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金莲 《职业》2014,(14):161-161
兼语这一概念引起了很多争论,作为汉语里一种特殊的现象,兼语句是存在的,本文就这一句型的语义特点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法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发展贯穿整个历史。动补结构的产生使得被动句有了产生的可能。而"被"字在语句中位置的历时演变及人们的频繁使用,则成为被动句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芳 《现代交际》2010,(6):40-40
《现代汉语兼语式》是一部研究汉语特殊句式兼语式的专著,其价值在于引入西方语法理论并兼顾汉语特点,为汉语句型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一、必须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英美等国的文化习俗 由于汉语为主题语言,其结构为主题+述题结构,主语句法功能弱:而英语为主语语言,其结构为主语+谓语结构,主语句法功能强. 例:他投诉你的事我毫不知情. 译:I know nothing about his complaint against you. 析: "他投诉你的事"是汉语语句的主题结构,而在英译文中"I"却成了主语,视角的变化引发主语选择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的语句各有特点,英语语句是树式的,而汉语语句是竹式的。只有更好地把握好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把定语从句翻译的更加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6.
正国内创业圈有句俗话,"孩子是家长最宝贵的财富,只要能在孩子身上做足文章,你就会找到一座巨大的‘金矿’。"如今,这句话被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印证了。她叫彭灵,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高素质的"月嫂"。凭借敏锐的眼光,她独辟蹊径开办了一家洗浴兼按摩的"娃娃洗浴中心"。通过几年艰苦拼搏,彭灵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打工妹,成为拥有固定资产数百万元的女老板……走投无路,大学生另类就业觅商机今年28岁的彭灵出生于河南安阳一个贫寒的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汉语中有一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句式,也是汉语学习者经常出错的句式,此句式就是"是……的"句。因此,汉语学习者若想学好、学精、学透汉语,对"是……的"句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查找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的偏误语料,从而分析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在"是……的"句的学习时出现偏误的类型及原因,进而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并探究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惠聪  喻鹏 《安家》2009,(8X):28-31
<正>汉语词典中,古人"屋"是会意之字,从尸,从至。"尸"象形与房屋有关,"至"表示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而很难想象,在当代,当"尸"未造,人未"至","屋"却已坍倒,那是怎一声"你是我心中的一句惊叹"了得!所以终归得插来一句——  相似文献   

9.
李兴 《现代交际》2006,(4):46-46
当我从阿姆斯特丹机场离境时,荷兰海关官员用中文向我说了一声“再见”。这一句再见,让我顿时感到亲切无比,也感到了惊奇。我走过十几个国家,虽说多数国家的海关人员都很友善,但却没有一个用汉语向我告别。我不知荷兰海关官员是不是都用外国旅客的母语向他们道别,还是我恰巧遇见了一位汉语爱好者。不管怎样,这一句“再见”,让我回想起一个个热心肠的荷兰人。  相似文献   

10.
日汉语中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而隐喻是惯用语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也是当代语言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抽取了日汉语中含"马"的部分惯用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其中的隐喻机制,发现"马"的隐喻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共通性来源于古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差异性则是受到不同民族历史、思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技英语文章属于严肃的书面语体,由于其内容、使用域和语篇功能的特殊性,大量使用长句结构是英语科技文章的特点之一。英语长句可以表达好几层意思,而汉语习惯用一个小句表达一层意思,一般好几层意思要通过几个小句来表达(俗称流水句)。由此可见,将英语译成汉语时,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再按汉语习惯重组句。  相似文献   

12.
金捷 《现代交际》2012,(4):46-47
在英语语言中,被动句被广泛使用。英语被动句的汉译实践过程中,不存在固定单一的转换模式。本文从分析英语言和汉语言在被动句使用和表达方面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入手,力图找出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特点。并且本文选用英文名著《傲慢与偏见》与李献民和孙致礼翻译的两个汉语译本为对比语料,探讨了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标高考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自2009年以来,高考英语全国卷以及多个地区采用了新题型"七选五"阅读理解题。这是符合《英语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说明》中"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要求。本文从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做好"七选五"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出发,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一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麻辣问答     
《现代交际》2008,(8):57-57
小学,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中有一句"拿出芭蕉扇扇扇"。本来停顿应该是"拿出芭蕉扇,扇扇。"结果那位同学直接读成:"拿出芭蕉,扇扇扇!"——全班同学晕倒……初一时一次月考,一道题是默写"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下句。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答道:"老鼠儿子会打洞。"据说我们整个语文办公室的老师集体毫无形象地狂笑5分钟。  相似文献   

15.
"汉语桥"以世界大学生为参赛对象的中文比赛类节目,这类官方性活动在汉语推广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引导性。本文通过分析第十三、十四、十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的赛题,提出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总结在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偏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指导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爱看不看     
在当下,一些网络的日常用语正在逐渐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也正在日益改变着我(甚或我们)的观念,比如在当初我听到"粉丝"这个词时,竟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自以为是指我们吃的粉丝,后来才知道是句舶来语。释然后,心里说不就是一句洋泾滨么?我这样说也许很不准确,但足以说明我们汉语伟大的可能性。又比如一则丰乳广告词打出"领乃儿",  相似文献   

17.
形合意合是两种基本的语言衔接手段,也是汉语和英语在语言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本文旨在从文化、语言的角度对比分析形合意合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英汉语言结构中的表现形式,并依此探讨汉语流水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大学阶段比较重要的考试之一,而阅读理解题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占了很大的分量,对于是否能通过考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题的一些分析,从中找出一些规律,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相似文献   

19.
惯用语是指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被固定下来的语句,这种语句一般具有特殊的意思和语感。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为邻国,这促使中日自古就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汉语与日语在惯用语上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由于各自语言的语法、词性的不同致使汉语与日语的惯用语还存在许多不同之处。笔者针对汉语和日语的惯用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称谓语随着网络的普及迅速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一个新趋势,同时也带来一些困惑:一方面使语言代沟加剧;另一方面"挑战"了汉语言的规范性,加大了外国人应用汉语的难度。在语言学家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指导下,从动态的角度系统地分类探讨、分析和总结网络流行称谓语的动态发展规律及其语用功能,能够使有语言代沟的人在交际中增进理解;也为外国的汉语学习者了解和运用网络流行称谓语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