事,推动高等院校英语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民是网络谣言得以传播的主体。因此,网民成熟、理智的心理是根治网络谣言的关键,而不是依靠简单的辟谣。网络谣言的传播是群体的"贡献",官方不可能一次性便将谣言清理干净,简单的一次性辟谣行为很有可能将数万网友置于官方的对立面上。因此,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治理网络谣言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生力军的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络中丰富的资源和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以求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达和网络的逐渐普及,已成为高校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网络背景下,逐渐改变了高校教育的内容,变现形式和全方位的传播模式,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这种改变在给高校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核心既直观。网络促进了社会发展的进步,网络行为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研究网络背景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开展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