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学生作为我国优质的知识生产力,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必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阶段,此项工作落实质量不容乐观。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积极设计策略提高融合质量重要且必要,相关者必须对之加以重视。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则及策略三个维度出发,对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坚实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图书编辑工作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编辑的文化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明确要求不断持续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提出了关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著名论断。高校学生党建在以新载体为依托的基础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微信公众号是微时代背景下开展"95后"大学生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做好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文化育人工作,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文化育人内涵,包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挖掘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文化育人功能,传递青春正能量,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高校微信公众号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要体现于文化吸引、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上。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学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健  潘青 《公关世界》2022,(18):149-150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横上下五千年,积淀着中华民族价值追求,浓缩着中华人民千年来的精神基因。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国家倡议,更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承担起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明的责任使命。对此,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旨在以此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渗透于高校校园中,健全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我国历史轨迹的真实记录,是高校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大量可听、可视、可感的教育资源,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加大德育教育工作建设,要注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价值,立足于伟大复兴中国梦使命任务,进一步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和美育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力度持续加大。大学生群体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生如何在高校生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深入讨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推动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高校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规范和指导性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沂蒙精神丰富内涵,沂蒙精神植根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是沂蒙老区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展现的精神特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华夏民族精神,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弘扬沂蒙精神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了山东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对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价值,新时期加强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已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利于构建新时代和谐的党群关系,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重要纽带。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从贯彻"两学一做"的主题教育出发,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高校辅导员可借助著作、故事、案例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理念选择、公共课教育、组织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处于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无不与优秀古村落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智慧和先辈们的生产活动有着相似印记。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与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所以研究江西古村落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资源对于当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城市更新、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增长点和主阵地。推进党组织建设进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延伸高校党建工作领域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廉政教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思想,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校园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部门在高校的党支部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注重对高校后勤"三型"党支部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促进高校党建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从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本文主要对构建高校后勤"三型"党支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保障能力,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优质资源,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贵州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充分挖掘贵州红色文化的价值,能够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和成效,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窗口,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化信息的重要场所与途径之一。就我国而言,图书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实现要由人来体现,是人掌握了文化,是人提高了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深入发展,高校学生党建网络自媒体平台建设已然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热点。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是国家政策、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自身和网络平台自身优势四者共同"合力"的必然结果。在搭建路径上,日常教育、学生主体、专业知识是三个重要的着力点。此外,在建设过程中还应严把信息质量关和完善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基层党员大多具有高学历、高素质,拥有较强的互联网思维,思想上更为活跃,更易于接受新事物。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成为传统党建模式的重要补充,通过网络门户平台、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效率,开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